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雄

對于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健全促進宏觀經濟穩定、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現代金融體系,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普通投資人可能難以一下子捕捉其中的投資機會,但經過證監會主席郭樹清的一番轉化,就指出了明確的三大板塊:科技創新、現代農業、社會保障。
首先,相比于十七大報告單純“發展各類金融市場”的提法,十八大增加了“促進宏觀經濟穩定、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定語。這就意味著,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發展方向,范圍縮窄了,指向更強了。看起來經過十七大之后的次貸危機和歐洲危機的警鐘,純粹虛擬化的金融之路被遺棄,與實體掛鉤成了中國金融發展的必要條件。
而何為促進宏觀經濟穩定、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郭樹清的解釋是“引導社會資金分配到國民經濟發展最需要的領域和最薄弱的環節”。換言之,“最需要”和“最薄弱”,就成為衡量促進宏觀經濟穩定、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兩大標準,而這也必然將成為未來證監會審發新股等各項工作的兩大標準。
其次,“最需要”和“最薄弱”又具體指向哪些板塊呢?郭樹清用了這樣一句話來回答:“做好資本市場與科技創新、現代農業、社會保障等的對接與服務”。很顯然,科技創新、現代農業、社會保障成為了郭樹清執行十八大“健全促進宏觀經濟穩定、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現代金融體系”的具體行業落子。
再者,何為“多層次資本市場”?郭樹清的回答是“加快建設創業板、新三板、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真正形成‘金字塔型市場體系結構”。在這里,創業板、新三板、OTC就成為證監會未來5年落實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具體任務了。創業板已然推出,新三板將成后續最大看點,OTC也會加快步伐。而與新三板有關的個股乃至新三板業務較大的一些小盤券商股未來都有望成為資金炒作的熱點。
此外,十八大報告還提到“推進金融創新,維護金融穩定。”郭樹清如此理解到:“推動金融創新,就是要繼續減少行政審批,放松管制”。
由此來看,郭樹清仍堅定著上任伊始試探性拋出的“IPO不審行不行?”的執政思路,而且他還巧妙地將十八大的決議引入到自己的改革理念中,減少審批有望成為未來“郭氏改革”的一大重頭戲,而最能體現減少行政審批的做市商制度則有望上位,這又再一次與證監會目前重點推進的新三板緊扣。
整個來看,郭樹清將十八大對資本市場和金融監管的指示具體化為對科技創新、現代農業、社會保障和新三板的支持。
涉及這三大板塊的一些投資機會,我們在下表中為大家呈現:
最后要提的一句是,郭樹清此前曾多次欽點藍籌股,但市場走勢總是背道而馳。然而,市場沒有終點,我們不能以短期眼光去評判郭樹清的對錯,這是一場信心和耐力的較量。因此,對于郭樹清現在所言,投資者也需做好多重準備,他點明了證監會未來的工作重心,這是確定的,但市場怎么走,仍存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