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偉 王一先


枸杞熟了,甘肅省玉門市獨山子東鄉族鄉金泉村種植枸杞的高登忠卻在家里安然賦閑,加入合作社讓他“大樹底下好乘涼”。“自從我加入了‘寧紅枸杞農民專業合作社,不消我到街上擺攤,更不愁賣不掉,與合作社簽訂訂單的公司自然會過來收購我種的枸杞。”
像高登忠這樣的農戶在玉門比比皆是。近幾年,玉門市把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作為促農增收的“連心橋”,加快發展,全市90%以上的農戶實現訂單種植、訂單銷售,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將農戶、基地、市場和增收緊密聯系在一起,敲開了群眾的致富之門,每年為農民人均增收300元以上。
編制“連帶網絡”
“自從成立專業合作社,我們一頭聯市場引客商找定單,一頭建基地連農戶落實面積,帶動全鄉三分之一的農戶發展蔬菜產業,使‘柳河蔬菜產銷兩旺”。位于玉門市柳河鄉的玉門市惠農農副產品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介紹了通過這個產銷網絡做大蔬菜產業的舉措。
近年來,玉門市認真落實各項有關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政策,精心編制“合作社帶基地連市場”的“連帶”網絡,大力培植和發展以支部帶頭型、能人領辦型、供銷組織帶頭型、龍頭企業帶動型、中介組織服務型、品種改良示范型等類型的專業經濟組織,玉門市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如雨后春筍般競相成立,現在全市共組建種植、養殖、加工營銷等各類專業經濟協會80多個、民間流通組織76個,發展農村專業經紀人近1400名,聯系農戶2.5萬戶。玉門市赤金鎮成立的冬韭王韭菜農民專業合作社,將全鎮43%的農戶連接在一起,實現了“戶均一座增收棚”的發展目標,溫棚種植戶人均純收入突破9000元,產品暢銷新疆、青海等地,使昔日的“鐵人”故里變成今日的“韭菜之鄉”。
補齊“服務短板”
在玉門市清泉鄉人參果示范園區,該鄉康源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正在向種植戶現場講授人參果種植的苗木脫毒及扦插育苗、全地膜覆蓋起壟栽培、有機生態無土栽培等八項技術。為了滿足群眾對人參果標準化種植的技術需求,該合作社制定了無公害人參果生產操作規程,推行全天候無償服務機制,使人參果的棚均效益達到3萬元以上,被群眾稱為“貼心服務社”。
玉門市清泉鄉康源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做法只是玉門市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服務群眾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玉門市全面推行統一農業投入品的采購和供應,統一運輸、儲藏、加工等服務,統一技術指導和培訓,統一品牌、包裝和銷售,統一農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等“五統一”服務,及時為農戶解決產前資金投入、產中技術指導、產后市場銷售等“燃眉之急”,補齊了“服務短板”。玉門鎮北門興盛設施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不僅為入駐小區的25戶養殖戶協調小額婦女擔保貸款145萬元,而且還常年聯系3名技術員為養殖戶講解養殖技術、防疫流程。
唱響“農業品牌”
走進酒嘉地區的部分商城,“花海辣椒面”、“清泉人參果”等標有玉門市地標的名優農產品在貨架上一覽無余。自2010年開展農超對接以來,玉門市土生土長的部分農副產品直接進入超市,僅此一項,每年為農民人均增收200元以上。
今年,為全力打響特色農產品品牌,玉門市投入100萬元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唱響“祁連清泉”人參果、“沁馨”韭菜、“花海蜜”食用瓜、“祁連清泉”羊羔肉、紅玉枸杞、順興精品蔬菜等10個農業品牌。至目前,全市申報認定無公害食品累計達到10個,綠色食品累計達到6個,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累計達到11個,帶動全市特色農業步入標準化、產業化、品牌化發展軌道。玉門市清泉鄉康源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了加大品牌宣傳力度,提升對外知名度,投資25萬元,制作了高架立交橋大型廣告牌、大型廣告宣傳墻、大型廣告宣傳圖、坡體宣傳標語、電視宣傳片等40余個,印制宣傳彩頁1.5萬余份,設計制作各類包裝箱5種,達到了較好的宣傳效果,使“祁連清泉”人參果名譽酒泉,成為玉門的一張“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