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報:
駕駛安全就需要軟硬兼“提”
6月,公安部公開征集修改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意見。目前基層征集意見已基本結束。擬定修改后,駕考難度及交通違法行為處罰力度有所增加,實習期駕車限制也有增加。
沒有優秀駕駛技術的司機,所謂良好的交通安全就只能成為空談。只要是為了提升司機的駕駛技術,駕照考試怎么“嚴格”和“過分”都不為過。
通過增加路考難度、路考時間等措施,鍛造更為過硬的駕駛技術;通過“考完科目三再考一次理論”,提升司機的駕駛素養、駕駛文化,培養從容鎮定、臨危不亂的駕駛心態,讓駕駛員的公共安全意識也得到更多提升。軟硬兼施,可謂是切中了駕駛問題的軟肋所在。堅持下去,對于提升駕駛安全意識、駕駛水平,是一個積極推動。
此前的駕照考試太注重硬件——技術操作,而對于相互謙讓的駕駛文明、溫文爾雅的會車讓車、崇高的生命敬畏感重視度不高,駕駛員的交通文明意識差等“軟件不足”,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彌補。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是“酒駕入刑”等法律處罰再嚴格,有些人仍然逆流而上。所以,新的駕照考試特意強調“考完科目三再考一次理論”,對駕駛安全的“軟件漏洞”是一個重要的補缺。
為了讓“增加駕照考試難度”的法規精神得到真正落實,在具體的駕照考試程序中,必須嚴格執行“透明考試”,讓好精神創造出好效應,讓交通安全得到積極推動。
中國青年報:
電梯不該是“噬人”的黑洞
公眾在支付電梯使用費用的同時,實際上也同時購買了電梯安全運行的服務,二者并不能完全割裂開來。公眾自身掌握的知識,與電梯本身的安全并不矛盾。他們在公共場所、私家公寓,面對的應該是安全運行的電梯。
讓電梯安全運行,監管部門責無旁貸。一方面,應加大對電梯生產環節的監管。另一方面,還應該加大對安裝以及維保等環節的監管。在這方面問題更加突出。由于職責不清和利益驅動,電梯使用者一般傾向于選用“質次價低”的維保單位。往往是電梯一旦交付使用,則自然形成了多個主體之間的扯皮情形。要么檢驗缺失,要么走形式,以定檢替代日常的監督檢驗。
目前,廣東已經制定了《廣東省電梯安全監管改革方案》,上海市也在修訂《上海市電梯安全監察辦法》,以加強電梯運行安全保障能力。電梯安全亦將成為目前及今后一個時期的焦點。如何在高增長的同時確保安全、不會出現事故的高增長,對公眾、對企業、對監管部門而言,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人民日報:
勞駕您多說幾句好嗎
言簡意賅在很多時候值得提倡,然而,簡潔不等于簡陋。尤其是作為服務者,倘若該講的話只說一半、該交待的信息懶于啟齒,不僅會讓別人勞形傷神,也可能引發種種沖突。
小窗口展示大形象。辦證理稅、信訪接待、醫療服務、水電煤氣等窗口單位和服務行業,聯系民生最緊密,服務群眾最直接。一個笑臉、一聲問候,點點滴滴,鑄就的是形象,贏得的是民心。
表面看,“不愿多說”是說話方式和工作態度的問題,但就其本質而言,則是相關工作人員的自我認識和定位問題。如果有些人把權力當資源,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那么,“懶得理你”的作風就更有恃無恐。
怎樣改變這種現象?這就要求工作人員把服務意識內化為價值理念,從內心深處放下“權力意識”,多一些換位思考,從而營造和諧融洽的工作氛圍。
制度的設計更為急迫。在這方面,一些企業給我們提供了范例。通過對消費者的售后回訪,進行用戶滿意度調查,保證了企業員工的服務態度。肩負公共服務職能的政府部門、相關機構,完全可以借鑒這些制度措施。
“良言一句三冬暖”。肩負服務職能的工作人員,該說的時候多說幾句,給人行個方便代表著一個人的職業素養,關系到一個單位或部門的整體形象。為了這種素養和形象,親愛的工作人員,勞駕您多說幾句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