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華


天山南北,茫茫戈壁灘,在這片占中國陸地版圖面積1/6,有著多民族風情并流傳著古西域傳奇故事的熱土上,一群煤田勘探者們又在創造新的時代奇跡。這就是已有半個多世紀歷史,一支具有敢為人先、敢拼敢搏、能征善戰、團結奮進的鐵軍——新疆煤田地質局一六一煤田地質勘探隊。
鐵軍精神永不終結
改革開放以來,在市場經濟快速持續發展的新形勢下,新疆經濟迎來大發展、大跨越、大開放、大建設的歷史機遇中,一六一煤田地質勘探隊發揚“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特別能戰斗,艱苦創業發展振興”的鐵軍精神,團結奮進,克難攻堅。如今,一六一隊在新疆自治區黨委、政府和新疆煤田地質局領導班子的帶領下,一六一隊廣大干部職工正在黨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東征西戰,捷報頻傳,向著為新疆經濟騰飛的目標挺進。
在全疆上下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積極開展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勘探工作大討論的熱潮中,一條來自“新疆煤田地質局一六一煤田地質勘探隊在三塘湖發現驚世特大型整裝煤田”的消息令全疆乃至全國振奮,尤其是新疆煤田地質局一六一煤田地質勘探隊全體干部職工格外自豪。
2009年初春,隨著自治區黨委、政府、人大高度重視,自治區黨委常委會多次專題研究指導進一步加快三塘湖煤炭資源開發。提出推進三塘湖煤田勘探,摸清家底,力爭三塘湖煤田開發實現收益最大化,為自治區經濟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提供重要的資源保障。經過新疆煤田地質局一六一煤田地質勘探隊等勘探工作者歷時3年的勘查,目前我國最大面積煤田勘查項目新疆哈密三塘湖煤田累計查明煤炭資源量550億噸,為我國“疆煤東運”“疆電東送”戰略的實施提供了良好的資源保障。這標志著一六一煤田地質勘探隊緊緊抓住新疆經濟大發展的歷史機遇,全力做大做強主業,突出主業的優勢;鞏固壯大、做精、做細支柱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積極實施科技興企戰略,依靠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實現全隊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逐步形成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良好局面;為自治區優勢資源轉換和新型工業化建設做出突出貢獻。
從2009年征戰三塘湖進行煤田勘查的那天起,一六一煤田地質勘探隊人就與凜冽的寒風、荒漠戈壁的酷暑、肆虐的砂礫朝夕相伴,一六一隊在三塘湖的荒漠戈壁上創造著又一個勘探神話。隨著新疆煤田地質局一六一隊戈壁深處第一聲鉆機的轟鳴,瞬間打破了千年亙古不變的沉寂,拉開了大規模開發三塘湖煤田的序幕,將一個驚世的特大型整裝煤田——三塘湖煤田呈現在世人面前。
一六一煤田地質勘探隊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和煤田地質局領導班子的帶領下,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各項工作,經過三年多艱苦卓絕,激蕩起伏的三塘湖煤田勘探大會戰,終于走上了助推新疆經濟跨越式發展的新征程,續寫著一六一煤田地質勘探隊人永不終結的傳奇。
不負使命 建功哈密
三塘湖位于哈密巴里坤盆地的東北部,北接蒙古國,東與伊吾縣毗鄰。億萬年的地質構造將這里變成了一望無際的荒漠戈壁。三塘湖是一片千年沉寂的大漠戈壁。遙遠、古老的原始自然生態沒有一絲生命的氣息,地下寶藏沉睡了千百年。厚重的三塘湖古老西域文化,仿佛揭示著沉睡千百年的地下寶藏即將被掀開神秘面紗,綻放出掩蓋了千百年烏金的光芒,千百年來三塘湖就是生命的禁區。
50多年前愛國將領楊虎城的女兒楊拯陸在對三塘湖盆地進行地質普查的工作中,一個暴風雪的夜晚迷失了方向,把青春和生命永遠地留在了三塘湖。
立隊于哈密、建功于哈密,一六一隊同哈密有著難以割舍的特殊情懷。2009年初,一六一隊又承擔起了勘探開發三塘湖煤田的重任,也由此開始續寫更為輝煌的勘探史,演繹著又一個一六一隊人更加神圣的傳奇。歷史在三塘湖勘探開發大會戰中翻開了新的一頁,新疆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三塘湖煤田的開發。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針對全區經濟發展的狀況和工業布局,提出要快速推進三塘湖煤田勘探,摸清家底,爭取三塘湖煤田開發實現收益最大化,為實現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提供資源保障的要求。隨即,成立了由新疆自治區人大主任艾力更·依明巴海為總負責人的三塘湖煤田開發辦公室,負責制訂、協調、解決有關三塘湖煤田開發的一切工作,限期拿出勘探成果。
