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奇
現在因而富也不是北上產這樣一線城市的專利,即便在廣大的三線城市,這樣的案例也是層出不窮。
有錢自然是好,但如果你打娘胎出來就是有錢人,也就不說了,只能說明你命好,關鍵是你在半路中突然變成有錢人,這倒令人唏噓。
比如,你低著頭走路,突然撿到一麻袋的老頭票;或買彩票,一下子中個幾百萬上千萬;或者碰到個好公司上市,一下子變成千萬富翁。這樣的非典型賺錢絕對是大家夢寐以求的,但在現實中碰到個人身上的幾率太小,幾乎只有在做白日夢的時候會實現。
但是,有一種非典型賺錢與老百姓關系比較密切。近些年房地產的大肆開發,因為拆遷而突然成為百萬富翁的普通老百姓大有人在,甚至有些住在城中村的老百姓都開始燒香,盼著開發商把他們的房子拆了,從而獲得一筆橫財,從此少奮斗兩代人。現在這也不是北上廣這樣的一些城市的專利,即便在廣大的三線城市,這樣的案例也是層出不窮的。因拆而富的想法,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這個真的可以有”,誰知道哪天,你的房子就被規劃進了要被開發的區域呢。
為了獲賠忙蓋房
據說北京郊區的拆遷戶了不得,大凡可能被“拆”的村子里的人都很聰明,都是攢足了勁兒蓋房子,甚至有人連市里下批的綠化地帶也占了,目的就是希望到時能夠多賠償幾個錢。
更有甚者,四口之家偏偏蓋個三層樓,不拆時出租,將來等拆遷隊一來,按屋出錢,這二三十間,你自己算算吧……不小的數目呢。
當然,有錢之后,問題開始出現。這些原本成天出沒在田間地頭的“泥腿子”,身份“上樓”容易,思想“上樓”卻沒那么簡單,有“人生得意須盡歡”的享樂主義,也有家庭長遠規劃的“望遠鏡”。
享樂派:奧迪A6接婚慶散活兒
和村里上了年紀的人不同,一幫“80后”的年輕人,在家里拿到拆遷費后,立即去買了好車。
“當時村里的五六個小年輕,每人買了一輛奧迪A6。”從來沒見過那么多好車的朱阿姨,至今都對當年的一幕記憶猶新。
她回憶說,自家隔壁的一個男孩,就是“團購”里的一員,職高畢業后就沒上過班。爸媽拿到拆遷費后,他就纏著給買了一輛奧迪A6。“可你說,一個沒有工作的人,揣著奧迪能干什么呢?油費、保養費都貴著呢。現在一到周末,幾個小伙子就出去給婚慶公司拉散活兒。”
就在朱阿姨的鄰村,一個人拿了800萬元的拆遷費后,去澳門賭場玩了兩把,就一個子兒都不剩了。
“我們上了年紀的人都知道花錢容易掙錢難,可年輕人不這樣想,有錢就敢花。”朱阿姨說,別看發完補償款才一年,現在已經有人把補償款都花完了。
保守派:10套房子吃“孳息”
年過六旬的林老爺子,算是村子里的長者,也是持著“祖宅得守”思想的代表。
有3個兒子的林老爺子,在村里是“大戶”,當年住平房的時候,面積趕得上別墅,空著不住的屋子,都出租給外來打工的年輕人。
拆遷的時候,3個兒子都主張不要房,要錢。按照他們家的面積和人口,能拿到將近1000萬元的拆遷費。可從苦日子里過來的老人,覺得“金山銀山都不如土地好”,堅持全部要了房子。
今年初,林老爺子和兒子們拿到了所有房子的鑰匙,除去自家住的,還能有10套空余。于是,他便將10套房子全部出租,光租金的孳息,每年加起來就有30余萬元。
“當初那些要了拆遷費的人,可都是村子里的聰明人。可現在再看,怎么樣呢?把錢拿去買豪車、拿去喝酒揮霍,早就沒剩幾個子兒了。所以我常說,祖上留下的宅子,堅決不能丟。”他告訴記者,現在就連3個兒子也夸他決策英明,不僅每年有租金收,而且房子也一直在升值。
編后語:看到很多人因拆而富了,一些人開始感慨,為什么自己沒有生在這樣的村子里呢?但是,大家想過有錢之后怎么花嗎?
以北京、深圳這樣的大城市的城中村改造為例,村民們拆遷后暴富,或許只是一種無奈。
拆遷改造前,這些村民都有大量的出租房,僅房租的收入,就可以讓他們變身為收入穩定的“小富人”。拆遷之后一夜暴富,但他們同時也失去了穩定收入來源。有論者分析得好:“他們是以喪失土地、喪失穩定的收入來源和未來的發展權利為代價的。”
從農用車到寶馬奔馳等豪車,從一貧如洗到千萬富翁,這樣的“拆二代”確實是富了。看上去是好,但由此也釀出不少家庭悲劇,多少夫妻因錢離婚,多少兄弟姐妹因錢而割斷骨肉親情。其實,錢本身沒有錯,錯的是貪婪的人心,錯的是對錢的不當使用。可見,因拆而富不僅體現在拿到手的票子上,更要看你怎樣錢生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