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圓圓 王琳麗



2012年12月11日,農業部和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在北京農展館報告廳共同舉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與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設國家級牡丹江木耳批發市場建設合作備忘錄》簽約儀式。為貫徹落實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建設一批國家級重點大型批發市場”的要求,農業部分別已經啟動建設洛川蘋果、舟山水產、斗南花卉和定西馬鈴薯等四家國家級專業批發市場,牡丹江木耳是第五家國家級專業批發市場。那么,牡丹江木耳產業有什么優勢?國家級批發市場建成后會對當地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有什么好處?如何樹立自有品牌,并實施“走出去”戰略?記者將帶您走近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的東寧縣,去那里了解國家及牡丹江木耳批發市場創建的相關細節。
東寧,中國黑木耳第一縣。位于黑龍江省東南部,長白山老爺嶺余脈,縣域面積7139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85.2%,全縣95%的村民都生活在淺山區或深山區。這里擁有大陸性季風氣候,因距日本海較近,受海洋性氣候影響,境內氣候溫和濕潤,有冬暖夏涼、雨熱同季的特點,特別適于食用菌的生長,素有塞北江南之美譽。依靠本地得天獨厚的人文、地理和氣候條件,東寧從事黑木耳生產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早在唐朝渤海國時期,東寧就有人伐木堆積,并采摘上面的黑木耳。東寧黑木耳以口感好、品質高、耳型特色鮮明著稱,美譽遠揚海內外。
縣域產地優勢明顯
東寧黑木耳作為富民強縣頭號支柱產業,村村生產,戶戶栽培,早已形成“全縣一品”的生產格局。目前已建成1個國家級、10個省級和20個縣級黑木耳標準化生產示范園區。黑木耳栽培整體水平大幅提高。總產量連續3年占全國的五分之一,交易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二,交易額2011年就已突破60億元,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黑木耳第一縣”。
東寧縣在上世紀70年代,就是全國第一個實現椴栽黑木耳栽培技術的縣;90年代初,又成為全國第一個率先突破用鋸末做營養基實現袋裝黑木耳栽培的縣;進入21世紀,隨著人工栽培黑木耳技術的成熟和推廣,東寧人又開始了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種植、集約化生產、產業化管理,并自籌資金建設了原綏陽黑木耳批發市場。
國家重視市場建設
為什么東寧的黑木耳產業發展如此迅速?為什么這里的農民種植黑木耳的積極性如此之高?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這里將建成“國家級牡丹江木耳批發市場”,黑木耳從種植到收獲再到銷售,都將在當地完成,使黑木耳的種植和銷售實現規模化、集約化、信息化和品牌化,大幅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品牌影響力。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多次強調要把農產品物流業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高度重視農產品大型批發市場在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優先發展商貿服務業,支持大型超市與農村合作組織對接,改造升級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全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也要求“在優勢產區建設和改造一批國家重點大型批發市場和區域性產地批發市場”,農業部計劃在全國建設數個國家級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通過大市場促進全國農產品的大流通和現代農業的大發展。
