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曼
從得知懷孕時開始,我就做好了回歸家庭的準備。當時我在一家貿(mào)易公司工作,離職時老板和同事都盡力挽留我,但我還是認為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媽媽一定要和孩子一起體驗。那時我的全職計劃是到兒子進入幼兒園為止。
計劃有變
時間在忙忙碌碌中飛逝而去。兒子3歲半入園后,我沒有著急找工作,而是讓自己清閑了一年多。那一段時間,我擺脫了節(jié)假無休的育兒生活,日子過得悠悠閑閑,兒子自由成長。現(xiàn)在回憶起來都覺得特別美好。
情況發(fā)生轉變是在兒子5歲時,我準備重回職場,但前提是找個離家近、能兼顧家庭和孩子的工作。一圈找下來,合意的基本沒有。不僅如此,由于我學歷普通,專業(yè)性不是特別強,而歲數(shù)卻老大不小,所以不是簡歷投出后石沉大海,就是在為數(shù)不多的面試機會中折戟沉沙。一向積極樂觀的我也不免消沉起來。這時兒子上小學了。
孩子開學不到一個月,我就明確意識到,我的全職媽媽還得繼續(xù)當下去。我們?yōu)閮鹤舆x擇的小學離家有半小時車程,每天需要接送。學校每周有兩個下午沒課,要求家長中午接,其余時間也是3:30就早早放學。如果我上了班,誰去接他呢?以后年級高了,輔導班也會增加,也需要家長接送。和丈夫商量之后,我停止求職,繼續(xù)當全職媽媽。可是我的心態(tài)卻有了很大不同。
五味雜陳
第一味:累。打掃衛(wèi)生、洗衣做飯、采買物品、接送孩子,我每天都跟打仗似的。最累的還是在孩子的學習上。每天晚上陪著他寫作業(yè),按老師的要求一項一項檢查簽字,然后整理文具,幫他洗澡睡覺。每天他睡了我也就累癱了。
第二味:煩。全職媽媽一點不比上班族輕松,在媽媽的職責之外,還是不領薪水的廚師、清潔工、打雜的。家務是永遠做不完的,日復一日地做著這些,總有煩的時候。
第三味:焦慮。自從應聘未果之后我就變得比較敏感,很怕別人問我從事什么工作,不再愿意坦言自己全職媽媽的身份,也會盡量回避親戚朋友關切的目光。我不再想別的,一門心思想把兒子養(yǎng)好,無微不致地照顧他的生活起居,督促他學習,指望他品學兼優(yōu)。可是事與愿違,兒子動作磨蹭,專注力差,依賴性強,在班里只是中等水平。我用了三年時間從滿懷希望走到徹底失望,母子之間爆發(fā)過無數(shù)次“戰(zhàn)爭”,我不止一次指著孩子的鼻子失控地大叫:“為了你,媽媽連工作都放棄了,你對得起我嗎?”但是每次爆發(fā)后看到孩子畏縮的眼神,我又特別愧疚,人們常說“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家長”,說到底還是我的錯。可是,我錯在哪里?
