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漢
1982年4月,英阿馬島戰爭爆發。為武力奪回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組建起特遣艦隊。然而,英國本土與馬爾維納斯群島之間1.3萬余公里的補給線,讓本就數量有限的英國補給艦愈加顯得杯水車薪。無奈之下,英國臨時征用大量的商船,“大西洋運送者”號便是其中之一。
迫于嚴峻的形勢,“大西洋運送者”號還未來得及安裝防御武器和電子干擾系統,便被急匆匆地派往戰區執行運輸任務。
1982年5月25日,圣卡洛斯港上空戰機轟鳴,海面硝煙彌漫。阿根廷空軍傾巢出動,向駐守在該港口的英國皇家海軍發起猛攻。
望著來勢洶洶的阿根廷戰機,英國補給艦“大西洋運送者”號的艦長伊恩·諾斯迅速做出了一個“聰明”的判斷:大樹底下好乘涼——離“無敵”號航空母艦越近,也就越安全。于是,在他的指揮下,“大西洋運送者”號快速向“無敵”號靠攏。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一個白色的小東西從“無敵”號航母身旁擦過,向“大西洋運送者”號高速飛來……
原來,白色小東西是阿根廷“超級軍旗”攻擊機發射的“飛魚”導彈,它的目標本是“無敵”號航母。然而,就在要擊中“無敵”號航母的一剎那,“飛魚”導彈受到“無敵”號航母發出的強烈電子干擾,進而丟失了目標。一擊不中,“飛魚”導彈制導系統迅速找到了新的目標——“大西洋運送者”。或許是“大西洋運送者”1.5萬噸的排水量大得驚人,讓“飛魚”導彈誤以為又尋找到了“無敵”號航母,“飛魚”制導系統立即鎖定了目標,直撲過去。
此時,“赤手空拳”的“大西洋運送者”號沒有任何辦法應對,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飛魚”導彈朝著自己沖了過來。數秒后,“飛魚”導彈扎入“大西洋運送者”號的船舷,炸開了一個直徑近2米的大洞,猛烈的爆炸引發熊熊大火,冰冷的海水迅速涌入船艙。
或許是心中有冤屈,數日后,這艘冤枉的替罪“航母”才完全沉入大洋。
鏈接
英德的海上糊涂仗
戰場上,如此陰差陽錯,可謂百年不遇。
一戰期間,英國將萬噸級的豪華客輪“卡門尼亞”號改裝成了重巡洋艦。與此同時,德國也把客輪“特拉法加”號改裝成戰列艦。為了蒙騙對方,德軍船長決定把改裝好的戰艦偽裝成了英國客輪“卡門尼亞”號。無巧不成書,英軍船長“心有靈犀”,決定把自己的船偽裝成德國客輪“特拉法加”號。更巧的是,這兩艘船都被本國海軍派往南大西洋執行海上巡邏任務。
冤家不期而遇。英軍船長認為對方可能是自己的姊妹船。為了避免誤會,他立即命令掛起英國國旗證明身份。聰明反被聰明誤。德軍船長一看便知道其中有詐,遂下令開炮射擊。英軍見狀也開炮還擊。
一番激戰,德艦被擊沉,英艦被重創。直到海戰結束,雙方仍不知道對方真面目,真是一場糊涂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