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學》編輯部
【編者按】:終于,《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版)》(以下均稱“2011版新課標”)千呼萬喚始出來?!?011版新課標”是經(jīng)過長達十年“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才磨練出來的課程改革文件,其中既有對前期課改的繼承與發(fā)展,也有許多的修改與完善,各種教學的思想和理論融合其中,因此,就有著它很難讀懂的一面。為此,我們邀請了參加過課標修改的部分專家,以及沒有參加過課標修改但卻始終關注這個工作的學者一起來進行討論,以求幫助基層的教師們更好地認識“2011版新課標”、理解“2011版新課標”。本期參加討論的專家學者有:中國教育學會體育衛(wèi)生分會理事長、原教育部體衛(wèi)藝司司長宋盡賢、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毛振明、人民教育出版社體育與藝術分社社長耿培新、北京體育大學教授賴天德、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衛(wèi)藝中心主任吳鍵、副研究員于素梅等。
宋盡賢(中國教育學會體育衛(wèi)生分會理事長)
伴隨著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版的頒布,廣大學校體育工作者開始認真學習和討論。在我們這次討論之前,我想先談談課程標準與體育課程改革,這樣有利于我們學習理解新頒布的課程標準,更好地指導工作實踐。
一、應該關注哪個學段的課程標準
首先,大學不需要國家統(tǒng)一的課程標準,這是由大學教育的特點決定的。公體不需要,是由大學生的這個年齡段的生理、心理特點決定的;體育專業(yè)也不需要,大學教育是專業(yè)教育,不同學校的同一專業(yè)應各有特色。
其次,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到一定程度,高中也不應該有全國統(tǒng)一的課程標準。
再次,對于學前教育,現(xiàn)階段不可能有,將來也沒有必要。
最后,只有義務教育階段需要、也必須有(我國、現(xiàn)階段)課程標準,而且是國家標準。2001制訂課標實驗稿,把高中階段與義務教育階段放在一起,很多人都不同意。
二、義務教育階段為什么必須有統(tǒng)一的課程標準
1.義務教育是一代人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塑造合格公民的奠基工程。中央七號文件指出:“青少年的體質健康水平不僅關系個人健康成長和幸福生活,而且關系整個民族健康素質,關系我國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
2.適應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要求。幾十年來,從“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到中長期規(guī)劃明確提出“人力資源是我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第一資源,教育是開發(fā)人力資源的主要途徑”“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fā)展,尊重教育規(guī)律和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努力培養(yǎng)造就數(shù)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shù)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數(shù)以億計這里是指接受義務教育的全體學生。
3.由“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通過“和平發(fā)展”達到中等發(fā)達水平,要求我們更要重視義務教育——強制教育階段。一代人和個體、國家前途與家庭利益是息息相關的。
三、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課程的主要目標是增強學生身體健康
1.“三維健康”“四維健康”的實現(xiàn)是義務教育階段所有課程的總目標,努力實現(xiàn)由學科特點決定的各門課程任務與科學分工。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課的任務主要是增強學生身體健康。
2.人體生理學的客觀規(guī)律決定了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課程的主要目標是增強學生身體健康。
四、深化課程改革必須做好的幾項工作
1.實現(xiàn)地方管理為主。
2.課程教學與陽光體育有機結合——學校課程計劃。
“陽光體育的內涵與實質是新時期一個引領學生走向健康的系統(tǒng)工程”;“陽光體育”不是“零起步”,是對“過去的總結和深化”;校內、校外一切體育活動是“陽光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陽光體育”則是對新時期學校體育的新的質的要求和向往。
3.重視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4.遵循文化教育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律。
5.探索制定小學、初中體育課程各項目的教學要求和標準。
※※※※※※※※※※※
耿培新(人民教育出版社體育與藝術分社社長)
去年底教育部頒發(fā)了《關于印發(fā)義務教育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通知》,同時印發(fā)了義務教育階段19個學科的課程標準,這是我們期盼已久的事情。如何看待2011年版課程標準?首先應該弄清楚由國務院教育主管部門頒發(fā)的課程標準是個什么性質。不明確課程標準的性質是什么就很難把它定位好,定位不好在貫徹落實的時候就容易走樣,因為貫徹落實課程標準牽扯到如何執(zhí)行,如何操作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必須明確課程標準的性質。
