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順榮



引言
陶瓷花卉裝飾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中,無論是宋代的刻瓷,元代的青花瓷,明代的五彩瓷,清代的粉彩瓷,還是近現代的綜合裝飾瓷,都會看到它的藝術魅力。其以精美的紋飾、合理的構成、美麗的色彩裝飾著美倫美奐的陶瓷。
一、常見的陶瓷花卉的裝飾方法
花卉紋樣式適宜多種裝飾方法,在陶瓷裝飾中,主要有貼花紙、坯體裝飾和彩繪裝飾等形式。
1、釉上花紙裝飾是將花紙貼在器皿上,放在烤花窯內,經過一定的溫度燒烤后形成的裝飾效果。因為貼花紙裝飾適應現代日用陶瓷的大規模機械化生產,又有操作簡單,產量高,成本低等特點,再加上有先進的花卉紋樣,尤其可以逼真地反映出花卉的特點,清晰的表現莖、葉、花瓣,甚至葉脈和花蕊,因而被廣泛應用在日用陶瓷裝飾上。
2、坯體裝飾是在陶瓷坯體上通過雕刻、堆貼、刻劃、戳印等手法產生裝飾效果。通過采用坯體裝飾產生凹凸變化,不僅提高了花卉紋樣的表現力,而且使之具有豐富的層次和明確質感,并且還與造型和諧自然地融為一體。如陶瓷的刻畫裝飾,就是用扁刀在坯體上刻劃出一種斜面,同時在線條的一側劃出細線與之呼應,再用蓖紋劃出花葉筋脈,塑造出頓挫有致、氣韻生動的花卉形象,使人感受到器皿的趣味與生命力。
3、彩繪裝飾是在已燒好的成瓷或素坯上進行裝飾。主要分為釉上和釉下彩。釉上彩是在已燒好的素色釉瓷器上進行彩繪,再入烤花窯燒,經700-900℃的低溫烘燒而成,屬于二次燒成的產品,也就是目前陶瓷裝飾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彩繪方式。具體可分為粉彩、淺降彩、五彩、新彩、填色,接色,罩色,吹色、扒花等。也最適宜表現花卉,主題裝飾意味濃厚,是工藝審美的載體。釉下彩是指瓷器未上釉之前,用含鈷、銅的色料在瓷胎上繪制圖案紋樣后,罩透明釉入窯高溫燒制。紋與色彩不易變色受損,經久耐用。在現代陶瓷裝飾中,釉下彩手繪花卉紋樣的裝飾風格類似中國畫的寫意,在表現花卉紋樣時,憑借彩繪者豐富的經驗與嫻熟的技藝,可以將花卉生動的姿態與奧妙的變化表現得淋漓盡致,因而更易打動人們的心靈,貼近人們的生活,受到人們的喜愛。
二、新時代花卉裝飾表現出的新特點
每個時代都有其對待花卉紋樣的獨特方式,隨著人們對審美的不斷追求,花卉裝飾又出現以下新的特點:
1、自然紋樣向圖案紋樣的方向發展。所謂圖案紋樣,是指不受自然規律制約,而按照藝術規律對自然中的花卉形象概括取舍,重新布局,所以更容易突出某種花卉的特征和紋樣的裝飾性,使人們一眼看上去,就會被吸引。什么品種的花卉就會起到什么樣的視覺效果,主要在于設計中的具體情況。在裝飾過程中,有的設計師更傾向選擇抽象植物,對花卉本身的描繪更為隨意,更為粗略。不追求自然形態的逼真描摹,而注重結構,展示內在的生命活力,類似于中國畫中所追求的“氣韻生動”的審美表現。
2、裝飾布局的多樣化。花卉紋樣多以比較具象的折枝花,朵花作為裝飾。而目前,花卉裝飾出現了藝術形式的更新與突破,色調清雅,表現手法自由多樣,根據造型形態設計花卉的裝飾效果,呈現出名副其實的“百花齊放”。在裝飾技法上,比較常見的是散點式構圖,在布局上極為靈活,可大可小,可聚可散,能給人以輕松自然的視覺感受。
此外,我國傳統美學中的“顯靖掩暇”的思想也體現在花卉裝飾中。在一些高檔瓷質的裝飾中,注重結構簡潔,色彩淡雅,突出瓷質本身的材質美。反之,對一些中低檔產品,為掩蓋胎瓷的雜質或其它缺陷,常用通景式滿花裝飾。并且總能根據造型特點,在不違背視覺規律的前提下,進行合理而新穎的選擇,產生出新穎獨特的裝飾效果。
3、將傳統意義上的花卉紋樣增添新意以適應現代審美需求。為增加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不少設計師將部分經典的、深受消費者喜愛的圖案裝飾賦予新意,將傳統意義上的花卉紋樣增添新意,以適應時代審美需求。主要表現在裝飾色彩多元化,運用大膽、新穎的色彩,圖案選擇更開放結構。此外,花卉具有象征性,根據形態的需要,對自然花卉進行抽象夸張變形,展示花卉的另一個世界,帶給消費者煥然一新的視覺感受。
總之,把轉瞬即逝的植物花卉融入釉色和時尚的陶瓷器皿中,是我們的先人和現代人對自然界奇妙花卉世界的創造性成果。我們喜歡花卉是因為它們的生命力帶給現代入某種信賴,這種信賴促使現代人對花卉裝飾的陶瓷工藝品更加喜愛。花卉紋樣在陶瓷裝飾中的神奇魅力,使我們有理由相信,花卉紋樣會同自然界花卉本身一樣,經歷了物競天擇之后,一定會以其頑強的生命力,不斷散發出永恒迷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