為進一步做大做強黑木耳產業,推動東寧縣、黑龍江省乃至全國黑木耳產業更快更好發展,在國家農業部、黑龍江省政府、國家供銷總社、中國食用菌協會、國家綠色食品協會的認可和大力支持下,東寧縣與中國500強企業江蘇雨潤控股集團強強聯合,借助東寧縣的產業基礎和雨潤集團的品牌、技術及管理優勢,合作規劃建設國家級東寧雨潤黑木耳批發大市場——全國最大的黑木耳集散地、黑木耳交易中心和黑木耳價格平抑中心。
國家級牡丹江木耳批發市場將堅持“科學系統、適度超前、節約土地、綠色節能、信息化”5大原則,努力實現“交易集散功能、會展文化功能、檢測追溯功能、價格平抑功能、信息發布功能、科研教育功能、產業加工功能、服務配套功能”8大功能。項目整體建成后,計劃實現“6個1”和“6個6”兩大建設目標。“6個1”即實現黑木耳市場年交易額100億元,帶動東寧黑木耳產業總產值超100億元,實現進出口總值10億美元、利稅10億元,吸引俄羅斯及國內外旅游觀光購物100萬人次,拉動東三省廣大耳農增收100億元。“6個6”即黑木耳加工企業總數將超過60家,年加工干品黑木耳6萬噸,實現產值60億元,創造利稅6億元,安排近6萬農民從事黑木耳的生產、加工、銷售等,在市場的帶動下,僅黑木耳一個產業將使東寧農民家庭年均收入超6萬元。
產業鏈條不斷完善促進農民增收
國家級牡丹江木耳批發市場的建設,在促進黑木耳產業發展,帶領農民致富增收上發揮巨大作用。
延伸黑木耳產業鏈條,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目前,東寧縣及周邊地區黑木耳產業已實現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生產,規模持續擴大,交易量不斷攀升,原有的綏陽黑木耳批發市場已遠遠不能滿足黑木耳產業發展的需要,黑木耳產業鏈各環節缺乏有效的連接機制。國家級牡丹江木耳批發市場建成后,可上聯基地、下聯銷區,實現資源和各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組合,促進物流、人流、信息流聚集,為東寧縣、黑龍江省乃至東北地區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優化產地流通模式,降低市場交易成本。國家級牡丹江木耳批發市場的建設,從創新農產品營銷方式、滿足與現代流通業對接的需要出發,將有效整合產地資源,改變分散銷售的流通格局,打造現代化的產地流通網絡體系,為耳農、經紀人、客商、市場搭建高效對接平臺。同時,國家級牡丹江黑木耳批發市場的價格形成、信息傳播和調節供求功能,將實現信息和資源共享,有助于黑木耳生產者和經營者獲得及時有效信息,提高黑木耳產業各個環節流通速度,從而降低交易成本,規避價格風險。
提高標準化生產水平,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國家級牡丹江木耳批發市場的建設,將大大提高黑木耳標準化生產水平。推動黑木耳產業向工業化、集約化和產業化方向發展,實現黑木耳加工業的資源整合,形成強大的品牌效應、集聚效應和輻射效應,全面提高黑木耳產品的質量和效益。同時,可以實現“市場帶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降低種植風險,保證產品質量,實現企業和耳農雙贏,確保農民持續穩定增收。
打造黑木耳原產地品牌,實現“走出去”戰略。東寧地處東北亞區域中、俄、朝三角地帶的中心環節,是東北亞國際貿易通道上的重要一站。東寧黑木耳大市場輻射面廣,一直受到國內外市場青睞。投資建設國家級牡丹江木耳批發市場是在面臨國際市場競爭的新形勢下,通過建立農副產品供應物流鏈,將黑木耳推向國內外市場的有效途徑。
國家級牡丹江木耳批發市場的建設啟動,不僅是大市場建設的又一個起點、一個里程碑,而且肩負的責任將更大、與大市場建設的偉大目標相比,前面的路還很長。正如雨潤控股集團總裁、東寧木耳批發市場建設的總負責人吳曉國在第五屆黑木耳節產銷對接會上所說:“在帶動全省乃至整個東北地區黑木耳產業長足發展上,在帶動東寧乃至東北地區老百姓增收致富上,在探索‘三農科學可持續發展的實踐上,我們前面的路還很長,任務還很艱巨,需付出更為艱辛的努力,但這種努力是值得的,為此付出的艱辛,也是最能體現我們商業精神的,也恰是我們最大快樂所在。”
細雨滋潤萬物,喚起勃勃生機。當黑木耳地里的水霧在陽光的沐浴下泛起淡淡的彩虹,這也預示著今年的黑木耳又將有一個好收成,這里的人們都相信有“雨潤”這個強大后盾的支持,他們的“玫瑰之花”會開得更加燦爛。國家級牡丹江木耳批發市場將擁有美好發展前景,這里的人們也將因為它的建成收獲更多喜悅,“中國食用菌之城”、“中國綠色食品之都”也將變得更加美麗、富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