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偉,李凡,米新陵
[摘要]目的:觀察鉺激光微剝脫治療脂溢性角化病的臨床療效。方法:采用鉺激光微剝脫治療脂溢性角化病63例,210個皮損,根據皮損的部位、性質及對激光的反應,選擇能量10~12.5J/cm2治療。結果:63例患者,共計210個皮損,治療8周后隨訪,176個皮損痊愈,治愈率83.80%,34個皮損顯效,有效率100%,未出現創面感染和瘢痕形成。結論:鉺激光微剝脫治療脂溢性角化病有效且安全。
[關鍵詞]脂溢性角化病;鉺激光;微剝脫
[中圖分類號]R758.7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2)04-0625-02
Effect of Er:YAG laser therapy on seborrheic keratosis in 63 cases
HUA Wei,LI Fan,MI Xing-ling
(Deparment of Dermatology,The Central Hospital of Karamay,Karamay 834000,Xinjia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conclude the experience of the treatment of Seborrheic keratosis with Er:YAG laser. Methods63 cases of Seborrheic keratosis ,210 lesions were treated with Er:YAG laser.The 10~12.5J J/cm2 energy density was choosen according to the nature ang location of lesion character and position and tissure response to Er:YAG laser.ResultsAfter 8 weeks,63 cases of Seborrheic keratosis.had 210 lesions ,Basic heal 176 lesions(83.80%),notable effect 34 lesions,the cure rates of single treatment 100%,without infection and scar. ConclusionThe Er:YAG laser is effective and safe method for treatment ofSeborrheic keratosis.
Key words:seborrheickeratosis;Er:YAG laser;microlaserpeel
脂溢性角化病亦名老年疣,是由于角質形成細胞角化異常所導致的一種良性表皮內腫瘤,多見于中老年人,以面部、頭皮為多,早期皮損表現為小而扁平、境界清楚、淡黃褐色或茶褐色斑片,并漸漸融合、擴大、隆起,表面可角化、增厚,明顯影響患者的容貌。同時由于不能完全除外癌變,致使許多患者迫切需要將其清除。2011年4~10月,筆者科室采用profile超級平臺Er:YAG激光器治療脂溢性角化病患者63例,療效滿意,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63例面部脂溢性角化病患者均來自我科門診就診者,其中男3例,女60例,年齡3l~73歲,平均(45±13)歲,病程3個月~16年,共計皮損210個。均為未經治療、具有典型脂溢性角化病臨床特征的患者。
1.2 治療方法
1.2.1設備及治療參數:采用美國產Contour profile超級平臺,Er:YAG激光器,波長2940 nm,能量2.5~25J/cm2 (單次剝脫深度10~100μm)可調,頻率1~7Hz可調,光斑1~5mm可調。
1.2.2 術前準備工作:清潔皮損面,照相存檔對照。全面部復方利多卡因軟膏保鮮膜封包1~2h,清水清潔皮膚,皮損用75%酒精消毒,眼罩護眼。
1.2.3 方法:治療局部消毒,根據皮損的深淺選擇合適的參數,并根據面積選擇合適的光斑形狀及大小,一般選擇能量大小10~12.5J/cm2(單次剝脫深度40~50um),頻率2~5Hz,照射至表面有焦黃色碳化層或出現有滲血傾向時停止治療,治療過程中采用吸塵器對準磨削區吸去空氣中皮屑,以免造成空氣污染和傳播病菌。治療1~3次,間隔時間2~3個月。
1.2.4 術后護理:治療完畢,用生理鹽水紗布輕輕擦去碳化層,涂白凡士林,紗布覆蓋,冰敷,至患者感到面部僅有微熱感而無疼痛感時可停止冰敷,再次涂凡士林。術后囑患者l周內不沾水,避免外出,并隨訪3天,對患者的術后護理進行指導,囑其自行外用莫匹羅星軟膏2~3天預防感染,恢復期要注意防曬避光。
1.3療效判定及標準[1]:通過觀察病變區顏色的消退和病變面積的減少判斷療效。痊愈:病變顏色基本或全部消退90%以上;顯效:病變顏色顯著變淡或面積消退60%~90%;進步:病變顏色變淡或面積消退30%~59%;無效:病變顏色無變化或面積消退<30%。總有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總例數×100%。
2結果
