朱泉鋼
隨著美伊之間不斷的摩擦,作為世界油閥的霍爾木茲海峽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霍爾木茲海峽緣何如此重要?美伊之間的危機是否會導致伊朗封鎖霍爾木茲海峽?
戰略要沖與海灣油閥
據西方學者、歷史學家、語言學家的考證,霍爾木茲一詞源于當地的波斯語(Hur-mogh),意思是棗椰樹。伊朗許多民眾則認為,該詞與遠古波斯拜火教中的“光明之神”(Homoz)相近,可能是它的變體。霍爾木茲海峽自古以來便處于多種文明交匯的樞紐地位,近代以來,西方國家在工業革命的推動下不斷向全球擴張,從16世紀開始,霍爾木茲海峽成為葡萄牙、英國、荷蘭、法國、俄國等西方列強垂涎的對象,它們對海峽展開激烈爭奪,霍爾木茲海峽可謂見證了世界歷史的風風雨雨。
霍爾木茲海峽位于沖突多發的海灣地區,戰略地理位置重要。從橫向來看,海峽位于波斯灣和阿曼灣之間;從縱向來看,海峽位于伊朗與阿曼之間。海峽東界在伊朗的庫赫角與阿曼的伊馬角之間,西界在伊朗的格什姆島西緣與阿曼的沙姆之間,南岸拉斯賈白勒半島突入海峽中,海峽大體呈“人”字形。眾所周知,海灣是二戰之后世界上最為動蕩和發生戰爭最為頻繁的地區之一,除了地區戰爭之外,由于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之間的歷史恩怨,以及伊斯蘭教什葉派和遜尼派之間的教派沖突,海灣地區一些國家之間的關系也比較緊張,同時,一些國家內部還深受恐怖主義和分離主義的威脅。海灣國家普遍存在的政治體制僵化、宗教保守勢力強勢、民眾政治參與不足等問題,則進一步加劇了海灣地區的動蕩狀態。霍爾木茲海峽被海灣國家所包圍,素有“海灣的咽喉”之稱。
海灣地區油氣資源豐富,霍爾木茲海峽是海灣油氣運往世界各地的重要門戶。根據2010年全球石油和天然氣的勘探數據,中東地區石油儲量占世界總儲量的51%,天然氣儲量占世界總儲量的40%,并且中東油氣主要分布在海灣諸國,這些國家的油氣出口主要依賴于霍爾木茲海峽。海峽東西長約150千米,最寬處達97千米,最狹處48.3千米;南北寬56千米~125千米,平均水深70米,最淺處10.5米,最深處219米,海峽的深度和寬度足以保證世界上最大的油輪通過,因而每天都有大量油輪出入該峽口,據美國能源情報署提供的數據,2009~2010年每天通過海峽的石油在1550萬~1600萬桶之間,而2011年每天更是達到1700萬桶,在這些油輪中,約有2/3載重超過15萬噸。霍爾木茲海峽可謂是世界上最繁忙的石油通道,此外,還有數量可觀的天然氣從海峽運出。途徑霍爾木茲海峽的油輪分別駛向3條航路,即波斯灣—好望角一大西洋、波斯灣一蘇伊士運河—地中海和波斯灣—馬六甲海峽,中東油氣源源不斷地通過該海峽輸往歐洲、美洲和亞洲。因而,海峽被視為世界石油供應的“頸動脈”、世界油庫的“油閥”。美伊關系緊張,霍爾木茲海峽成為焦點
霍爾木茲海峽由于其重要的戰略位置以及世界性的油氣通道地位,在歷次美伊危機中都成為焦點。在1988年的“祈求螳螂行動”中,美國海軍對在海峽內部及周圍的伊朗海軍發動了一天的攻擊,2008年前后,美伊關系持續緊張,雙方海軍在海峽展開了激烈較量,2011年11月,美伊關系風云再起,美國主導的西方世界與伊朗圍繞海峽展開新一輪斗法。
2011年12月24日,伊朗海軍在南部海域舉行了為期10天、代號為“守衛90”的大規模軍事演習。此次演習伊朗展示了多款國產的新式導彈和魚雷,并且動用了大型驅逐艦、潛艇及無人機等重型先進裝備。分析人士認為,這次演習除了抗議美國持續對伊朗發出戰爭威脅之外,更重要的是檢驗伊朗封鎖海峽的能力。27日,伊朗副總統拉希米威脅說,如果西方對伊朗石油出口實施制裁,伊朗將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美國第五艦隊發言人隨即回應道:“第五艦隊隨時準備回擊敵人的惡意行為。”伊朗海軍司令賽義表示,伊朗切斷石油運輸線并非難事,此言一出,當日便引起國際油價2%的上揚。
2012年1月3日,伊朗威脅說,如果美國海軍向波斯灣派出航母,伊朗將采取行動。塞義指出,由于伊朗海軍的演習,美國—艘航母已經撤出波斯灣,伊朗不會反復表達警告,并希望美國航母不要再返回波斯灣。美國海軍發言人迅速做出回應,聲稱美國海軍按照國際海洋法行事,并將確保對全球商業具有重要意義的航道通行的穩定和安全。美伊各方表態日漸強硬,再加上2012年1月份中國從伊朗進口的石油比前一年同比減少了50%,波斯灣緊張局勢加劇,國際油價持續攀升。美國主導的制裁使伊朗喪失了其12%的外匯儲備,法國外長朱佩也聲稱要對伊朗實施更嚴厲的制裁,并呼吁歐洲其他國家跟隨美國凍結伊朗中央銀行在歐洲的資產,并對伊朗原油實施禁運。1月7日,英國政府宣布將派出45型驅逐艦“勇敢號”進入波斯灣,這一艦艇被視為世界上驅逐艦中最先進的艦只。這是該艦第一次游弋至波斯灣水域,雖然英國政府稱該事件是例行公事,該艦需要替換一艘破舊的護衛艦,但英國在這樣敏感的時期派出先進艦艇進入波斯灣,不得不令伊朗擔憂。
