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 紀宏



19世紀,美國一名煙草商制作了一具“石化人”,讓“每分鐘都有上當受騙者出世”。今天,科學家采用高科技手段破解了19世紀意大利石化人的制作方法。
2012年2月,意大利科學家宣布,借助于化學分析和CT掃描,他們已經破解了8具19世紀意大利石化木乃伊(也稱石化人)的制作方法。那么,什么是石化人?石化人究竟怎樣制作的?讓我們從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說起。
“卡迪夫巨人”
喬治·哈爾是19世紀美國紐約州的一名煙草商。雖然是無神論者,他卻做出了一個決定:創造傳說中曾經生活在地球上的巨人——巨型石化人。“石化人”這個概念其實并非哈爾原創。早在1858年,美國加州一份報紙就刊登了一封偽造信件,稱一名采礦者在喝了神奇晶洞中的液體后,其身體就石化了(請參見相關鏈接:《晶洞》)。
哈爾雇人在艾奧瓦州的道奇堡鑿刻了一塊3米長、1.37米厚的巨型石膏,然后運送到芝加哥,在那里雇傭德國石匠伯哈特把它雕刻成了一個男性模樣,并要求伯哈特發誓保守秘密。之后,他使用多種酸和污漬對這個巨人雕像進行處理,以讓其看起來古老且飽經風霜。他還用釘有鋼針的木板錐刺巨人的體表,以制造毛孔。1868年,他用火車把巨人雕像運到了堂兄弟威廉·紐維爾在紐約州卡迪夫地區的農場。
1869年10月16日,紐維爾雇傭的兩名男子在農場挖井時挖出了這個巨人。紐維爾隨即設置帳篷將巨人圍起來,并向前來參觀者每人收取25美分,兩天后又漲至50美分。四輪馬車載著一撥又一撥的好奇者紛至沓來。巨人也就有了“卡迪夫巨人”之名。直到考古學者宣布:這個所謂的巨人是騙局。
盡管如此,還是有人別有用心地力挺“卡迪夫巨人”。后來,哈爾以23000美元的價格把巨人賣給了以戴維·漢盧姆為首的一個五人財團。這個財團把巨人運到紐約州中部城市錫拉丘茲展出,參觀者同樣絡繹不絕。馬戲團老板巴魯姆出價50000美元想買下巨人,在被漢盧姆拒絕后,他雇人仿造了一個石膏巨人,并公開展覽,還聲稱“卡迪夫巨人”是假貨,他的巨人才是真的。
漢盧姆聞訊后說了一句話:“每分鐘都有上當受騙者出世。”這里的“受騙者”指的是那些花錢看巴魯姆的巨人的參觀者。這件事被當地的報紙傳來傳去,最后就傳成巴魯姆說漢盧姆的巨人是假貨。于是,漢盧姆把巴魯姆告上了法庭,他要求法庭對巴魯姆的石膏巨人發出禁令。但法官要求漢盧姆為他的巨人提供證據,以證明其真實性,否則法庭不會給他想要的禁令。
這場鬧劇一直上演到1869年12月10日,哈爾向媒體承認,這是一個由他親手制造的騙局。1870年2月2日,法庭裁定兩個巨人都為假貨,巴魯姆自然也不會因為說一個假巨人是假貨而被起訴。這場鬧劇至此收場。
盡管“卡迪夫巨人”騙局很快就被揭露,但卻促成了隨后的一連串類似的騙局。1876年,在美國科羅拉多州比烏拉地區出現了一個“史前石化人體”,參觀者須付費50美分。其實,這個“史前石化人體”也是哈爾的作品,是由黏土、碎骨、肉、巖石粉末和石膏制作的。
1877年,紐約州一個湖濱旅館老板雇人制作了一具假石化人體,并把它埋在他打算擴建旅館的地方。不過,參與掩埋這個巨人的一名男子后來醉酒吐出了實情。
1892年,科羅拉多州小城克里德的杰弗遜·史密斯花3000美元買了一具石化人體“麥金迪”,以10美分的票價將它展出。史密斯的主要收入其實并非來自于“麥金迪”本身,而是來自于“猜豆子”等賭博游戲,這些賭博游戲專門用來欺騙排隊等待入場參觀“麥金迪”的人。不過,“麥金迪”倒真是一具石化人體,是灌注化合物進行防腐的真正的人類尸體。從1892年到1895年,“麥金迪”巡展整個科羅拉多州以及美國西北部。
