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對待個人進退流轉的問題,應一如既往地忠誠于黨的事業,滿懷對黨和人民的深厚感情,盡心竭力地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努力實踐共產黨人高尚的人生價值,彰顯自身的黨性修養和思想境界
知識專業型;黨員領導干部;思想境界
按照中央部署,目前各級黨委、政府換屆工作已經結束。一些年富力強有知識專業型的中青年領導干部走向領導崗位,而一些領導干部退下來或一些優秀人才沒有當選。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干部,應樹立良好心態,正確對待換屆中個人的“進退留轉”,嚴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和實際行動確保工作風清氣正。
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干部,應清醒地認識到“進、退、留、轉”的問題,這既是一種自然規律,也是黨的事業薪火相傳、不斷發展的必然要求。其所得之“職位”,只是為人民服務的平臺,沒有特殊的利益可言。或“進”或“退”,是“留”是“轉”,都是組織的需要,都是事業的需要。“進”意味著擔子更重、責任更大,應當更加奮發有為、嚴格要求;“退”不代表“船到碼頭車到站”,應當退位不退志,積極做好“傳幫帶”;“留”說明工作需要,應當忠于職守、再立新功;“轉”蘊涵新的機遇,應當努力掌握新本領、開創新局面。
“進”之崗位有限,不可能人人得到提拔重用。應以黨和人民的事業為重,坦然接受黨組織和干部群眾的選擇。“進”,固然可喜可賀,“不進”,亦不怨天尤人,這是一種豁達,彰顯的是黨員干部寵辱不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常心態,這也是一種難得的官德,也是黨員干部應具備的黨性覺悟。“進”,要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始終保持一顆進取心,不辜負黨和人民的厚望,勇擔重任,踏踏實實,爭創一流的業績;“不進”,要繼續保持沉著冷靜、心如止水的態度,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考驗,保持一顆感恩的心,在崗位上積極進取,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為將來的發展練好內功。黨員干部能否正確看待“進、退、留、轉”,說到底是一個黨性觀念純不純的問題,是一個是否從內心深處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的問題。一個人的職務高低、權力大小,不是衡量人生價值的唯一標準。職位于人,是暫時的,事業才是永久的。在歷史的長河中,人之一輩子很短,用它來獲取物質的享受和個人的利益,生命猶如隨水而逝的落花,留不下一絲痕跡。把個人的奮斗融入為人民服務的利益中,一輩子就很長,人生就會延續。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需要我們學習一輩子,改造一輩子,奮斗一輩子。對于個人來講,做官也罷,做事也罷,最根本的一條就是先做人。《禮記?大學》中說:“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論語》中說:“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作為領導干部既然是為政者,一定要“正”。也只有“為政以德”,才能“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領導干部的品德、修養、本領,不會因職位的升遷而自然提升。只有不斷加強黨性修養,自覺實踐黨的宗旨,才能經受住權力、地位、名利的考驗。
對待工作要有進取心。職位有高低,崗位無貴賤。不論在何崗位,擔任何種職務,都是人民的勤務員,只是發揮作用的層次和領域不同,每個崗位都是人民需要的崗位,都是施展才華的舞臺,都可以大有作為。一個人的人生價值不在于官職有多大,而在于他在工作中為人民做出的貢獻有多少。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干部,應時刻立黨為公,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為人民群眾謀利益上,換屆中按照組織安排,不論從事何種工作,都應一如既往地忠誠于黨的事業,滿懷對黨和人民的深厚感情,盡心竭力地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出色地完成好各項工作任務。當前,我市正處于負重爬坡的發展關鍵期,深刻的變革中,矛盾困難在所難免。抑揚頓挫,波峰波谷,是常態;有壓力,有畏懼,也是常情。這尤其需要我們以進取心打破暮氣、振奮精神,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
與進取心相對立的是低落、是厭倦、是暮氣沉沉。沒有“進取心”的人,只把工作當作謀生的手段,整天做的就是熬時間,躲檢查,等工資,盼休息。應當看到,這是一種抗藥性很強的“霉菌”,在一些黨員干部的身上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在局部的人群和“小圈子”里還有一定的市場,在適宜的時候還會傳染和蔓延。現實工作中有的同志推一推,動一動,甚至推而不動;出勤不出工,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活;被動接活多、主動想事少,工作主動性不強;缺乏效率意識和雷厲風行的作風,工作效能低下。諸如此類,皆是其體內缺乏進取心成分所致。進取心不是“憑空”而生的。其來自于你對工作的深深的責任感,源自于你對群眾深厚的感情。我們的工作從來就不是冷冰冰的,每一個數字后面,都關系著萬家憂樂、民生冷暖。只有時刻把自己融入到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洪流中去,才能體會到其中的溫度與厚重,才能與全區黨員群眾的脈搏“同頻共震”,才能激蕩起讓人夜不能寐的夢想與抱負。可以說,進取精神不僅是一種可貴的狀態,更是一種可嘆可贊的黨員干部風范、理想者胸懷。
對待工作要有平常心。“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進”,乃人之向往,大家關注之焦點。人在仕途,要說一點都不考慮進退,那是言不由衷,也不符合實際。問題在于,以什么樣的態度和心態來對待。是淡泊名利、泰然處之,還是心浮氣躁、患得患失;是堅持黨性、顧全大局,聽從組織安排,還是違反黨三令五申的紀律“高壓線”。選擇之間,可以清晰地看出一個干部的政治素質、黨性修養和思想境界,反映出一個干部的權力觀和價值觀。
