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學銀
近年來,瑞昌市審計局在服務大局、規范執法審計創新等方面注重特色,揚優成勢,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穩定運行,做出了審計人應有的貢獻。
1.以發展提升年活動為動力,推進審計工作創新。一是審計理念上不斷創新。以服務的理念處理被審單位關系,既考慮體制機制層面所要求的合法性、合規性,又考慮實際工作層面所面臨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在處理上不作不切實際的處罰,在建議上不提不切實際的口號。二是審計組織方式上不斷創新。針對換屆年份經濟責任審計單位多、人員多、時間緊、要求嚴的狀況,打破常規,創新審計組織形式,除本局業務員齊上陣外,還從市財政局抽調14名懂財務的特邀審計人員,組成21人的隊伍7個審計小組,圓滿完成了審計工作任務。三是審計資源整合上不斷創新。面對審計業務人員少的現狀,在重大項目審計上,實行“一盤棋”的審計模式,打破科室界限,集中優勢兵力打好重點項目的攻堅戰。今年全省、全市統一組織和上級審授權的重大項目審計,我們充分整合局機關各科室的人力資源,有效解決了審計資源的瓶頸問題,收到了1+1大于2的效果。
2.以服務大局為前提,擴大固定資產投資審計成果。一是在計劃安排上,以中央擴大內需建設項目以及本市財政性資金投入較大的城市基礎設施、廉租房建設、水利維修工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項目為重點關注對象,列入計劃;二是在現場審計上,嚴格按照《瑞昌市財政性資金及國有資金投資項目審計實施辦法》進行審計實務操作,以合同和定額為依據,從賬目切入查財務、從核減入手審工程,深挖細查隱蔽工程、設計變更、現場簽證的合理性、真實性,有效防止了漏繳稅費和虛增工程量、亂簽證、假簽證等問題的發生;三是在質量控制上,采取復審與回訪相結合,建立健全了審計項目質量的復核體系,對中介機構協審的項目,除建立健全中介機構自身復核、審計組復核、專職人員復核、負責人復核的四層復核體系外,必要時局機關還安排專職人員進行抽查復審,規范運作,確保質量;四是在結果處理上,力求做到上下一致、官民一致、內外一致、親疏一致,沒有出現一例“人情審”項目,確保了審計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去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審計16個,審計固定資產投資總額20 357.41萬元,審定金額18 161.06萬元,核減投資額2 196.35萬元,上繳財政金額227萬元;并對建設單位項目超預算、招投標不規范、隨意變更簽證及漏交稅金等問題進行了處理處罰。
3.以信息化建設為契機,提高計算機審計水平。一是抓平臺建設。加大審計信息化建設力度,嚴格按上級業務部門的技術規范,高標準建設了審計會商系統,并為所有審計業務干部更新了臺式電腦和手提電腦,完善了硬件設施。二是抓繼續教育。采取送出去培訓、走出去請教、請進來傳授、坐下來交流等方式,鼓勵和督促大家學習OA和AO知識,不斷提升大家操作OA辦公管理系統和AO審計現場實施系統的技巧;同時通過獎、逼、限等途徑激勵和引導年輕干部取得AO認證資格。三是抓技術應用。通過能手對新手的傳、幫、帶,積極推廣先進的審計技術方法,大力推進計算機審計現場實施系統AO的運用,探索信息化條件下的審計工作方式,有效提高了一線審計人員計算機運用水平和全局工作的整體效能。
4.以規范執法為目的,加大審計收繳力度。將審計收繳任務到科室、指標到個人、責任到領導。首先,對內實行兩罰:即完不成任務的科室和個人,一是在榮譽上罰—不得評先,二是在經濟上罰—扣發獎金;其次,對外堅持兩不:一是已經下達審計決定的事項必須如數執行—不還價,二是當年審計的項目必須當年了結—不欠賬;再次,注重兩爭:一是爭取紀檢監察、檢察部門在收繳力度上強制手段的支持,二是爭取財政部門對被審單位在經費撥付上緩、少、扣撥措施的配合。去年全局共完成審計項目62個,查出違紀金額6 122萬元,應上繳財政金額372.2萬元,已上交財政金額372.2萬元,入庫率為100%。
5.以目標管理為抓手,推動信息宣傳工作上臺階。一是把信息宣傳與干部收入掛鉤起來。將信息宣傳工作量化、獎罰標準細化,按照論文和信息兩個序列,劃分中央、省、市、縣四個上稿檔次,分別給予不同的稿酬或處罰。二是把信息宣傳與審計業務結合起來。在審計過程中尤其在反饋意見環節,不失時機地向對被審計單位、對象宣講審計法規和業務知識,爭得了多方理解,減小了工作阻力。三是把經常性宣傳與永久性陣地建設兼顧起來。利用報刊、雜志以及各類網絡傳媒平臺多角度宣傳我市審計工作舉措、經驗和成果;利用永久性宣傳長廊和公益廣告牌位多層次宣傳審計法規。去年報送各類信息和論文52篇,被各類報刊雜志網站采用43篇。
(作者單位:瑞昌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