1897年,在蒙大拿州本頓堡下游發現了一具石化人體,并被一些商人說成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將軍兼前州長托馬斯·米格的遺骸。米格1867年溺亡于密西西比河中。這具石化人體不僅在整個蒙大拿州巡展,而且還被拿到紐約和芝加哥展出,但它的真實身份迄今未明。
1901年,當“卡迪夫巨人”現身泛美博覽會時,它已風光不再。一名艾奧瓦州出版商買下它,放在自己的娛樂室中充當咖啡桌和談資。1947年,此人又把巨人賣給紐約州一家農夫博物館。巨人在那里一直展覽至今。
作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騙局之一,“卡迪夫巨人”也對世俗文化造成了影響。1870年,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寫了一篇小說《一個幽靈故事》。在小說中,“卡迪夫巨人”的幽靈出現在曼哈頓一家旅館的客房里。
2011年10月16日是“卡迪夫巨人”發現142周年紀念日。在一個名為《每分鐘都有上當受騙者出世》的紀念活動中,展出了“卡迪夫巨人”的一座復制像。在紀念活動中,人們埋葬并重新挖掘這座復制像,演繹“卡迪夫巨人”的發現過程。
石化作用
“卡迪夫巨人”等騙局早被揭穿,人喝了晶洞中的液體后會石化自然也是謊言,但石化人卻是真實存在的。那么,什么是石化人?石化人是怎樣形成的?這里需要先了解石化作用。
在地質學中,所謂石化(也稱硅化),是指通過注入硅,將有機材料最終轉化為石頭的過程。這其實也是一種罕見的化石形成過程。從細菌到脊椎動物的一切生物體都可以石化,其中石化木是最常見的。
石化木(也稱硅化木),是樹木的一種特殊化石類型,即樹木被完全礦化,變成了石頭。在石化過程中,樹木所有的有機材料都被礦物質(主要是硅酸鹽,例如石英)替換,同時卻保留樹木原來的形態。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在特定條件下,硅與纖維素結合,變成晶體后甚至在纖維素消失的情況下,都能保留樹木的微觀結構。其他類型的化石是典型的印痕或壓痕,石化木則是原有有機材料的立體化呈現。
石化過程發生于地下:木頭被沉積物掩埋,起初因缺氧(從而抑制了需氧分解)而得以保存;之后攜帶礦物質的水流經沉積物,把礦物質留在植物細胞中;隨著植物的木質素和纖維素分解,最終留下的就是石模。
一般而言,木頭石化過程只需不到100年。樹木都已石化的森林被稱為石化林。科學家已在實驗室里造出了人工石化木(也稱硅化碳陶瓷),其過程是:先把小方松木在酸中浸泡兩天,然后在硅溶膠中浸泡兩天,接著在氬氣里加熱至1400℃。
那么,石化人又是如何形成的呢?18世紀的意大利科學家吉拉莫·塞加托研發出了一種使人的遺體石化的方法。塞加托同時身為自然學家、制圖師、埃及學家和解剖學家。從1818年起,他多次前往埃及,成為木乃伊制作術的行家。他在1823年返回佛羅倫薩后,研發了一種與制作木乃伊相似的技術,但這種技術自有獨到之處:不是簡單地讓尸體脫水,還包括了看似礦物化或石化的過程。
“塞加托掌握了埃及魔法”的消息傳開后,受阻于當時的社會風潮,塞加托不得不在自己死前毀掉了所有的筆記資料。據說他死前曾表露過要把這個秘密告訴給一個好友,但他沒來得及這樣做。后來雖有多人仿效他的人體石化技術,但他的正宗配方一直是謎。塞加托死于1836年,時年僅44歲。雖然他的秘密隨同他的遺體一起被埋進了墳墓,但他制作的許多石化人體至今仍在佛羅倫薩的解剖學博物館中陳列。
神奇的晶洞
什么是晶洞?這是巖石內部的一種地質構成,通常為球形團塊,有玉髓殼,里面包含不同的礦物質,通常為石英。其外部的基巖為石灰石或相關巖石。
晶洞是怎樣形成的?目前還沒有廣泛認同的理論。地質學家認為,火成巖的氣泡(例如玄武熔巖中的小氣孔)、沉積巖的空腔,甚至樹根下的空穴和動物挖的地洞,都可以形成晶洞。在圍繞空腔的熔巖冷卻變硬后,溶解的硅酸鹽和(或)碳酸鹽沉積在空腔內表面。經過漫長時間,來自地下水或熱液中的礦物成分持續、緩慢地滲入,晶體得以在空腔內形成。數百萬年后,晶洞隨著地質運動回到地表。