對待工作要有責任心。責任因“崗”而生、因“職”而設,其存在于每一項具體的工作中,與具體的工作任務息息相聯,工作越多,責任越多,任務越重,責任相應也就越重。其決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最終的承載者是行動,最后的評判者是你的績效。把責任落實到位的人,才是一個負責的人。流于空談的責任是無效責任,工作中等于不負責任。責任的落實要求我們“盡心”又“盡力”,既要保持昂揚的精神狀態,常思自己肩負的責任之重,時時把責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把責任看得重些、再重些,又要時時想方設法增強“落實力”,讓工作更加主動的同時更為有效。
工作績效的取得,非一日之功,責任的落實,亦需長期堅持。現實工作中,一些群眾痛斥的問題、痼疾的存在,抓落實成效不佳的原因,往往與缺乏經常抓、反復抓、持久抓有關。如果抓一陣子松一陣子,熱一陣子冷一陣子,不能一抓到底,就不可能把工作落實好。抓落實,一定要防止虎頭蛇尾,目標確定了,任務明確了,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持續運作,毫不松懈,不達目的不罷休,不見成效不“收兵”!在生活上潔身自好,才能始終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抵御一切的外界誘惑,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始終保持“清貧心”。俗話說,“難耐清貧莫為官”。只有秉承“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理想”,人非圣賢,孰能無欲。但我們必須要正視自己的欲望,切記不能沉湎于欲望之中。因為心靈的清明與欲望的沉迷是難以并存,就好像拔河比賽的繩索兩端,執于物質的一端,心的清明也就輸掉了。在物欲、人欲橫流的環境里,要有“淡泊名利,克己制欲”的堅定信念,有“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的平和心態,才能砥礪自己杜絕私欲,保持品格的高潔峻清。要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寧可清貧、不可濁富”,不管在什么環境、何種條件下都要抗得住酒色利祿的誘惑,守得住物質上的清貧。
從古到今,多少仁人志士把“清貧”視為立身做人的原則和道德規范加以追求。早在春秋時期我國就有“安貧樂道”的思想;近代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堅持“盡瘁國事,不治家產”;一代偉人毛澤東,蓋的是打了補丁的毛巾被,穿的是有補丁的睡衣。當然與前人相比,現在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貧窮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但是清貧精神卻不能因此而丟下。甘于清貧,并不是要我們像苦行僧那樣自討苦吃,也不是要大家排斥對幸福生活的追求。我們應當將它作為保持廉潔、自覺抵御腐朽沒落思想的精神武器。
對于普通人而言,守住清貧就是守住了本分,守住了純樸;對領導干部而言,守住清貧就是守住了情操,守住了廉潔。如果領導干部安于清貧,則民富國強;倘若為官者欲壑難填,則民不聊生。黨的領導干部只有守得住清貧,在生活上潔身自好,才能始終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抵御一切的外界誘惑,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是方志敏烈士的真實寫照,也是我們當代黨員領導干部應該秉承的生活理想。惟其如此,才能在廣大群眾中樹立令人信服的形象,澄清社會風氣,維系好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這是方志敏烈士文中總結之語,亦是對今人的殷切希望。時空的轉換,新的時代對黨員領導干部永葆“清貧”本色提出了更為嚴峻的誘惑和挑戰。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干部,要時刻在思想、靈魂深處和生活作風上永葆“潔白和樸素”,對“參加革命為什么,現在掌權干什么,將來身后留什么”作出一個正確的解答,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自重、自省、自警、自律,自覺抵制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甘愿清貧,守住情操,永葆共產黨人的本色為政必以德,勿忘所以立”。
不斷提高道德品質。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一些黨員領導干部的“倒下”,不是因為能力問題,而是在“德”上出了問題。也正因為如此,強調了干部的德,比過去任何時候都顯得更加重要和緊迫。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我們實行對外開放,也為西方敵對勢力向社會主義國家推行“西化”、“分化”政策提供了便利的條件,他們在和我們進行經濟交往的同時,也趁機“搭載”西方資產階級思想和價值觀念,如極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西方頹廢道德觀念,對思想道德觀念產生了消極的影響。從市場經濟的本質上講,市場經濟不僅是競爭的經濟、效率的經濟,同時也是法制的經濟、誠信的經濟,因而也應該是道德的經濟。因此,從長遠來看,市場經濟的發展應該是有利于道德的進步和提高的。但是,在當前舊有的計劃經濟甚至是小農經濟的思想意識影響深遠,加之法制建設和道德建設滯后,因此市場經濟的某些負面特性往往被人為地夸大、放大,如通過不道德甚至非法手段追求利潤最大化,以損害他人利益、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來換取個人利益等。這些不道德甚至違法的做法,嚴重敗壞了社會道德風尚,嚴重影響和破壞了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在這個過程中,一些領導干部道德的滑坡甚至淪喪,對我國道德建設產生了很壞的影響,嚴重影響了黨的形象,也不利于黨的執政地位的鞏固。從近些年查處的案件可以看出,許多腐敗分子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大都是從道德品質的滑坡開始的。在這種情況下,加強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的道德修養,可以為黨風廉政建設奠定重要基礎,進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
作為一個黨的領導干部,都要堅定黨性修養、志存高遠,努力實踐共產黨人高尚的人生價值,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把個人進退得失看得輕些、把黨和人民的事業看得重些,少思量怎樣謀位做官、多考慮如何干事創業,以進取心對待工作,平常心對待升遷,經受住各種考驗,正確對待個人的進退留轉,做到“進”者奮發有為、“退”者心情愉快、“留”者意志不衰、“轉”者迎接挑戰。在進退留轉中,彰顯自身的黨性修養和思想境界。(張明恩系棗莊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