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沛 黃帥
中國是電子產品的生產和出口大國。然而,在電子產品生產和使用過程中,其含有的有害物質會對人類健康和社會環境造成危險。因此,世界各國的法律法規對電子產品中有害物質的限制也不斷嚴格。對于中國制造商而言,制造出綠色環保的電子產品,才能使產品行銷世界。為此,本刊記者專訪了SGS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科技電子產品事業部技術經理何藝樺博士。他將為相關企業解答這一領域的各種疑惑。
實現綠色制造才能順利進入市場
《進出口經理人》:目前,電子產品中的有害物質主要包括哪些?這些有害物質會給環境和社會造成哪些危害?
何藝樺:應用于電子產品的材料非常廣泛,如金屬、塑膠、玻璃、陶瓷、皮革、涂料、紙張、木材等。這些材料因為生產工藝、材料特性和性能需要等因素,均有可能含有特定的有毒有害物質,包括以鉛、鎘、汞、六價鉻為代表的重金屬元素;以多溴聯苯、多溴二苯醚、六溴環十二烷等為代表的溴化阻燃劑;還有如某些鄰苯二甲酸酯的環境激素類物質、臭氧層破壞物質、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近年來電子行業越來越明顯的無鹵化趨勢也備受關注。
一方面,在電子產品制造過程中如果控制不當,工人和相關人員由于接觸這些有害物質而造成傷害,同時也會由于排放而造成環境污染。另一方面,電子產品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質對人身健康和外部環境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有些有害物質會由于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與產品接觸而遷移到人體內,從而直接影響人身健康,如神經系統毒害、致癌、發育障礙等;有些有害物質則是在產品廢棄后由于處理不當而遷移到環境中,進而污染土壤、水體、空氣,破壞生態環境;有些有害物質則是在產品回收處理不當,如焚燒溫度不達標而產生劇毒有害物質等二次污染。
《進出口經理人》:對于企業來說,制造綠色電子產品的意義在哪里?對于出口企業的發展會產生哪些促進作用?
何藝樺:在低碳、環保、以人為本的時代背景下,制造綠色電子產品對電子企業來說意義重大。首先,綠色電子產品本身的環保特性,客觀上對人身健康和環境是有益的;而且,國際上的環保法律法規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嚴格。面對這些技術性貿易壁壘,電子企業必須實現綠色制造才能順利進入目標市場。再者,隨著消費者的環保意識增強,“綠色環保”已經成為絕大多數企業的重要營銷策略之一。實現綠色制造,才能使電子制造和出口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市場、贏得良好的社會形象、贏得消費者的信賴。
RoHS指令與REACH法規依舊當道
《進出口經理人》:從檢測認證領域來說,國際上最主要的對于電子產品中有害物質的限制的法律法規主要有哪些?
何藝樺:國際上最主要的針對電子電氣產品中有毒有害物質限制的法規當屬歐盟2002/95/EC號指令,即大家熟悉的RoHS指令。該指令2003年頒布,2006年開始實施,它限制了在電子電氣產品中六類有害物質的使用,包括鉛、鎘、汞、六價鉻、多溴聯苯、多溴二苯醚。指令的具體要求是在均質材料中,鉛、汞、六價鉻、多溴聯苯、多溴二苯醚的含量分別不能超過0.1%(w/w),鎘含量不能超過0.01%(w/w)。2011年7月1日,歐盟頒布RoHS改寫指令即2011/65/EU,電子行業也稱其為RoHS 2.0,新指令已于2012年1月3日完全取代2002/95/EC。與原指令相比,RoHS 2.0主要的變動了擴大了產品的管控范圍,也增加了CE標志、準備技術文檔等更多要求。繼歐盟RoHS之后,中國、韓國、日本、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挪威、印度等也紛紛出臺針對電子電氣產品的類似法規或標準。
此外,被稱為迄今歐盟關于化學品最高技術壁壘的即歐盟(EC) No 1907/2006號法規,即REACH法規,管控了包括電子電氣產品在內的眾多產品。該法規要求復雜,不同產品形態、供應鏈不同位置的企業需履行的法律義務均有差異,就電子電氣產品企業而言,除了需關注法規相關的限制物質以外,應重點關注高度關注物質(SVHC)候選物質的告知和通報義務。
實施恰當的物料風險評估
《進出口經理人》:當前,我國電子生產企業在控制有害物質含量這一方面存在什么問題?
