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珍


在陽澄東湖水域,40多歲的養殖戶樊根金(化名)正忙著給湖里的螃蟹投放玉米、小魚等飼料。樊根金從小在陽澄湖長大,以養蟹為生,他告訴《民生周刊》記者,隨著各方對陽澄湖大閘蟹背后利益的追逐,食客即使來到陽澄湖本地,也未必能吃到正宗的大閘蟹。
據業內人士介紹,陽澄湖鎮幾乎家家戶戶養螃蟹,這些土生土長的陽澄湖人似乎給他們的產品打了包票,外地采購者從來都不會對從“原產地”買來的螃蟹打上真假的問號。
事實上,大量來自江蘇高淳、興化等地的外地蟹以及本地的塘蟹,輾轉來到陽澄湖,搖身一變成“正宗”的陽澄湖大閘蟹,“身價”倍增后再由當地的養殖者賣出。
“舉棋不定”——這是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陽澄湖鎮副鎮長陸全福對目前陽澄湖大閘蟹“身份”打假現狀的描述。為何舉棋不定?因為大閘蟹帶來的經濟效益,一頭連著陽澄湖鎮農民的經濟收入,一頭連著當地政府的投資經營。
改頭換面
“這些塘里的螃蟹通常被當作陽澄湖大閘蟹來賣,而且,價格有時比湖里的(螃蟹)還要高很多。”樊根金指著陽澄湖周邊數不清的池塘說道。
《民生周刊》記者了解到,塘蟹是指養在陽澄湖周邊池塘里的螃蟹,雖然引用的同樣是陽澄湖水源,但由于塘里的水長期不流動,而且不具備陽澄湖底豐富的微生物以及水草,所以養出來的螃蟹口感鮮香和甜味都會差一些,而且帶有較重的泥土味。
在陽澄湖鎮,近年來大大小小的蟹業公司如雨后春筍般涌出。隨著大閘蟹的聲名遠播,其市場售價以每年10%左右的幅度在攀升。據當地規模最大的一家蟹企——江蘇陽澄湖大閘蟹股份有限公司的市場總監杜勁松介紹,在這些大大小小的蟹業公司里,很難買到真正的陽澄湖蟹;美人腿島周邊的門店里除了一部分外地洗澡蟹外,另外大多也是陽澄湖周邊池塘里養殖的螃蟹。
金爪、黃毛、青殼、白肚,是陽澄湖大閘蟹的顯著特征。為了達到以假亂真的目的,“陽澄湖鎮當地的商戶和農民用草酸將從蘇北等地運來的螃蟹肚子刷白,充當陽澄湖蟹來賣。”杜勁松表示,這些年在陽澄湖大閘蟹這塊金字招牌的背后,不僅假貨遍地,而且已經觸及到食品安全的紅線。
陽澄湖鎮政府相關負責人給《民生周刊》記者提供的一組數據暴露出陽澄湖大閘蟹的真假內幕:2011年掛陽澄湖大閘蟹品牌銷售的數量達30萬噸,而實際上陽澄湖去年只生產蟹2700噸。
驗明“真身”
和去年一樣,今年所有的陽澄湖大閘蟹都會在大鉗子上扣一個防偽專用標志。蘇州市質監局標準化處副處長勞偉梁表示,消費者想要買到真正的大閘蟹,首先得學會使用“蟹扣”這一防偽標識。
據介紹,掀開的蟹扣內部背景為褐色,里面有12位的防偽碼和“DNA”等字樣,而消費者只需撥打電話95105581或0512-65735581,根據語音提示輸入12位防偽碼,即可根據回復語音查驗真偽。此外,消費者也可將防偽碼通過短信發送至1069001205151,或登陸唯一的“陽澄湖大閘蟹防偽專題”網站(www.qbssz.com),在“防偽查詢通道”欄鍵入防偽碼查驗。
那么,帶有蟹扣的就一定是正宗的陽澄湖大閘蟹嗎?
樊根金表示,自己從協會領取的蟹扣很少使用。對那些從全國各地而來的熟客來說,他們根本不需要這些防偽扣。
“一些不講良心的養殖戶可以把真蟹賣給熟客,再把扣子戴在假蟹身上混成真蟹出售。有的養殖戶還會販賣手中剩余的扣子,這些所謂的防偽蟹扣究竟應該怎樣戴,戴在哪些螃蟹身上,基本上沒什么人管。” 樊根金告訴《民生周刊》記者。
“外地人也許根本想不到,蟹扣不僅可以花錢買到,而且造假成風。僅從外表看,即便是當地蟹農也很難分辨出外地蟹、塘蟹和真正的陽澄湖大閘蟹,更何況它們都戴上了統一的防偽扣子。”樊根金表示,在食用螃蟹之前,很少有人會不厭其煩地發短信或者打電話去驗明螃蟹的“真身”。
“螃蟹又不會開口講話,你怎么知道哪只是陽澄湖的,哪只是塘蟹和外地蟹。”陳義芬在陽澄湖擁有400畝的大閘蟹養殖面積。他表示,如果比較螃蟹的口感,陽澄湖里的最好,其次是太湖蟹、洪澤湖等湖蟹,最后才是塘蟹。但僅從外表來看,連他自己也很難看出陽澄湖大閘蟹與其他蟹的區別。
反“客”為主
陸全福坦言,當地養殖戶如果擁有一百畝的水域養殖面積,每年將會有幾十萬元的純收入,巨大的經濟效益讓很多人為之心動。一些剛畢業的大學生通過在網上銷售“洗澡蟹”,一年純收入10萬元左右。
塘蟹和外地蟹,被標記為正宗陽澄湖大閘蟹,并以高價售賣。有專家表示,短期來看,這種做法或許能給蟹業帶來不菲的收益,也能促進地方經濟增長。但長期來看,這種飲鴆止渴的投機行為,勢必會受到市場的報復。
近幾年,媒體持續關注“洗澡蟹”。對此,當地職能部門與蟹業協會不可能不知情,“打假”無力是因為其背后存在巨大利益。據了解,陽澄湖鎮政府以8500畝水域參與了陽澄湖大閘蟹股份有限公司30%的份額。
據陽澄湖大閘蟹股份有限公司內部相關人員透露,該公司旗下已經發展全國加盟商近70余家,網上銷售委托給位于上海的第三方,并通過淘寶網和京東商城進行銷售,而這些經銷商僅保證金每家最少要交10萬元,公司經營利潤可觀。
此外,“除了一些大的公司外,陽澄湖鎮上全是散戶養殖,政府只是把水面租給散戶收取一定的租金,而很少進行管理。”一些養殖戶告訴《民生周刊》記者,蟹業協會在管理上沒有嚴格的審核制度,入會者只要提供養殖證的復印件證明,另交3萬元會費即可。
名不正言不順的外來“洗澡蟹”,已經蓋過了正宗的陽澄湖大閘蟹。外地蟹冒充陽澄湖大閘蟹,沖擊著正宗陽澄湖蟹的市場。與此同時,蘇州本地的經營者也在用外地蟹源源不斷地獲利,以致于當地職能部門手舉“打假”重錘不忍落下。這一系列的利益鏈條,注定這一場以假亂真的“蟹斗”,將不會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