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侃
我國A股市場一直流行政策市、政策調控、政策底等說法,雖然不盡準確,但都說明政策對于股市的重要性。當前,隨著黨的十八大勝利閉幕,股市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過去的有些政策會延續,而有些政策會發生變化,或者依據新的情況會有新的政策推出,需要高度關注。
十八大報告中雖然沒有關于股票市場的直接論述,但在有關經濟發展的論述中有很多都涉及到股票市場的作用、建設和發展,與股票市場密切相關。筆者學習這些論述,覺得有以下三點值得高度關注。
一、重視股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十八大報告在闡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提出:“更大程度更大范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A股市場自建立以來,為我國的經濟建設籌集了大量資金,為優化資源配置,促進戰略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發展,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壯大等,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十八大提出的要求,就是要進一步強化和擴大這種基礎性作用。直白地說,股票發行要繼續進行,而且數量要進一步增加,不僅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要擴容,新三板也要發揮積極作用。前幾個月減少新股上市,只是出于維穩的一時之策,而非長久之策。所以,那些排隊等候審批上市的800家或者更多的公司總是要發行股票上市的,只是發行的方式會有所改變,上市的節奏也會控制。對此,投資者必須有充分的認識和心理準備。因為股票市場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籌集資金、優化資源配置,為發展實體經濟服務。如果股票市場長期不發行股票,沒有新股上市,那么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當然,股票市場有其自身的規律,股票發行并非多多益善,而是既要考慮市場的承受能力,力求供應平衡,又要考慮給投資者合理的回報。只有投入,沒有回報,或者只有虧損,沒有盈利,在股票市場是沒有人愿意干的,股票也就難以順利發行上市。
二、股票市場有待健全和激發新的活力。十八大報告在闡述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時提出:“健全現代市場體系,加快改革財稅體制,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完善金融監管,推動金融創新,維護金融穩定?!边@些雖然是對整個財政金融體制改革的要求,但與股票市場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報告在闡述科學發展觀時提出“著力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新活力”。這也可以理解為是對股票市場發展提出的新要求。近10年來,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以年均8%以上的增長率高速發展,經濟總量翻了一番多,城鄉居民的收入也有了顯著的增加。而股票市場的發展卻不同步,規模雖然高速擴大,翻了不止一番,但給投資者的回報卻很不相稱。特別是近五年來,股市行情長時間低迷,大多數投資者虧損嚴重,市場內資金大量外流,存量資金明顯不足,已經嚴重影響到了股票市場的健康發展。股票市場的這種狀況,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偏重股市的融資功能而忽視股市的投資功能和對投資者的回報,制度建設跟不上市場發展的需要。這些年來,管理層也在力求改革和改進,特別是近一年來,推出了多項改革和政策,據說有70多條,目前還在增加。比如,新股發行改革、退市制度改革、分紅制度完善、紅利稅差別化征收,從制度上鼓勵價值投資,擴大入市資金來源,券商業務的創新和擴大,等等。這些已經影響到股票市場的狀況,尤其是多項改革和政策的疊加效應已開始顯現。期待隨著十八大精神的深入貫徹落實,股票市場會激發出新的活力。
三、經濟發展戰略和產業政策的變化對股票市場有重大影響。十八大報告提出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即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這是對我國經濟繼續高速發展有信心的體現。為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必然會有相應的戰略、規劃、政策和配套措施。比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比如,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比如,實行城鄉發展一體化,推動新型城市化建設。又比如,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建設海洋強國,等等。這些新的經濟發展目標、戰略、規劃、政策,對股市中的個股、板塊會有不同的影響。關注這些影響,對于選取受惠于政策扶持的股票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