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3日,發生了一起讓全國醫院震驚的血案。在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一名年僅18周歲的少年李某,手持利刃沖進醫生辦公室,發狂地捅向在場的所有醫生,當場鮮血淋漓。李某某隨后還刺了自己三刀,逃離了現場。被捅醫生中其中一名為實習醫生,名叫王浩,男,今年28歲,哈爾濱醫科大學09級碩士研究生,事發前剛剛收到香港中文大學博士錄取通知書,計劃于今年夏天結婚。因傷勢嚴重,經搶救無效死亡;其他三名醫生正在接受救治,無生命危險。
經初步審理,犯罪嫌疑人李某某供認,他因患強直性脊柱炎于2011年4月到哈醫大一院風濕免疫科住院治療。23日9時許,李某某乘火車再次來到該院治療。醫生經了解得知李某某患有肺結核,于是建議他先到哈爾濱胸科醫院(專治肺結核病)檢查治療。李某某做完檢查后再次回到哈醫大一院,將檢查結果交給醫生。因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會對肺部造成影響,所以醫生建議他應先治好肺結核后再行治療。李某某認為醫生不給他看病,隨即心生不滿。
我們把目光集中在了這個年輕人身上。就目前我們可以看見的涉及到他的個人資料,結合據相關人士透露,大概是這樣的情況:李某某,內蒙古人,生于1994年5月,現年未滿18周歲,3歲父母離異,父親正在服刑,母親也不在其身邊,常年與他一起生活的祖父現患有癌癥。記者就其家庭狀況向警方求證,但警方未予答復。結合其了解的部分事實推測,犯罪嫌疑人可能以為,門診醫生搪塞其祖父,拒絕為其診病,耽誤了自己的治療,又加之祖孫兩人發生口角,遂趁祖父在賓館休息時,到醫院對面買了水果刀前來行兇報復。
我們在紛紛擾擾的復雜的醫患關系背景之下,來分析一下這個不到18歲的男孩心理成長和現狀。
第一按照他目前的真實年紀,還不到18歲,是處在青春期的男孩。我們知道,青春期男孩的典型的性格特征是:成人感和半成熟狀態是造成青春期心理活動產生矛盾的最根本的原因。
這些矛盾包括:1,心理上的成人感和半成熟狀態之間的矛盾。比如小李,他覺得自己是大人了,就可以和大人來解決問題,但是,他的不成熟的心理讓自己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是極端和殘忍,不計后果的。
2、心理斷乳和精神依賴之間的矛盾。小李希望自己是獨立的,能堅強面對的,但是,真的面對事件時,他其實是矛盾的、困惑的、沒有方向的。這就是病急亂投醫的開始。
3、心理閉鎖性和開放性之間的矛盾。他心理其實是自閉的,所以,他做事情不和任何人商量,也沒有人可以商議。但是,他確實客觀上也需要人的指引和教導。可惜,沒有人幫助他。
4、成就感和挫敗感之間的矛盾。他要表現得自己很好,能自己解決問題,但解決不了,就馬上偏激和極端。這就是矛盾交替的心理狀態。
第二我們再分析一下他的核心成長環境對他的深刻影響。我們針對很多青少年犯罪的案例的了解發現,有問題的孩子往往是由有問題的父母造成的。家庭的教育的不當,或者是缺失,是青少年犯罪的最重要的原因。家庭的和諧和教育,承擔著孩子的心理健康的未來,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一般正常的家庭教育,針對性強,很靈活,教育的內容全面豐富,有強烈的感情的感染力,也有特殊的權威性。我們反觀小李,他的父親還在服刑中,母親長期不在身邊。這是一個典型的家庭教育缺失的男孩。他沒有正常的青春期孩子的家庭生活,沒有心理的科學和系統的心理引導,沒有愛和關懷的人文教育,缺失了正常的家庭的架構,這就是為什么他可以隨意偏激殺人自殺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第三通過資料我們大概了解,他現在是和祖父生活在一起的,也就是說祖父和他之間是撫養和被撫養人的關系。祖父本身有癌癥,再加上是老人,身體和心理都是比較脆弱的階段,還要撫養一個青春期的孩子,我想,生活的艱難可想而知。在精神,心理,人文關懷的層面是肯定沒有辦法來滿足小李成長的需求的。這就是沒有建立起來心理的權威和標準。雖然祖父對他有一定的規勸,但是他自己還是一意孤行的原因所在。
第四通過資料我們大致了解到,小李其實一直是有病的,也曾經治療過,我想他的病情對他的心理產生的焦慮和擔憂,也是這件事情被激化的很重要的誘因??梢韵胂螅@樣的慢性病,對他身體的折磨是長期痛苦的。他自己也想快點好起來,結束身體的痛苦和心理的焦慮,但是,他的美好愿望再一次挫敗,所以,疊加的痛苦就讓一個17歲的生命以暴力的方式來結束別人和自己的生命,這不得不說是悲劇。
第五我們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小李的過激反應從心理角度上叫做“沖動型人格障礙”。一般是指個體在遭遇強烈的災難性身體或者精神創傷事件的時候,陣發性情感爆發,伴隨沖動性的行為特征。也可以稱之為攻擊性人格障礙。比如小李,在長期的身體疾病折磨下,精神世界也是惶惶不可終日。本來這次是抱著治療康復的想法來的,誰知有別的病癥發生,在自己醫學常識缺乏,而且沒有任何人適當開解的情況下,因為長期的壓抑和焦慮,導致了自己產生了殺人和自殺的”沖動性人格障礙“發生。同時,從心理角度考慮,他還伴隨“偏執性人格障礙”,就是以懷疑和猜忌、偏執為特征的心理狀態。因為他根本不相信醫生的觀點,不相信大家對他的治療過程和程序安排,當現實違背了自己的意愿的時候,就覺得自己是被騙了,被傷害了,被拒絕了,再加上祖父和自己在離開了醫院之后也有了爭吵,他覺得自己唯一的祖父都不理解自己,認為醫生和祖父一起對付自己,各種負面情緒糾結在一起,變成了最大的仇恨潛能動力,促使自己徹底失去了最后的理智和安全的心理底線,做出了害人害己的事情來。
每一天,全世界大約有75萬的成年人開始成為新的父母,體驗這為人父母的喜悅和收獲,也面對著挑戰和傷痛。孩子的教育和引導,是一個十分現實的社會問題。通過這件事情,我們可以看出:重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在個人成長和社會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真心希望所有的家庭和社會成員,都來一起關注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和成長。避免類似害人害己的悲劇事件的發生!
專家檔案:陳一,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CETTIC認證心理咨詢師、作家、廣西電視臺影視頻道《相親相愛》節目、廣西新聞廣播電臺《心理問答》節目特邀的心理咨詢師、廣西欽州音樂電臺節目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