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雨薇


一年一度的全球環保活動——“地球一小時”其中國部分于北京時間3月31日晚上20時30分展開至21時30分結束。“地球一小時”是WWF(世界自然基金會)發起的、全球最大的環保活動。可以說是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所提出的一項倡議,該活動號召大家在每年3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六關上燈,希望個人、社區、企業和政府在特定的時間關掉一切不必要的燈光,熄燈一小時,來表明他們對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支持。
暗了燈光,亮了環保
今年國內參與“地球一小時”活動的城市數量達到121個,北京、上海、青海、安徽、浙江、江蘇等省市區的一些城市都參與了這一活動。陜西省西安市、寶雞市等11個城市承諾列入環境統計的市區質量達到二級和好于二天的天數:陜北不少于280天、關中不少于290天,陜南不少于305天。江蘇揚州承諾:每月11日政府除特殊公務外,其他車輛(包括公職人員私家車)停開一天,同時在全市推廣“今天不開車”活動,動員廣大私家車主每周少開一天車。上海市承諾的環保改變是繼續完成新建綠地1000公頃,繼續推進1000個小區和單位的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在北京,記者觀察到,位于朝陽區廣順北大街33號的凱德MALL購物中心在31日晚上也將戶外的燈光緩緩熄滅。記者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以及顧客朋友一同見證了望京各個建筑熄燈的環保瞬間,為保護地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2007年3月31日,“地球一小時”活動在澳大利亞悉尼首次舉行,超過220萬民眾關閉照明燈和電器一小時。隨后,活動以驚人的速度席卷全球。2008年,參與國家達到35個,參與城市達371個。2009年的“地球一小時”活動主題為“一人一力量”,全球共有88個國家,4000多座城市參加,也是在這一年,活動首次來到中國。2010年的“地球一小時”主題為“關上燈,點亮希望”。2011年,有135個國家、5251個城市共同參與,活動主題為“讓我們走得更遠”。2012年,全世界參與活動國家及城市再創新高,達到130多個國家、6000多座城市。全球各地按照各自所處時區不同相繼熄燈。從中國北京的八達嶺長城,到英國圣保羅大教堂;從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到德國柏林電視塔;從埃及金字塔,到紐約時代廣場;從希臘雅典衛城到新加坡的魚尾獅身像,全球多個地標性建筑都參與了熄燈。據了解,今年的活動中還出現了宇航員的身影——荷蘭宇航員安德魯·庫珀斯于31日晚上20:30至21:30,從太空中拍攝到了這一壯觀的圖片并進行現場評論。
不僅政府,我們還看到了很多企業積極參與活動的身影。位于亞洲的APP(中國)集合其在中國的主要工廠以及集團位于兩岸三地的分公司與營銷單位,爭先熄燈以示支持。“保護環境,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APP(中國)呼吁:“在三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六晚八點半,不論你身在哪里,希望大家都能夠熄燈一小時,給地球一個安靜的睡眠。”事實上,APP(中國)的努力遠遠超越短短的“一小時”——海南漿紙為節約資源、提高效率,在全系統開展“減少管理七大浪費”活動,通過“7 Waste,Go away”提案,在《金海報》增設“找浪費有獎問答”專欄等活動,鼓勵員工積極提出改善意見,以減少等待的浪費、協調不力的浪費、閑置的浪費、無序的浪費、應付的浪費、抵消的浪費和管理成本的浪費等七大浪費現象。“熄燈是一種信號,向他人傳遞你保護地球的決心”,APP(中國)公關總監張文展表示,“每年‘地球一小時的意義不僅僅局限于熄燈一小時的舉動,而是借用一個力所能及的承諾引起更深遠的思索:如何超越熄燈的具體行動,在生活、工作中養成節約資源和能源的習慣,促進環保改變”。 除此之外,APP(中國)在環保上的總投入超過人民幣55億元。而其旗下企業所獲得的榮譽和認可也是遍地開花—— “金東紙業入選國家80家‘兩型企業(資源節約型、環境保護型)試點方案”、“金海漿紙成為海南省首家通過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環境能力專項驗收的單位”、“金桂入選千億元科技攻關項目(堿回收系統)”等。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也表示:“聯合國將為地球一小時出一份自己的力量。在紐約,我們會把聯合國總部的燈光熄滅。其他在世界各地的聯合國機構也會參與到熄燈活動中來。我們需要使用可持續的能源,創造一個不影響氣候、更加繁榮的世界。這才是能夠通向未來的發展道路。我們必須一起努力,朝這條道路行進。”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位環保家
雖然褪去美麗霓裳的建筑節電量有限,但感受能源緊張帶來的“切膚之痛”,化口號為行動的力量卻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一個人的自覺行為。今年“地球一小時”的主題——“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環保家”旨在喚起每個人心目中對地球環境的真切關心,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助力地球的可持續發展。有數據顯示,如果全球有1億個家庭關燈一個小時,就將減少55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隨著活動的深入,“地球一小時”的內涵開始慢慢拓展,不僅僅是一個關燈的形式,更是節能環保理念的傳達。因此,“地球一小時”是一種象征,更是一種承諾。象征從我做起,支持環境保護;承諾以舉手之勞做一個環保改變。我們作為地球上的居民,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開始做起,著眼于細微的生活方式的轉變,才能真正將節能環保延伸下去。
進行垃圾分類。目前我國的垃圾處理多采用衛生填埋甚至簡易填埋的方式,占用上萬畝土地,嚴重地污染環境。進行垃圾分類收集可以減少垃圾處理量和處理設備,降低處理成本,減少土地資源的消耗,具有社會、經濟、生態三方面的效益。
多吃天然食品,少吃深加工食品。加工天然食品(農場食品)需要耗費原料和能源,需要大量包裝或單獨包裝,生產包裝則需要耗費原料和能源,最終產生大量垃圾。
更多選擇天然材質的衣服,不囤積穿不上的衣服。盡管生產天然材質的衣服和生產合成材質的衣服,都需要消耗原材料和能源,但天然材質的衣服可以進行生物降解。
盡量通過電話、電腦解決工作中的問題,減少不必要的長途出差;市內出行盡量選擇公共交通工具,城際出行多坐火車少坐飛機。
爭取戒煙,不過度飲酒,不追求洋酒。煙蒂是人們最愛到處亂丟的東西,會造成水污染。酒會產生碳足跡。葡萄酒通常需要長途運輸。啤酒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來冷藏,烈性酒不僅比葡萄酒或啤酒濃度高,而且在釀制中需要耗費更多的能量并且制造更多廢水。
循環利用書本,與他人分享、交換閱讀書籍;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打印,選擇可回收紙張。
我們相信,個人可以通過改變生活習慣,從而改變世界;企業和政府可以通過改變業務開展方式,使世界更加環保。如果人人都為地球做出一個環保改變,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