晶洞內包含什么物質?大多數晶洞中包含透明的石英水晶,也有包含紫水晶、瑪瑙、玉髓、碧玉或方解石、白云石、天青石等的晶洞。要想知道一個晶洞中有什么并不容易,除非將它切割開或打碎。
天然晶洞的價值較高,但一些色彩或結構特別奇異的晶洞是經過上色、合成等人為手段加工而成的。晶洞在美國印第安納州、艾奧瓦州、密蘇里州、肯塔基州和猶他州的一些巖層中常見,在巴西、納米比亞和墨西哥也常見。
2000年,地質學家在西班牙南部阿爾梅里亞附近一座被棄銀礦中,發現了一個充滿巨型石膏晶體的洞穴。此洞長8米,高1.8米,寬1.7米,入口被5噸巖石阻擋,且由警察把守,以防有人入洞盜竊。此洞被認為形成于600萬年前的麥西那海岸鹽分危機事件,當時地中海蒸發,留下厚厚的蒸發鹽。
2004年,兩名礦工在墨西哥齊瓦瓦州奈卡地區地面下300米處,發現了全球迄今已知最大的水晶洞,被認為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晶洞。此洞的主室中有巨型透明石膏水晶群,其中包括迄今發現的最大天然水晶:長11米,直徑4米,重達55噸。洞內溫度可達55℃,濕度為90%~99%,十分悶熱,如果不采取保護措施,人進入洞里待不了10分鐘就會被熱昏。
研究認為,奈卡地區位于一個古斷層之上,巨型水晶洞下面有一座巖漿庫,巖漿加熱地下水,使水中的礦物質(其中包括大量石膏)達到飽和。洞中充滿這種富含礦物質的熱水,并且保持充盈狀態約50萬年,在此期間水溫穩定地保持在50℃以上,這就使得晶體形成并長成很大的個頭。這個水晶洞的真實大小迄今仍未確認,因為巨大的晶體有可能阻擋了其余洞室。
解密石化木乃伊
最近,意大利科學家宣布,借助于化學分析和CT掃描,他們破解了8具19世紀意大利石化木乃伊的制作方法——用水銀及其他重金屬的混合物浸泡尸體或部分尸體,同時將水銀及其他礦物質注射進器官和組織中作為防腐措施。從這組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些19世紀的石化木乃伊至今保存完好。
這樣的石化木乃伊看上去的確有些恐怖。
這個木乃伊看上去就像一個女巫,它的眼皮和頭發是為了凸顯真實而添加的假貨。CT掃描發現,木乃伊真正的眼睛雖然已經萎縮,但仍然在假眼睛后面留存至今。制作者當初之所以保留真眼,很可能是為了支撐假眼,讓這具木乃伊看上去盡可能像真人。
各式各樣的19世紀意大利石化木乃伊正等待接受CT掃描。它們是運用石化方法制作的,目的是用于教學。
這具男性木乃伊的頭肩部被故意打開,目的是顯示肌肉、氣道、血管及其他內部結構。科學家通過實驗發現,僅對尸體洗“化學澡”不足以保存血管,而向血管內注入防腐劑則能保存血管。他們由此得出結論:這些木乃伊當初制作時一定合并使用了這兩個方法。
19世紀,提供制作石化人的新鮮尸體(例如圖中的男性人體)不僅來自于醫院,也來自于刑場。這是一具為展示內部結構而制作的木乃伊,尸體先被去除皮膚和皮下組織,這可能是運用手術器具完成的,但當時的報告說,食腐昆蟲(例如蛆)有時也被采用。
這具意大利木乃伊制作于150多年前。現代制作的它看上去與塑化人體很相像,但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石化技術是用礦物質替換身體的有機物,塑化則是用聚合物填充人體組織。
這是對本文第一幅圖中木乃伊頭顱進行的CT掃描結果,其頭顱被切開以暴露大腦。化學檢測表明,制作這類木乃伊需耗費大量水銀,防腐劑中還包括鉀、鐵、鋇和砷等,主要是金屬元素,它們容易滲透人體,制成的木乃伊有石頭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