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從有了作家這個職業,那些優秀的作家們給自己的定位,便很明確,很堅定———做一名挖掘者,就像愛爾蘭詩人希尼的名詩《挖掘》中所說的那樣:“雪亮的鐵锨深深插入土中……為了得到更好的泥炭越挖越深……”
在這里,我想迫不及待地告訴大家的是,李輝和謝泳正是這樣的兩位挖掘者。無論是《滄桑看云》還是《封面中國》,李輝都是在歷史的追尋中挖掘,他在不幸的遭遇中挖掘著人的尊嚴與價值,在命運的廢墟挖掘思想的日出。他在親歷和檢視歷史,一鍬一鍬都是那么真實,那么深情。與李輝有所不同的是,謝泳更多是從資料搜集入手,在故紙堆中挖掘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以此來澄清歷史的某些真相。謝泳所呈現的挖掘姿態,雖然是平穩舒緩的,但在平穩舒緩的背后卻隱藏著巨大的感性魅力和催人深思的理性力量。所以說,無論是李輝還是謝泳,他們都和希尼一樣,是用筆桿代替鐵锨來挖掘的優秀作家。
是的,越挖越深,這樣的寫作才有價值和意義。當然,這樣的寫作需要勇氣、責任和愛,因為只有這樣,那“鐵锨鋒利的切痕”才能“穿透生命之根覺醒我們的意識”。
———易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