何藝樺:企業內部應對環保法規的專業人才相對缺乏,這在中小型制造企業尤為明顯。在較多企業中,所謂有害物質管控負責人往往其主要職責和精力并不在于此,而是負責其他方面,如生產、品質、研發或工程等。在和這些負責人溝通中可以發現,他們有時并不具備有害物質控制的必備專業知識,包括有害物質的特性、來源、特定應用、材料特點、環保法規體系、要求方式等,其應對工作基本上停留在法規編號收集、供應商報告收集、委外測試、內部文檔管理等初級層面。
信息不暢通,對環保法律法規的新要求的應對比較被動。國內外的環保法規要求經常會有所變化,而且部分法律法規的實施本身也是分階段或漸進式的,這就導致不同時期需應對不同的法律要求,或者對同一法規要求,不同時期需采取不同的應對方式。個別企業對這方面的信息更新不夠及時,跟不上法規的步伐,有時就會陷入比較被動的境地。
應對方式單一,體系化管控薄弱。相當一部分企業對有害物質管控法規的應對工作僅局限在定期送樣至第三方測試機構進行檢測。測試報告雖然是證明產品符合法規要求的最直接方式之一,但與其配套的內部體系化管控工作同樣重要。缺少制度化的管理過程,就不能保證環保法規符合性的一致性和持續性。
針對這些問題,電子產品生產企業應更加注重有害物質管控專業人才的吸收和培養,并主動地通過不同途徑掌握法規動態,以定期樣品測試和建立完善的系統化管控機制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有毒有害物質的管控。
《進出口經理人》:在價格與質量仍為消費者考量因素的前提下,出口企業如何平衡生產綠色環保產品與降低成本效益之間的關系?
何藝樺:企業進行有害物質管控確實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成本,但不能因此忽略綠色環保產品質量,因為一旦發生質量事件,則會付出更高的成本。企業應該在制造綠色環保產品與降低成本效益找到一個適當的平衡點,即保證綠色環保質量又能適當控制成本。大部分企業在綠色環保產品管控過程中缺少系統的、專業的管控手段。有的企業一味要求供應商加強有害物質測試,對法規的認識不充分,自身物料的風險程度及供應鏈管理不足,盲目要求測試,甚至對自身物料根本不含有的有害物質,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浪費。例如,業界常見的一個例子,RoHS指令管控的六種限用物質有鉛、鎘、汞、六價鉻、多溴聯苯、多溴聯苯醚,一般正常情況下金屬產品不會含有多溴聯苯、多溴聯苯醚兩種阻燃劑,因此相關的生產企業就沒必要對這類材料實施多溴聯苯、多溴聯苯醚測試。所以,企業應該充分認識、評價法規物質的要求、進行物料風險評估,實施物料風險等級管理及供應鏈綠色管控。
SGS的一站式解決之道
《進出口經理人》:在協助電子企業生產綠色產品,減少產品有害物質方面,SGS在哪些方面可以給企業有力的幫助,以幫助企業實現產業升級,走向綠色環保的良性發展之路?
何藝樺:作為國際知名的第三方測試和認證服務的領導者和創新者,SGS擁有全球最大的法規專家網絡、豐富的有害物質管控經驗和全世界廣泛認可的實驗室,能夠為企業提供全面的一站式電子電氣解決方案。根據企業的各種程度的需求,為企業量身定制解決方案,包括法規咨詢、有害物質識別及風險評估、產品的優化測試方案、有害物質檢驗、測試及認證、專業的有害物質過程管理體系培訓等,更合理地為企業節約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保證綠色產品質量,從而提升產品附加值,協助企業從根本上解決“綠色”制造問題,順利快速地進入國際市場,促進電子電氣產業的綠色環保的可持續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