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婷
【中圖分類號】G6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6-0112-01
“老師,又要跑???一圈又一圈地跑,無聊死了!真沒勁?!薄袄鬯懒死?,我們跑不動了”……,這是我親耳聽到的學生在練習耐久跑時的抱怨聲。
學生時代的我何嘗沒有這樣抱怨過。每次的耐久跑,總是要這樣一圈又一圈地跑著,這比什么都枯燥乏味。雖然是失去了興趣可又得去跑,一再去勉強那只能是讓身體和心理產生一種排斥,跑起來自然就累。而這一切直接后果,學生對這種能有效控制自身體重,提高心、肺系統機能等有效身體素質鍛煉手段,產生了厭惡甚至恐慌。
在本次課有氧耐久跑的教學中,成功之處就是能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與特殊地理條件,利用和激活整個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教學環境是教學活動的一個基本因素,在教學活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意義,它是教學活動賴以依托的前提條件。對于我校的學生來說,在他們的潛意識里運動場就是那400米長的,橢圓型的,烏黑烏黑的煤渣跑道,對周圍的環境已經沒有了新鮮感。如何激活教學環境這個因素吸引學生呢?那就是進行新的場景設計,讓教學環境具有神秘感和挑戰性,為學生制造懸念,以誘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豐富的想象力。因此,我在課堂中精心策劃和組織了耐久跑訓練的路線,并把它設計成了幾張“越野挑戰賽”的路線地形圖,目的就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好勝心。那么幾張“地圖”作用何在:
[案例]:一、制造懸念,引發好奇。手拿“地圖”引起學生注意。
目的: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引起興趣,為下個環節拋磚引玉。
[課堂反應]:老師手中拿著卷起的一捆紙。學生看到了十分好奇,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生:“老師,那是什么,要干嘛的?”“要當接力棒嗎?”……學生的眼睛一直盯著老師手上拿著的這一捆紙,從臉上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們很好奇,非常想知道答案。學生的好奇心一下子都被調動了起來,趁這一時機把學生引入到“越野挑戰賽”的教學環境中來。
[案例]:二、抓準時機,營造氣氛,創設情景。(一)了解學生掌握的郊游常識,并進行復習鞏固。(二)宣布“地圖”的用處。
[課堂反應]:師:“同學們!想知道秘密的趕緊把隊伍排好吧?!编?!一下子隊伍排得非常整齊安靜,好奇地等待著老師宣布秘密。趁熱打鐵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師:“老師手中拿的是幾張‘地圖?!鄙骸袄蠋?,上課還要用地圖嗎?”師:“同學們到過野外郊游過嗎?或出去旅游呀!一般郊游前我們都會做哪些準備工作呢?”學生爭先恐后搶著回答。生:“帶上路上要吃的干糧,喝的水?!?“還要帶上一些藥品,比如創可帖、風油精、止痛片等等” “要穿上合適的鞋子和衣服?!?“還要事先制定好計劃,確定好路線。”……
掀開本次活動的序幕,引入正題。學生情緒高漲,積極的參與性一下子達到了極點,表現出一副迫不及待的樣子和斗志昂揚的氣勢。 “哇噻!好玩,感覺好像要去探險尋求寶藏似的,真棒!” “地圖上畫的不知道是什么路線,好想趕快知道哦?!薄袄蠋熩s快告訴我們怎么比賽啦,有什么規則?。 ?/p>
[案例]:三、組織學生進行越野跑挑戰賽活動,進入有氧耐力訓練。
目的:1.培養學生在實際活動中解決問題的能力。2.進行有氧運動的練習并提高身體素質。3.磨練學生的意志品質及養成團結協作、互幫互助良好的集體主義精神。
(一)宣布比賽辦法與要求。
(二)發放“地圖”與指令,值日小組長組織賽前身體各項準備活動。
1.把路線圖交給當日的值日小組長,并交代路線上的要求與安全事項。
2.各個小組組織準備活動。
[教學反應]:學生興奮不已,并非常自覺地到各組指定區域進行準備活動練習。團體精神一下子得到升華,形成一股強大的凝聚力,表現出了那種積極向上的良好精神風貌。平日里幾個“調皮鬼”一下子變得乖巧,服從指揮。各小組順利地進行了準備活動。
(三)識“圖”挑戰。
挑戰路線與目標:穿越森林——蛇行跑——認識器材——長途跋涉——過獨木橋——快速記憶——回大本營。(1000米——1200米)
[教學反應]:當各小組拿到路線圖后表現出了不同的組織形式,有的小組先把“地圖”瀏覽一遍;有的小組是先出發,邊前進邊看“地圖”。但有個共同點就是能在出發前先組織好本組的同學,并能進行人員的調整。
整個過程中學生被激烈的比賽氣氛和新穎的教學設計吸引住了,忘卻了那烏黑的煤渣跑道,以及那長長的路途帶來的心煩和恐懼。給他們的是新奇、興奮、高昂的斗志。挑戰賽過程中同學們集思廣益,積極地提出好建議、好辦法。(如:1.在蛇形跑的過程中在不違反規則的情況下有的小組認為一路縱隊跑費時,干脆兩個一排成兩路縱隊前進。而在長途跋涉這一關時,有的小組則是把體力較弱的同學放在中間,他們認為有的在前面帶著,有的在后面催著這樣勁兒就上來了,跑起來快。2.在比賽“快速記憶”這一關時,要求他們要在指定的地方用最短的時間內快速記下碑文上的文字,并回到大本營時能全文背出。這些聰明的小家伙想出了按順序一人記幾個字或一段文字,最后拼湊起來就快速地把這些碑文全記下來了。還有的小組指定幾個體能好的,先趕去指定的地點背下碑文等。)同學們根據“地圖”上的指示出色地完成一關又一關的任務,是凝聚力的體現,良好團體精神的升華,是對意志力的磨練。
學生回到大本營還興奮不已,雖然臉上流著汗,呼吸還有些急促,但臉上的表情顯得非常開心,還不停地議論著比賽過程。甚至有幾個學生還向我提出了更多好的點子,希望下一次比賽中設計一些更刺激的環節,比如把一些東西藏起來讓他們去尋找,比比哪一組尋找的技巧高等??傊毩暫髮W生是高興的,臉上沒有勞累和恐懼。小小的一張“地圖”給一節耐久跑的訓練課帶來了生機,讓學生的組織能力得以提高,合作學習得以拓展,協作精神得以體現和弘揚。不僅如此,思維的敏銳性、組織性得到了鍛煉和提高,空間想象能力更加豐富,更加開闊。但最重要的是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身體得到了鍛煉,是在積極的參與中完成耐久跑訓練。
教學過程中教學環境的激活,課堂上情景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生提供更多樂于鍛煉的機會,并讓學生領悟到經常進行耐久跑練習能全面鍛煉身體,磨練意志,適應大自然和征服大自然的道理。小學階段的學生主觀意識比較薄弱,意志力相對較差,但是他們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好奇心也強。教學中只要抓住學生的特點從學生的興趣入手,以人為本,創設出符合學生需求的教學環境,學生的運動興趣自然就會提高,終身體育的觀念自然就會增強。教學中努力去尋求、開發更多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手段,構建出更多以人為本的新型的體育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