2.1 治療結果:治療后8周隨訪,63例患者,共計210個皮損, 176個皮損痊愈,痊愈率83.80%,34個皮損顯效,表現原皮損少量的殘存,二次治療后痊愈,總有效率100%。
2.2 不良反應:治療后局部有水腫及創面點狀出血,可自行結痂。皮損脫痂后局部有紅色斑片及局部色素沉著,8~12周后逐漸消退,所有患者均未遺留瘢痕。
3討論
脂溢性角化病主要是由于表皮細胞代謝機能減弱,當飲食中攝取脂肪過多時,容易發生氧化,產生褐色素,這種色素是細胞本身不能排泄的廢物,它沉積在表皮細胞體上,加速細胞的老化,從而形成脂溢性角化病。脂溢性角化病皮膚組織病理上分為6型:角化型、棘層肥厚型、巢狀型、腺樣型、刺激型和黑素棘皮瘤型,所有類型均有角化過度、棘層肥厚、乳頭瘤樣增生,增生的瘤組織由鱗狀細胞和基底細胞組成,特點是腫瘤病變的基底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兩端與正常表皮相連。
目前,脂溢性角化病治療方法多樣,傳統的治療有液氮冷凍、高頻、激光等方法,冷凍容易損害正常皮膚或出現一些不良反應如疼痛、水腫、水皰、出血、潰瘍、色素沉著或減退、瘢痕等。激光治療脂溢性角化病的療效確切且療程較短,一般僅需治療1~2次即可有效清除皮損,但是術后紅腫明顯且消退時間較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患者的日常工作。與激光相比,強脈沖光治療脂溢性角化病的安全性較高,術后紅腫輕微且消退迅速,不影響日常工作,容易被患者接受。但其療程較長,一般需經3~5次治療才能取得比較滿意的臨床效果。由于不同波長光波的穿透深度及靶組織對其的吸收能力不同,因此各種光學治療的適應證及不良反應亦有差異[2]。
波長為2940nm的鉺激光,能逐層剝脫表皮細胞剝脫深度可精確至微米級,具體可劃分為淺剝脫、深剝脫。2940nm鉺激光的穿透淺,熱損傷的副作用小,氣化皮膚淺層組織,使皮膚組織重新生長,改善皮膚的質地和色澤,可作為一種微創傷性的換膚療法,不造成周邊皮膚和深部組織損傷。在紅外光譜中,水吸收峰值在2940nm的鉺激光在靶組織周圍產生的熱損傷區域小于1um。標準的鉺激光使用的脈沖持續時間為250~350us,小于皮膚熱弛豫時間1ms[3]。波長2940nm的鉺激光被水吸收率是二氧化碳激光的12~18倍,由于鉺激光的水親和性更強而且沒有熱損害,因此鉺激光更適合做精確的皮膚磨削治療。鉺激光與二氧化碳激光相比由于產生的熱損害更小,所以治療后并發癥的出現率也更少,特別是較長的紅斑持續期和術后的色素沉著[4-6]。早期的研究表明,低能量(<10J/cm2)的鉺激光對于治療表皮皮膚老化是有效的,而引入較高能量的鉺激光后,能夠產生更高的能量和更綜合的治療。可調脈寬的鉺激光配以高能量的掃描器可以隨意選擇治療時的激光脈寬和積存的熱量。由于鉺激光波長2940nm,水吸收率較高,而血紅蛋白吸收較少,因此止血效果較差,以前在使用普通鉺激光操作過程中常因為創面不斷滲血影響治療。Profile鉺激光創新設計了超脈沖和長脈寬聯合輸出的剝脫-凝固雙重模式,更有助于凝血,簡化了操作、縮短了治療時間[7]。
鉺激光治療脂溢性角化病需要注意以下幾點:①治療前與患者充分溝通,明確告知患者有8~12周治療恢復期,期間治療部位可出現紅斑、色素沉著;②脂溢性角化病多發生于面部,操作時首先做好操作者和患者的眼睛防護,應使用防護眼鏡和護眼罩防護;③根據病灶面積大小和深淺,設定剝脫參數,一般可選能量10~12.5J/cm2,能量過高易造成總剝脫過深。在操作時應嚴格控制功率、頻率、劑量的輸出,切記寧淺勿深,以免損傷真皮層;④建議治療過程中盡量選擇單純剝脫模式,而減少選擇剝脫-凝固雙重模式,從而減少出現過度炎癥反應性色素沉著;⑤術后囑患者切勿過早自行揭去痂皮而影響上皮組織修復,并保持局部清潔干燥,脫痂后注意防曬3個月。
[參考文獻]
[1]林 輝,韋文朗,梁桂枝,等.Q開關532 nm激光治療脂溢性角化病的體會[J]. 中華醫學美學美容雜志,2010,16(6):419-420.
[2]丁徐安,袁定芬.光學治療脂溢性角化病的進展[J].中國激光醫學雜志,2010,19(2):123-126.
[3]關 斌,孫志文. 果酸、半導體激光、Aurora全功能E光、2940 nm鉺激光聯合治療尋常性痤瘡156例[J].中國激光醫學雜志,2010,19(5):303-306.
[4]黃祥玉,李世榮,魏 紅.鉺激光治療脂溢性角化病117例的療效觀察[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10,21(6):333-335.
[5]周展超,吳余樂.皮膚美容激光[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0:64-76.
[6]Goldman,M.P 主編,李勤,余文林,苑凱華譯.皮膚與美容激光外科[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9:160-169.
[7]黃 海,張建平,王朝暉,等.鉺激光治療瘢痕114例分析[J].中華皮膚科雜志,2010,43(2):131.
[收稿日期]2011-12-19[修回日期]2012-02-29
編輯/李陽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