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璐

中國商務部外貿司司長王受文3月30日在江蘇昆山舉行的擴大進口與貿易平衡發展論壇上表示,從2012年起中國將通過優化進出口結構、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加強進口國內流通對接等手段加強擴大進口工作。事實上,近年來我國一直在采取一系列加強進口的政策措施。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也在近日主持召開的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表示,將著力研究加強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的政策措施。這一切都昭示著,中國政府正釋放出進一步擴大進口的明確信號。
進口成為一大主題
擴大進口的努力早在廣交會上已經有所體現。廣交會素有“中國外貿晴雨表”之稱,自第101屆開始,廣交會設立了進口展區,這充分顯示了中國政府改善貿易平衡的誠意和為此所作的努力。在2012年第111屆廣交會上進口展區,共有來自韓國、馬來西亞、土耳其、荷蘭、西班牙、新加坡等44個國家和地區520家企業參展,展覽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展位數達888個,比上屆增加10個。
在進口展區,參展的外國企業表示,可以通過廣交會這個平臺,認識更多客商,從而打開龐大的中國市場。來自歐洲的Nancy向記者表示,開展第一天上午,就有10多個中國的采購商和她洽談。Nancy的公司經營著天然膳食營養保健品,該產品還沒有進入中國市場。但她對產品打入中國市場很有信心,她認為追求高品質生活的人越來越多,中國國內市場非常大。
廣交會進口館使更多的像Nancy一樣的商人了解中國市場,不少參展的外國企業認為,廣交會為他們架起了和客戶溝通和洽談的優質平臺。“進入中國市場幾年了,一直找不到好的代理商,現在可以進入廣交會情況就完全不同了。”在氣勢最大的韓國展團里,不少參展商表示,為了進一步開拓中國市場,他們都帶來了差異化的設計和產品,進口展為他們打開中國市場開啟了一扇希望之門。
外商參與踴躍,進口展區不斷擴容,這一切昭示著欣欣向榮的進口貿易。抓住進口契機,國內企業準備好了嗎?
轉型的新嘗試
2011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口1.74萬億美元,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進口國,有專家預測,“十二五”期間有望超過8萬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進口國。目前企業應該重新思考自身的發展思路,抓住政策調整帶來的機遇。
中國以前的進口以中間產品、資源性產品和礦產品居多,而現在要加大資本品、關鍵零部件和消費產品的進口。財政部關稅司司長王偉表示:“中國將根據國內經濟發展的需要,進一步調整稅率,加快降稅的進程。其中包括適時下調部分能源和零部件的進口關稅,緩解國內能源的約束瓶頸,促進零部件升級。”對企業來說,根據自身的需求加大從境外采購原材料和先進設備、引進高端先進技術的力度,也可以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節約用工成本、節能減排等,有利于企業可持續發展。
3月,在江蘇昆山舉辦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產品博覽會就是新形勢下一個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博覽會以‘開放合作、轉型升級為主旨,是我國首個專門促進和擴大新技術、新成果、新產品進口的重要展會,對促進中國進出口貿易平衡、產業優化升級、現代服務業發展和拉動內需都將產生積極影響。”江蘇省省長李學勇對記者說。據悉,雖然是首屆展會,但博覽會圍繞我國“十二五”時期重點引進的先進技術、關鍵設備和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組織展示和交易,展品涉及機械制造、IT及工業自動化、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的高新技術產品。
對于正處在轉型升級關鍵時期的廣大外貿企業而言,降低關稅能進一步節省他們的采購成本,已經有一批企業嘗到進口便利的甜頭,江蘇蘇美達集團公司就是其中之一。據悉,蘇美達早在1992年就將進口業務納入公司整體發展規劃,并于1999年正式組建成立以進口為主業的江蘇蘇美達國際技術貿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治宇說:“公司在專業化運營、專業化管理的運營思路指導下,經過多年的積累和摸索,逐漸探索出具有蘇美達特色的‘四位一體商業模式,從而實現了進口業務的快速跨越式發展:2010年,技術公司的技術設備及大宗商品進口總值達15億美元,在中國海關公布的2010年進口企業百強榜中,名列第91位、在江蘇省排第二名。其中技術設備進口業務更是在業內名列前茅、享譽全國。”
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中,我們也看到企業已經越來越意識到引進先進技術裝備,對提高自身研發和制造能力、促進產品提檔升級的重要性,以進口促轉型或許也是個機遇。
逐步降低的關稅
中國進口商品主要分為三部分:加工貿易進口,大宗商品進口,其他商品進口。為了推進放大進口,我國已經在利用關稅和非關稅措施,完善鼓勵進口的一些政策,促進進口的便利化。2011年,財政部曾下發通知稱,自2012年1月1日起,我國進口關稅將進行部分調整。對包括能源資源、護膚品等日用品在內的730多種商品實施較低的進口暫定稅率,平均稅率為4.4%,比最惠國稅率低50%以上。
4月30日,政府又一個重磅文件出臺——《國務院關于加強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明確提出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以暫定稅率的方式,降低部分能源原材料的進口關稅,適當降低部分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生活用品進口關稅,適時調整部分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進口關稅,重點降低初級能源原材料及戰略性新興產業所需的國內不能生產或性能不能滿足需要的關鍵零部件的進口關稅。
進口降稅的利好也成為外國媒體和業界的熱議話題。巴基斯坦《每日時報》稱這是中國國務院第一次專門召開會議討論削減關稅擴大進口的問題,這一變化顯出中國在擴大進口上的決心。在首屆義烏進口商品展上,來自馬來西亞的一家以生產保鮮盒,廚房用品的展商劉先生告訴記者:“不斷下調的關稅為企業開拓在華業務提供了良好的機遇,我們希望自己的產品能在減稅目錄里。”該公司的產品已經生產30年,但是第一次來中國,他們就是想借進口便利政策來找機會。
企業的商機
啟天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先生也認為進口便利化是一次商業契機。他說:“過去公司一直以出口為主,看到鼓勵進口的政策也想嘗試一下轉型做進口。公司最近代理了美國產的高檔琺瑯飾品,想看看國內市場的反應。”
其實不光是浙江,全國有很多小微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弱,在國際市場不明朗的情況下,或許改變一下觀念,不要總是盯著加工出口,做一點進口葡萄酒、工藝品的生意,嘗試一下進口,可能就能為企業打開另一扇窗。
目前來看,進一步加強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對于統籌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緩解資源環境瓶頸壓力,加快科技進步和創新,改善居民消費水平,減少貿易摩擦,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這已經成為政府的共識,也將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對外貿易的基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