第四味:委屈。老公以前樂于承擔家務,可是幾年以來,慢慢習慣了當“甩手掌柜”,我總覺得自己的付出在他眼里逐漸變成了天經(jīng)地義的事。
第五味:質疑。一次和以前的同事聚會,她們一個個步步高升,收入頗豐,在席間神采飛揚,侃侃而談。反觀我,以前在單位比她們更得領導賞識,可現(xiàn)在能作為談資的除了孩子就是孩子,偏偏孩子還不出色。我全心全意的付出到底換來了什么?一個越來越自私、不懂得心疼人的老公;一個在媽媽面前畏畏縮縮、毫不快樂、渾身毛病的中等生兒子;一個體現(xiàn)不出社會價值、時常歇斯底里、對自己充滿質疑的女人。我徹底迷茫了。
破繭重生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必須有所改變。但是從哪里改起呢?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見到一位當校長的長輩,她說,很多全職媽媽的教育會遇到問題,究其原因是因為她們自己過于焦慮,內心不夠強大。她們把自己心底里的不安和焦慮投射到孩子身上。背著沉重的包袱,孩子很難達到期望目標,而這反過來會加重媽媽們的挫敗感,形成惡性循環(huán)。那位長輩建議我,要找回自己,悅納自我。她的一席話如同一道閃電,劈開我心中的混沌。
的確,我曾經(jīng)很享受全職媽媽的生活,到后來卻充滿了質疑和倦怠,不正是越來越缺乏自信的表現(xiàn)嗎?我怕與社會脫節(jié),怕跟不上丈夫和朋友的腳步,怕孩子像我一樣無能,更怕看到一個不被社會和家人認可的自己。認識到這些,我開始放平心態(tài),重新考慮自己對家庭來講意味著什么,是不可或缺還是可有可無。
我很高興地發(fā)現(xiàn)丈夫還是會溫柔地待我,經(jīng)常把“我知道你辛苦了”掛在嘴邊;兒子雖然很怕我的喜怒無常,但還是認為我愛他,希望讓我滿意。而我應該做的,就是給他們一個舒適溫暖的家,一個讓他們身心愉快的停泊港灣。其實做到這點并不難,只需要找回我自己——既不是誰的妻子,也不是誰的媽媽,僅僅是一個獨立的自己。一個人,只有自己快樂了,滿足了,才會關照到他人的情緒。
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變化,我去圖書館,看那些新銳和時尚的雜志,了解當下社會的新觀念、新科技、新時尚。我參加女性沙龍和教育講座,讓自己更像一個合格女人及媽媽。我去練瑜伽,讓自己身段柔軟,心情愉悅平靜。
隨著我的調整,回蕩在我們家的聲音也有了很多變化:我和丈夫討論的聲音多了,指責聲少了,兒子的笑聲多了,我的咆哮聲少了。我們都滿意于這種變化。
經(jīng)過這么多年的體驗我想說,做全職媽媽真的并不像世人想象的那么簡單。實際上,它也許要求女人比身在職場更智慧。但是我必須得說,這感覺很不錯。
專家點評
雷靂:中國心理學會發(fā)展心理學專業(yè)委員會委員、學校心理學專業(yè)委員會委員、中國心理學會理事。
現(xiàn)在,社會上的全職媽媽越來越多,其心理層面容易產(chǎn)生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包括:
一、自我價值感缺失、喪失目標、自卑、焦慮。因為放棄了事業(yè)追求,不少全職媽媽缺乏來自社會的多支點的評價支撐。其自我實現(xiàn)的要求與現(xiàn)實之間的差距,容易讓心理天平失衡。
二、家庭關系異變。當全職媽媽社交范圍以家庭為主體時,會對家庭成員過于關注或提高要求。對于孩子,一方面容易轉嫁自身沒實現(xiàn)的價值期望,施加過大的壓力;一方面可能在生活照顧上事無巨細,不利于孩子自身的能力培養(yǎng)。對于丈夫,則容易向其討要關注和理解,方法不得當時,易引發(fā)家庭矛盾。
文中的丁女士的前半程經(jīng)歷的確是很多全職媽媽的真實寫照,后半程,她通過外界的指點和自己的感悟改變心態(tài)與行為,肯定自我,提升自我,重塑自信,釋放對孩子的壓力,關照家人的情緒,是一個比較成功的典型案例。
值得提醒的兩點是,全職媽媽對于孩子要適度放手。為了讓孩子學業(yè)優(yōu)秀,媽媽整晚陪孩子學習,這種做法可能會讓孩子覺得學習是為了父母,而自己卻不能從學習中獲得樂趣。父母要考慮激發(fā)他自身的動力。另外,對于“幫他洗澡睡覺”這些細節(jié),父母要針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調整,讓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不能越俎代庖,否則既不利于孩子性別意識的建立,也會影響孩子的獨立性。
最后,全職媽媽們還要有一個心理準備,孩子將來一定是要獨立的,如果媽媽沒有真正屬于自己的的生活,到時候母親角色被淡化,就可能真正面臨自我價值的危機。
責編: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