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逸梅

只有站在高山頂上,才能一覽眾山小。對周圍的環境了如指掌,盡管有風險,但如果做出來就是突破。如果站在山腳下,對周圍什么都看不清楚,沒什么風險但也什么都做不出來。而只有站在前沿上,你左動動、右動動,都會出成果,不過是成果大小的問題。
人一旦失去了創新思想,工作就平平淡淡了。
——顧秉林
大學的根本不在于“大”,而在于“學”,在于以學生為本、學者為先、學術為基、學風為要。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幾代人前赴后繼的不懈努力,絕對不能急功近利、竭澤而漁,更不能片面追求各種大學評價的量化指標,而要深入探究大學的本質,正確把握辦學規律和要素,注重內涵建設,著力提高發展質量!
——陳吉寧
2月20日下午3點,清華大學在主樓舉行全校教師干部大會。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李智勇宣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清華大學校長的任免決定,原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陳吉寧任清華大學校長,免去原校長顧秉林清華大學校長職務。巧合的是,新老兩任校長都是吉林人。
顧秉林于2003年4月從上一任校長王大中手中接過執掌清華的“帥印”,至今整9年。新校長陳吉寧是地地道道的清華人,不僅本科和碩士階段都在清華就讀,而且上任前在清華大學擔任了6年的副校長。
老當家顧秉林曾多次提出卸任
2月20日下午,顧秉林最后一次以校長的身份在會議上講話,他在講話中深情表達了對上級部門、全體師生員工、廣大清華校友以及家人的感激。他回憶起自己9年前在同樣的會議上接過任命:“當時我表示‘必將竭盡全力,報效清華、報效祖國。光陰似箭,歲月如梭,在此后的3200多個日日夜夜里,我有幸與大家分享事業發展的自豪與驕傲,也曾面對各種各樣的困擾和煩惱。”
對于陳吉寧的接任,顧秉林稱是“眾望所歸”。“相信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陳吉寧校長一定能夠帶領大家,讓百年清華更加年輕,勇創新,尚沉潛,樂包容,實現學校更好更快的發展?!?/p>
“無論何時,我熱愛清華的心,將永遠不變!衷心祝愿清華人文日新,明天更美好!”顧秉林深情離開工作9年的崗位,全場師生給以熱烈掌聲。
對于這名老校長,中組部和教育部也分別給出高度評價,李智勇稱顧秉林積極謀劃學校工作思路并大力推進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師資隊伍建設等各項重點工作,學校取得了新的進步,而且他為人正派,待人寬厚,深受廣大師生員工的擁護和愛戴。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也稱贊顧秉林公道正派,為人謙和,作風民主,熱愛學生,關心同志,清正廉潔,不僅在全校廣大師生員工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贏得了大家的信任,也得到了國內外高等教育界的敬重。他還透露,近年來,顧秉林同志從清華大學新百年的長遠發展大局出發,多次提出退出學校領導崗位。
中組部稱新校長具五大素質
對于新校長,中組部和教育部都表示了厚望。李智勇指出,陳吉寧同志是從清華大學成長起來的優秀中青年專家和領導干部。
他總結了陳吉寧勝任清華校長職務的五方面素質。一是政治素質好,有較強的大局意識,熟悉高校學科建設、教學科研等主體業務和學校情況。二是頭腦清醒,思維敏捷,治校辦學理念清晰,創新意識較強,有國際化辦學視野。三是作為中青年領導干部,陳吉寧的工作有闖勁,處事果斷,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四是作為學者,他治學嚴謹,在環境系統分析領域取得了不少學術成果。五是陳吉寧工作勤奮,精力充沛,作風正派,原則性強,團結同志,嚴格要求自己。中央認為,陳吉寧同志擔任清華大學校長是合適的。
