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雄
從古至今,寵物都是人類的好朋友。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飼養寵物的家庭越來越多,已成為一種時尚,大人孩子各有所寵。寵物花樣的翻新可以說是非常迅速,不僅是犬、貓、鳥等常見動物進入千家萬戶,而且近兩年來,不少人飼養起以前很少見的蛇、蜘蛛、蜥蜴等各種“另類寵物”,以此彰顯個性。許多寵物商家也紛紛打起“個性寵”“奇異寵”招牌吸引顧客。即使在最普通的花鳥魚蟲市場,也有不少商家經營“另類寵物”:各種龜、蛇、蜘蛛和蜥蜴等等。這些“另類寵物”的背后是否藏有隱患呢?
一些寵物醫院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并不愿意給“另類寵物”治療,因為這些動物不但體型偏小,而且體質較弱,只能依靠飼養者的經驗進行治療。打狂犬疫苗可以有效預防狂犬病,但“另類寵物”會攜帶什么樣的病原體我們尚不清楚,而且某些病原體還可能是目前無法預防的;同時,飼養有毒或兇猛的“另類寵物”存在安全隱患,萬一發生傷人事故,就危害大了。
在人類和寵物親密接觸的同時,動物體內攜帶的致病微生物進入人體,與人類致病菌發生組合和變異的機會也相應增多。特別是以前很少見的蜥蜴、毒蛇、豚鼠等動物進入家庭后,更多人畜共患疾病,如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熱、弓形蟲病、口蹄疫等都與飼養寵物有關。由野生動物攜帶的致病微生物四處擴散,而人類往往對這些致病微生物缺乏免疫力。再由于人類多年來廣泛使用和濫用抗生素,使得致病微生物的耐藥適應性增強,病菌、病毒的基因突變加快,各種耐藥致病微生物不斷出現。目前的多數抗生素,已對人類和動物身上攜帶的致病微生物不起作用了。加之管理不善和法律法規不完善等原因,導致家庭寵物和家禽的疫苗接種率很低,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無法有效地避免人畜共患疾病的發生。
動物成為佳肴風險大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一些原因也可能傳播。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飲食結構也發生了變化,食物品種日益豐富,雞鴨魚肉不再能滿足人們的口味,鮮、肥、美、奇成為人們飲食中追求的新目標,于是生猛海鮮、火鍋等備受人們的青睞,生魚片、蛇膽、龜血、醉蟹、熗蝦等業已成為餐館、酒店的主家菜。但是人們在一飽口福的同時,也由此為食物源性寄生蟲病的流行創造了機會。由于獵奇心理作祟,各種野生動物被當作美味佳肴擺上餐桌,甚至有人還大量飼養野生動物,加以繁殖,大大增加了人類被感染的機會。此外,由于人類過度地開發自然資源,野生動物的自然棲息環境被人為破壞,迫使野生動物不斷變更棲息地,自然疫源地也隨之發生變化。大多數現代疾病的發生都與個人生活習慣和行為有密切的聯系,食物源性寄生蟲病的發生與傳播也不例外,與人們的攝食行為有直接的關系。所以對于我們來說,不能簡單地抱怨動物動物把疾病傳染給人。野生動物是無辜的,人類自己才是始作俑者,如果人們不去抓這些野生動物來充當食物,它們自身的疾病對人類造成的危害就要小得多。
當各種動物進入了家庭,并給我們帶來歡樂的同時,一些疾病隱患和直接的侵害也隨之而來。或許,“另類寵物”不能隨意“寵”!現實生活中,如果您能在事前加以注意,可大大減少寵物傳染疾病發生的機會。下面幾點可以幫助您有效減少其危險性:

寵物洗澡防疫很重要