面對持續的緊張局面,美伊雙方并不想徹底撕破臉,雙方政府也都發表一些緩和緊張局勢的言辭。雖然伊朗政府不斷聲稱關閉海峽將重創國際石油市場,沒有任何國家能夠承受伊朗終止石油供應的代價,但是在美伊爭端中,伊朗政府一再表現了退讓。1月9日,伊朗國防部長瓦赫迪否認伊朗宣布它將關閉霍爾木茲海峽,并表示伊朗是海峽安全的最重要提供者,如果波斯灣受到威脅,世界上的所有國家都將承受損失。16日,伊朗外長確認收到美國方面寄來的表達對海峽關注的信件,雖然伊朗官方沒有透漏信件的內容,但根據美國先前不斷表示封鎖海峽將觸碰美國的“紅線”,美國—定會做出反應來推測,伊朗公布該信息證明伊朗政府知曉美國的底線,并不打算與西方硬抗到底。
1月23日,反對伊朗封鎖海峽的國家組織了一支小型艦隊,這些艦只活動在伊朗沿岸的波斯灣和阿拉伯海。這些艦只包括美國的兩艘航母和三艘驅逐艦,英國的“勇氣號”和一些23型護衛艦,以及一艘法國戰艦。伴隨著24日歐盟通過制裁伊朗原油的法案,伊朗與西方國家間的局勢再度緊張。伊朗一位議員表示,如果歐洲新的制裁阻礙伊朗正常的石油出口,伊朗將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但事實上,29日的伊朗議會并未通過中斷對歐洲石油供應的決議,更不用說封鎖海峽了。
綜觀近期美伊之間圍繞霍爾木茲海峽的博弈,伊朗在一些關鍵時間點上表現的極為克制和忍讓,可以看出,雙方均不希望近期內發生戰爭。伊朗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代價高昂的選擇
由于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對于伊朗經濟和國際聲譽負面影響巨大,因而,在不遭受軍事攻擊的情況下,伊朗應該不會貿然封鎖海峽。換句話來說,封鎖海峽將是伊朗孤注一擲的做法,是迫不得已的選擇。由于海灣地區是全球許多國家的油氣進口來源地,霍爾木茲海峽是
海灣油氣出口的主要通道,一旦伊朗封閉海峽,必將遭致整個國際社會的譴責和報復,對于在國際舞臺上已經相當孤立的伊朗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此外,作為油氣資源大國,石油是伊朗主要經濟來源,2010年石油收入達730億美元,占全部國民收入50%以上,占全部外匯收入的85%以上,封鎖海峽對于伊朗來說無異于經濟自殺,對于已經飽受經濟制裁之苦的伊朗來說是一枚新的重磅炸彈。最后,在全球化時代下,世界上所有國家都處在相互依賴的狀態中,伊朗同樣需要從其他國家進口日用消費-品、機械、汽油等物資,霍爾木茲海峽是伊朗重要的進口通道,封鎖海峽對伊朗國內將產生重大影響。
美國在伊朗問題上有兩條底線:伊朗應保證霍爾木茲海峽的暢通和伊朗不能跨越核門檻。雖然伊朗并不愿意真的封鎖海峽,但是伊朗堅定發展核武器的決心早晚會觸動美國的底線,美伊之間發生戰爭也不是不可能的,屆時,伊朗很可能會封鎖海峽。
總體看來,一旦發生突變,伊朗雖然可以在短期內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但由于與西方存在巨大的軍事差距,對海峽的封鎖也不可能長久。伊朗海軍實力有限,它擁有1.8萬常規海軍,2萬伊斯蘭革命衛隊海軍,裝備有3艘“基洛”級潛艇,5艘驅逐艦,3艘護衛艦,12艘輕型護衛艦,以及若干導彈艇和小型潛艇,此外,還有一定數量的岸基反艦導彈。伊朗大體可以有三種方式封鎖海峽:選用隱蔽性岸炮攻擊主航道或遠程火箭炮攻擊航道封鎖海峽,但這些炮火很容易被擁有制空權的西方國家所摧毀;通過布雷封鎖海峽,這一方式雖然成本低廉,短期內將阻礙海峽正常通行,但西方強大的掃雷能力將在半個月內開通海峽;伊朗或通過沉船的方式封鎖海峽,阻礙西方船只在波斯灣的正常航運,但這同樣不是長遠之計。
美國第五艦隊主要負責美國海軍在海灣、紅海、阿拉伯海和東非沿海等地區的使命,擁有1.6萬人,裝備有航空母艦、攻擊潛艇和驅逐艦。美伊一旦開戰,這支艦隊必定是主力,再加上歐洲國家及阿拉伯盟友,因此,美軍及其盟軍在海灣的軍事實力相當強大。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在得克薩斯州視察軍隊時表示,美國不能容忍伊朗封鎖海峽,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鄧普希更是聲稱,一旦伊朗封鎖海峽,美國必將采取行動保證海峽的暢通,這可能需要通過軍事手段來實現,包括出動掃雷艦,戰艦護航,發動空襲。此外,美國還與阿拉伯國家積極磋商,修建新的石油運輸管線,減輕可能會發生的伊朗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帶來的不利影響。
【責任編輯】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