袁貴仁也認可了陳吉寧這些素質,認為他工作作風樸實,為人正派,嚴格要求自己,深得清華大學領導班子、老同志和廣大師生員工的信任,希望他能團結帶領全體班子成員和全校師生員工,發揚清華大學優良傳統,在清華大學新百年的征程上開好局、起好步。
他是個地道的清華人
陳吉寧從1981年進入清華大學本科求學至今,除了中間10年留學英國外,全部都是在清華校園中度過,有20多年之久,是個地道的清華人。
陳吉寧1988年到英國留學讀博士,畢業后留在英國帝國理工醫學院當助理研究員。到1998年,經過幾番考慮,陳吉寧決定回到清華大學,這時候離他出國正好10年,“現在的發展也證明了選擇的正確”。
對于新校長是從內部領導班子里提拔,清華師生都表示出了歡迎:“陳校長作為常務副校長,一直在清華工作,了解清華,也不需要過渡和熟悉的階段?!?/p>
突破傳統思路蓋新樓
陳吉寧歸國以后的發展可以用“一帆風順”來形容,一回到清華大學就成為副教授,一年后就成為了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主任。
為什么舍不得陳吉寧走?因為這個“海歸”新主人給環科系帶來了新面貌?,F清華環境學院院長余剛教授當年是陳吉寧的搭檔,陳吉寧作為系主任時,他是副主任。余剛告訴記者,陳吉寧歸國一年時,正好遇到系里換屆,而且環科系也正處于需要改革的重要關口。雖然陳吉寧當時在系里工作時間不長,但是他有10年的海外經歷,對發達國家的教育系統非常熟悉,老師們都對其寄予厚望,認為他能成為推動教學改革的不二人選,“而且陳吉寧在清華求學時期就是系里的學生團委書記,工作能力得到大家的肯定”。
果然陳吉寧上任后就在隊伍建設、本科教學改革、科研項目組織上做出了突出的成績。余剛對他的評價是:工作思路清晰、著力重大目標、善于團結集體并調動大家的積極性。
當年制約環科系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教學樓空間狹小,可是如果要蓋新樓又需要很多資金投入。讓余剛印象深刻的是,陳吉寧突破了傳統等學校批錢的思路,找到了中意合作的智能樓項目,由意大利出錢,清華出地,將環境學院大樓設計成充分利用太陽能、自然光的綠色節能生態示范樓。這一辦法,不僅促成環境學院早日有了新教學樓,而且讓這幢樓成為了清華的一個標志性建筑,每年接待很多人參觀。
獲一致擁護成為校長
也就是因為陳吉寧做系主任時的突出表現,讓清華原書記陳希注意到了陳吉寧,陳希曾多次在院士錢易面前夸獎陳吉寧,認為他的工作開展得非常有特色,是個很有能力的年輕人。所以,雖然系里依依不舍,陳吉寧還是在2006年被提拔為副校長,并在次年,成為清華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兼清華大學秘書長。
作為常務副校長,陳吉寧主管學校的方方面面,錢易透露,校辦主任也曾經評價,這是最忙的一個校領導,也是最好打交道的領導。陳吉寧與人相處總是給人儒雅、親和的感覺,錢易評價:“無論他是系主任,還是當了副校長,每次我們遇到交流都非常愉快,因為他也是一個直率的人?!?/p>
為了給顧秉林校長找接班人,中組部到清華做過幾次調研,據透露,陳吉寧都得到了一致的擁護。“當時領導班子有個共識,希望能在清華本身的領導班子中提拔?!?/p>
作為學術委員會主任,在錢易看來,陳吉寧有三方面素質可以勝任清華校長。其一,清華作為一個綜合性大學,需要文、理、工、醫、社會科學等全面提高,而陳吉寧在清華工作多年的經歷和閱歷,意味著他有這個全局觀;其二,錢易認為作為清華校長,必須有很強的和各方面人物打交道的能力,而陳吉寧的交流能力也很強,有很好的人緣;其三,清華校長也應該有很強的業務能力,陳吉寧一直對從事的環境治理領域有很新的觀念,也一直堅持帶研究生。
當校長不一定是院士
年僅48歲,就成為清華的校長,讓陳吉寧成為清華近30年來最年輕的校長。隨之而來的問題是,這名校長并不是兩院院士。而這些年來,人們似乎越來越習慣北大、清華這類名牌大學的校長都是由院士擔任。