機遇總是垂青于有準備且信念堅定的人們。2009年2月1日,這一天是農歷大年初七。就在千家萬戶都還沉浸在春節的氛圍中時,一六一隊在隊部門口卻舉行了一個特別的出征儀式。在領導的關切和親人們的叮囑聲中,征戰令下,十幾臺運輸鉆機和勘探設備的車輛駛出隊部大院,奔赴700公里之外的三塘湖勘探區。面對機遇和挑戰,三塘湖煤田的勘探開發,就是對新疆煤田地質局廣大干部職工的信心和意志的極大考驗。自治區領導的重托,新疆各族人民加快經濟發展的期盼,煤炭地質工作者的使命感、責任感猶如千斤重擔,沉甸甸地壓在新疆煤田地質局當家人局長何深偉、黨委書記任玉桃,一六一隊隊長張相、黨委書記侯洪河的肩上。此前,局長何深偉帶領專業技術人員三赴三塘湖盆地踏勘,在寒風凜冽,飛沙走石,極端惡劣的氣候條件下,留下了他們堅定扎實的足跡。此舉,是煤田地質勘探者們向三塘湖煤田發起的第一次挑戰,據此提出的考察報告為自治區領導決策和大規模開發三塘湖煤田起到了開拓性的作用。
當自治區黨委、政府把三塘湖勘探開發的重擔交給一六一隊時,地質勘探人員暗下決心,絕不相信三塘湖是一片空白,掘地三百米也要在三塘湖找到烏金。
2011年,一六一隊承擔了全國最大的煤田地質勘探項目——哈密巴里坤三塘湖煤田普、詳查勘探任務,一六一隊組織了260臺鉆機、5000多人在4200余平方公里的區域開展普查及局部詳查工作,鉆探進尺60余萬米,施工鉆孔1351個,探明煤炭資源量550億噸。創下了一次勘探面積最大,一次勘探投入最多,一次“參戰”人員、鉆機最多,一次探明資源量最大的全國地質勘探工作“四個第一”記錄,出色地完成了自治區黨委、政府下達的任務。
艱苦奉獻敢為人先
自治區黨委、政府、人大高度重視,自治區黨委常委會多次專題研究指導進一步加快三塘湖煤炭資源開發。提出推進三塘湖煤田勘探,摸清家底,力爭三塘湖煤田開發實現收益最大化,為自治區經濟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提供重要的資源保障。一場全國最大規模的煤炭資源大調查、大勘探從此拉開了大會戰的帷幕,在茫茫戈壁灘上形成了決戰的態勢。
自治區國土資源廳、自治區煤炭工業管理局助推給力、煤田地質局集全局之力。2011年元宵佳節剛過,一六一隊的勘探隊員們整裝出發。面對4200多平方公里的茫茫戈壁和60多萬米的工作量(相當以往30年的國家項目工作量) ,展開了空前的晝夜奮戰,白天鉆機的轟鳴聲響徹在三塘湖的上空。到了夜晚,260座鉆塔的燈光閃爍,與天空的繁星遙相呼應。在整整一年的野外勘探工作中,一六一隊的勘探隊員用他們的一言一行再一次詮釋了煤田地質勘探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艱苦奉獻、敢為人先的鐵軍精神風貌。
在上個世紀50年代,一批懷著一腔愛國熱情支援邊疆建設的熱血青年,拋開富庶的內地家鄉支邊來到新疆,把一生寶貴的年華奉獻給了邊疆建設。如今,他們的疆二代、疆三代已經繼承了父輩們的光榮傳統,毅然決然地奉獻在煤田地質勘探第一線上。像何深偉局長、張相隊長、侯洪河書記等正是他們中的杰出代表,“獻了青春獻子孫”正是這幾代人的真實寫照。與此同時,在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西部大開發戰略指引下,吸引了眾多有志青年才俊投入到了煤田地質勘探事業中。
一六一隊203鉆機的機長李瑞廣已經54歲了,人們親切的叫他三塘湖戈壁的胡楊。這位老機長常年患有嚴重的糖尿病。他從進入三塘湖的第一天就整天泡在施工現場。誰也記不清有多少次他把回家輪休的機會讓給了別的同志。2011年夏天,當他得知妻子生病住院需要做手術,大家都勸他回家照顧妻子,這時李瑞廣給住院的妻子打電話說:“你還是去杭州住院看病吧,兒子在那里可以照顧你。”當別人不理解的問他為什么時。他笑著說:“鉆孔太深了,得守在這里,否則我不放心。”10月份后隊領導命令他必須回家休息,他才收拾行李在烏魯木齊住院調理了僅僅6天又悄然跑回到與之朝夕相伴了幾十年的鉆機旁。
吳斌、李萬軍,他們都是80后。老一輩煤田地質勘探人的“三光榮”精神在他們身上展示了新時代的內涵。
吳斌,三塘湖項目地質負責人。當妻子抱著不到一歲的孩子通過網絡視頻和他聊天時,幸福洋溢在這位年輕人的臉上。初為人父的他在享受那份快樂時,卻不能陪在妻子和孩子身邊。2011年,當三塘湖項目準備啟動時,吳斌的妻子正在坐月子。可這個項目之重他比誰都清楚,在簡單和妻子溝通后,他義無反顧的奔赴三塘湖施工區,投入到地質工作當中。他常常是從早晨起來就一頭扎到工作中,一干就到深夜。不斷的分析資料、看圖,推敲煤層走向。宿舍的同事在夜里經常聽見他說著夢話,而這些夢話全是和三塘湖地質工作有關。大家怕把他累壞了,勸他多休息,別這么拼命。他說:“沒事,誰讓咱們是搞地質的呢,俗話說鉆探未動,地質先行啊,我們的工作對于鉆探是有指導性的,馬虎不得啊!”