為避免人獸共患,首先在購買寵物時就要把好“質量”關。從外表看,健康的犬、貓,精神正常,鼻頭出汗、潮濕,身上沒有跳蚤、虱子等體表寄生蟲,皮膚干凈、無膿皰、濕疹、掉毛等現象。選中寵物后,最好不要把寵物直接抱回家,應先到寵物醫院為其做必要的健康狀況檢查,因為寵物交易市場是各種動物病毒最大的傳播基地,在這里動物之間極易造成交叉感染。也不要出于憐憫和對動物的喜愛,就把路邊的病貓病狗抱回家養病,因為動物身上不明的病毒和病菌會一同被請進家門,使家人受害。
寵物買回家后,應對寵物定期做健康檢查、注射防疫針等可以預防許多傳染病的發生,應當定期給貓狗等寵物及時消毒清洗,盡量不要讓寵物進入臥室,更不要與寵物共寢,保持室內清潔,每天清掃房間特別是臥室。養寵物的家庭應避免使用地毯,因為地毯不易清理和晾曬,會因藏污納垢而導致患病。對于養寵物后患上過敏癥的人應到醫院檢查過敏源,以便確認后做好防護措施,對于因寵物而患較嚴重過敏的人,最好忍痛割愛,遠離寵物。
仔細防范減少風險
要在生活中與寵物保持一定距離,不要過分密切,不要讓動物舔人的傷口,尤其不要與它們同床而居;二是注意衛生,經常給寵物洗澡,禁止動物亂排泄,及時處理動物的排泄物,接觸寵物后要及時洗手;三是注意寵物的免疫預防和治療,寵物主人要常為寵物體檢,有病早治,無病早防;要定期注射疫苗,定期為家中的寵物打蟲。四是寵物住處常打掃,尤其是犬類,從室外草地回家后一定要洗澡,注意殺滅螨、蚊、虱、跳蚤、絳蟲等。這樣既可使寵物活潑健康,也可有效避免主人自身得病。
另外,應重點預防狂犬病。一旦被貓、狗、鼠類咬傷,應在24小時之內,注射狂犬疫苗。除此之外,還應防患于未然,按規定堅持給寵物定期注射疫苗。預防狂犬病惟一有效的措施是接種狂犬病疫苗。輕度被犬咬傷者需接種狂犬病疫苗5針(全程免疫);如在一年內再次被犬咬傷,還需加強注射狂犬病疫苗1針;如全程免疫一年后再次被犬咬傷應該加強注射2~3針。咬傷嚴重或特殊情況下,則應由醫生根據情況酌情處理。

延伸閱讀
玩蛇玩出寄生蟲——近年來,各種蛇在一些地區成了人們的寵物。一個小老板在門前用鐵籠養了很多蛇招攬生意,他那小學三年級的兒子小虎更是愛蛇如命。一天,小虎突然腹痛、腹瀉,一天數十次,脫水嚴重,到醫院輸液搶救。后來在他的排瀉物中查到了寄生蟲,經專家認定,那是寄生在蛇身上的寄生蟲。蛇身上不僅可存在多種寄生蟲,有些蛇的皮肉之間,寄生蟲甚至可以成團成堆。
寵鼠寵出“出血熱”——米老鼠”的形象引起了孩子們對老鼠的寵愛。這不,一個班里就有幾個養鼠的孩子,他們因此得了“鼠娃”、“鼠妞”的外號。不料,“鼠妞”一連幾天沒來上學,家人說她發燒幾天了,還頭痛、眼痛、全身痛(三痛)。去醫院檢查,大夫發現她面紅耳赤,眼結膜充血,就連頸胸部皮膚也潮紅(三紅),再看咽頰、軟顎及腋下胸背皮膚有出血斑點,說這“發熱”、“三痛”、“三紅”和“出血”,是流行性出血熱的特征。后經化驗證實,“鼠妞”得的真是流行性出血熱,雖經醫生全力搶救,出血熱還是奪去了“鼠妞”的命。
嗜魚嗜出敗血癥——漁民的兒子大海家住海邊,爸爸出海經常帶些奇形怪狀的魚回來給他玩。那天他的小腿被魚翅劃傷,也沒在意。可到了晚上,傷口周圍紅腫疼痛得很厲害。第二天,整個小腿全腫了,全身發燒,趕緊送到市醫院,紅腫已蔓及整個大腿,大海已經昏迷不醒了。雖經搶救也未能挽回大海的生命。醫院最后鑒定,死因是一種海洋弧菌感染導致的敗血癥。
戲鷹戲出真菌病——一名19歲的大學男生,就在寒假后即將返校前出現持續高燒、全身酸痛、肝脾及全身淋巴結腫大、貧血,但幾周的抗炎治療毫無效果,被送到湖南湘雅醫院時,已是極度衰竭,輾轉于傳染科、外科、血液科經骨髓穿刺也難以確診。最后用特殊骨髓染色,才在顯微鏡下看到大量組織胞漿菌飽子,確診為“組織胞漿菌病”。原來,男孩的父親上山砍柴時抓來一只貓頭鷹,男孩便當成寵物跟它親昵了一個多月,不料感染上這種病。組織胞漿菌病是由蝙蝠、雞、鴿等鳥類傳播的真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