錢易透露,由于這事,也給她帶來一些“壓力”。有一些考慮到此事的老師找到錢易,提出作為同一領域的工程院院士錢易能不能推薦陳吉寧申報院士,彌補這一缺憾。“院士的甄選工作是非常復雜的,我沒有把握去做。”錢易為此也跟陳吉寧交流了意見,當時陳吉寧和她說了一句話:“我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做校長),就不能再多考慮其他?!卞X易聽到這句話非常感動,她了解,一旦成為了校長,其實會為他評選院士增加無形的壓力,讓他的評選變得困難很多。因為輿論很容易誤認為校長當上院士是因為官位對評選造成的影響,評委反而可能避嫌?!拔腋袆拥氖?,他很清楚形勢,依然下定了這個決心,甚至做出了舍棄的打算?!?/p>
錢易同時也和教育部原部長、現任工程院院長周濟溝通過此事,周濟當時也和錢易說,當校長不一定要是院士,而做好一個校長有時候比當院士更加重要。
不是院士的身份做校長,目前已經得到清華大部分人的認同。余剛認為,教育界完全需要轉變觀念,校長和院士是有不同分工的,比如西方大學都是采取職業化校長制度,校長專心于大學管理工作,而不用分心其他工作。所以院士只是意味著學術水平,并不代表管理學校的水平,而校長更重要的是能管好學校。
履新發言提出學者為先
在陳吉寧第一次身為校長的發言里,他回顧了清華百年的歷史,對老校長顧秉林的幫助表示感謝:“多年來,我一直得到顧校長的關心、指導和幫助,也深切感受到他對清華的赤忱熱愛和鮮活的辦學治校理念。在此,我要向顧校長致以衷心的感謝和深深的敬意!”
作為新百年歷史起點的新校長,陳吉寧感覺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我于上世紀80年代進校,學習在清華,成長在清華。在座的很多老領導、老教師給了我悉心教誨,很多同齡人、年輕人給我以幫助啟迪,很多學生給我以青春激情,激勵我做一名合格的清華建設者和清華精神踐行者?!?/p>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是清華人百年來矢志不渝的共同追求,也同樣成為陳吉寧的歷史責任和重擔。在上任發言中,陳吉寧談了對大學的理解:“大學不僅是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場所,更是培養人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質之所在,是鑄造靈魂的地方。因此,大學的根本不在‘大,而在‘學,在于學生、學者、學術、學風?!?/p>
基于此,他向清華大學的中層干部和師生代表說出了自己的四條辦學理念:學生為本、學者為先、學術為基、學風為要。
反應
老師:“清華模式”被認可
清華黨委副書記史宗愷老師表示,這次清華校長的提拔過程,依舊是和前幾次一樣,從清華原有的領導班子里提拔。不同于很多學校從外校調配,這已成為了一種“清華模式”,中組部這次任命,也體現了對“清華模式”的認可,這樣可以保證學校工作順利地繼續進行。
他透露,由于大學校長一直沒有明確的退休年齡。所以今年67歲的顧秉林校長是主動提出退休申請。雖然退休了,顧校長仍然會參與物理系的教學研究工作。
學生:面向學生做過調研
法學院碩士一年級學生小何告訴記者,雖然剛剛才獲知校長換任的消息,但是從去年開始已經陸續開展了面向學生的調研活動,調研學生們對現有幾位學校領導班子成員的意見?!爱敃r我們就預感到顧校長要退休了?!边@樣的調研活動進行了很多輪,由于親疏不同,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觀點。
對于新上任的陳校長,小何期待他能給清華帶來更清新自由的風氣,適應90后更活躍的個性。
國際關系學院大二學生小李說,作為清華校園里的文科生,對新校長充滿期待,希望清華的文科發展能夠充滿潛力。另外,她希望在清華走向國際化的同時,除了量的增加,還應該增加國際學生含金量,增加針對國內學生的英文授課環節,提高清華學生的國際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