李萬軍,三塘湖項目地質副負責人。新婚剛過5天,他便收拾行李奔赴三塘湖,當有人問他為什么不多呆幾天度完蜜月再回到三塘湖時。李萬軍笑著說:“那哪行啊,三塘湖的工作量那么大,人員又緊。我是副項目,這時候我不上誰上!妻子既然選擇嫁給了咱們煤田地質勘探人,她會理解我的。”
在一六一隊,在三塘湖施工區,還有許許多多位像李瑞廣、吳斌、李萬軍一樣的煤田地質人,也正是有著這么一大批無私奉獻、舍小家為大家的勘探者們才會讓深埋在三塘湖地下千年的烏金閃爍出耀眼的光芒;才會讓550億噸的煤炭儲量驚現在世人的面前。他們無愧于地質勘探行業中最可愛的人崇高贊譽。他們是新疆經濟大發展的未來,他們也必將成為新疆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開路先鋒,以鐵軍精神鑄就一六一隊不斷突破超越,助推新疆經濟跨越式大發展中的一個又一個不朽豐碑。
全面騰飛再立新功
2010年5月中央召開新疆工作座談會,對實現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做出了全面部署,新疆迎來了大建設、大開放、大發展的歷史性機遇。按照“資源開發可持續、生態環境可持續”的要求,新疆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打造現代產業高地的進程開始提速。
新疆經濟的跨越式大發展為煤田勘探隊伍理清了思路:在新疆煤田地質局黨政班子的強有力領導下,形成了一套高效、迅捷、實用的指揮機制,舉全局之力在15個省區煤炭地質單位的大力支持下,一六一隊精心組織施工,開創了我國煤炭地質勘探史上的一個壯舉,史無前例的勘探規模、速度、投資為中國的煤炭地質事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2012年1月22日是中華民族的新春佳節。新疆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努爾·白克力,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艾力更·依明巴海,自治區黨委常委、秘書長白志杰,自治區主席助理、國土資源廳黨組書記田建榮等領導來到新疆煤田地質局一六一煤田地質勘探隊,親切看望慰問地質勘探隊員,在勘探第一線與大家一起包餃子過大年慶新春。
在聽取完一六一隊張相隊長對三塘湖勘探工作匯報后,張春賢書記深情地說:“今天,我和努爾主席、艾力更主任、志杰秘書長、建榮助理來看望我們在2011年卓有成效完成自治區交給的勘探任務的勘探隊伍。這支隊伍在三塘湖勘探區能打善沖、令人感動、精神狀態可嘉!充分體現了新疆精神,展現了新疆效率。希望大家再接再厲,發揚新疆精神,加快三塘湖等項目勘探步伐,為新疆‘三化建設做出貢獻,在新的一年再立新功!”
自治區黨政領導親臨一線的看望、關懷和支持是對一六一隊廣大干部職工寄予厚望的鼓勵。一六一煤田地質勘探隊不辱使命,牢記重托,始終堅持三個文明建設一起抓的方針,緊扣發展這個主題,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加強和改進黨的工作作風,為開拓市場、調整結構、深化改革提供思想、政治、組織保證,從而促進了改革和生產的發展。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中央新疆座談會精神和自治區第八屆黨代會精神,緊緊圍繞自治區煤田地質局“三大任務”及十二五“5871”目標工程,以科學發展為主線,不斷增強整體實力,助推新疆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
五十多年奮斗練就的攻堅克難、能征善戰、敢打硬仗的鐵軍精神和優良品質,半個世紀以來發展積累起來的豐富勘探經驗,必將激勵一六一隊全體干部職工在新的發展征程上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為新疆經濟實現大跨越、大發展領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三塘湖的茫茫戈壁灘上一定會崛起一座新型、文明、和諧、繁榮的新煤城。
三塘湖已然揭開了掩蓋她億萬年那層神秘的面紗。站在三塘湖的最高處放眼望去,仿佛可以看見一座座現代化的煤化工基地挺拔聳立。星羅棋布的高壓電網布滿了三塘湖的上空。這里已經從千年亙古的荒漠變成了一座新型化、現代化的城市。三塘湖正以她對美好的未來憧憬,展開雙臂迎接著一個嶄新時代的到來,并向人們述說著新疆煤田地質局一六一勘探隊人在三塘湖演繹助推新疆經濟跨越大發展的感人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