《按照義務教育法》的規(guī)定:“國務院教育主管部門應根據(jù)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需要和兒童、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狀況,確定義務教育的教學制度、教學內容、課程設置及審定教科書”。在《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中規(guī)定:“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在本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具體組織、管理本行政區(qū)域內實施義務教育工作”,又規(guī)定:“實施義務教育的學校必須按照國務院教育主管部門發(fā)布的指導性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省級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教學計劃,進行教育教學活動”。根據(jù)法律的規(guī)定,教育部依法制定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學科課程標準,地方教育主管部門負責具體組織、管理、實施,學校據(jù)此進行教育教學活動。
由此看來,國家教育主管部門頒發(f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是一件依法制定的帶有法規(guī)性質的指導性文件。它是編寫和審定教材、進行教學組織管理、開展教學活動和衡量義務教育質量的基本依據(jù)。
為什么說課程標準是帶有法規(guī)性的指導性文件,這要搞清楚什么叫標準。1988年12月第七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的《標準化法》規(guī)定,標準是為了在一定范圍內獲得最佳效果,對活動及其結果規(guī)定共同的和重復的使用規(guī)則、導則或特性定義的技術規(guī)范或者其他精確準則的文件。包括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yè)標準四級。其中行業(yè)標準由國務院有關行政部門制定,有關國計民生方面的標準具有法律屬性,是在一定范圍內通過法律、行政法規(guī)等手段強制執(zhí)行的標準。而通過經(jīng)濟手段和市場調節(jié)自愿采用的推薦性標準不具有強制性,任何單位均有權決定是否采用,違反了推薦性標準也不構成法律責任。
由此可見,《課程標準》不是推薦性的標準,而是事關二億多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帶有一定強制性的《課程標準》,具有一定的法律屬性,是教育部依法制定、帶有法規(guī)性質的指導性文件,是國家保障全體中小學生身心健康、在體育與健康方面應該達到的基本標準。
弄清楚了《課程標準》的性質,我們怎樣理解它的指導性呢?指導是“指點引導”的意思。是不是說國家城鄉(xiāng)差距很大,用大統(tǒng)一模式解決不了各地、各校實際存在的復雜問題?用這個理由說《課程標準》是國家指點引導的推薦的標準是不合適的。如果這樣理解《課程標準》的性質,任何學校和教師就都有權決定是否采用國家指點引導的《課程標準》,教學實踐中我想怎么執(zhí)行就怎么執(zhí)行,出了問題我也可以不負責任。事實并不是這樣的。我們經(jīng)常聽說因為體育課出了一點意外傷害事故,學校領導、上級教育部門甚至家長、媒體都要問你上體育課的依據(jù)是什么?如果教師不按照《課程標準》、不按照國家依法審定通過的體育教材上體育課,學生受傷是屬于意外傷害事故還是責任事故就很難判斷,上了法庭底氣也不足,因為你上課沒有執(zhí)行教育部依法制定、帶有法規(guī)性質的《課程標準》。另外,《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規(guī)劃綱要》提出提高教育質量的工作方針,也是要通過各級教育行政或教研部門、校長依據(jù)《課程標準》進行教學質量評價、督導檢查體育教學。因此,簡單地說《課程標準》是指導性的文件,在法理上很不充分。如果我們正確地理解《課程標準》是教育部依法制定、帶有法規(guī)性質的指導性文件,是國家保障全體中小學生身心健康、在體育與健康方面應該達到的基本標準,貫徹執(zhí)行起來就不是隨意的,而是創(chuàng)造性地、努力貫徹執(zhí)行,在保證全體中小學生在體育與健康方面達到國家基本標準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發(fā)展不平衡等差異,發(fā)展好的地區(qū)和學校可以提高標準,發(fā)展還不太好的地區(qū)和學校要經(jīng)過努力達到國家基本標準。
教育部頒發(fā)的2011年版《課程標準》汲取了課程改革十年以來的經(jīng)驗和教訓,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正確理解了《課程標準》的性質。課程性質部分在2001年版的基礎上明確了“以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內容”這句關鍵的話,而且用了“四個強調”,即強調課程的基礎性、強調課程的實踐性、強調課程的健身性、強調課程的綜合性。指出了“用什么內容和方法達到什么目標”。我為什么提出要理清《課程標準》的性質,不能認為《課程標準》只是一個指導性文件,各地參照文件精神做就可以了,十年課改實踐證明,最大的問題是課程內容的泛化,老師頭疼的也是這個問題,不知道如何選內容。這次修訂《課程標準》根據(jù)十年課改實踐充實了課程內容,使地方制訂《課程實施方案》和學校制訂《課程實施計劃》,教師制訂教學工作計劃和上體育課就有了抓手。2011版《課程標準》在規(guī)定性方面大大加強了。但如果和《教學大綱》相比,規(guī)定性不如《教學大綱》。近些年有一種說法,認為《教學大綱》是大一統(tǒng)、規(guī)定過死,要求全國都一個樣。這是一種不夠客觀的說法。實際上“統(tǒng)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一直是建國以來制定課程內容的重要原則,到1993年版和2000年版的《教學大綱》,小學必修內容是70%,選修內容是30%,高中必修內容是50%,選修內容是50%的,而且必修內容里面又有必選、任選、限制性選修。這樣做就是為了保證國家對中小學生在體育方面有一個基本的要求,規(guī)定出幾個最基本的內容和考核標準,各地和學校有很大的空間選擇適合本地或學校實際情況的教學內容?!督虒W大綱》在課程內容構建和指導體育教學方面的經(jīng)驗是值得肯定的。現(xiàn)在,我們修改2001年版《課程標準》仍然需要肯定它的歷史貢獻,在此基礎上找出它的不足,充實、完善、繼承、改革、創(chuàng)新、發(fā)展。這次修訂課程內容在田徑類、球類、體操類、游泳與冰雪類、武術類和民族民間體育活動類這六大類內容,要求各地和學校都要執(zhí)行,而具體在田徑類的跑跳投中教什么內容等等,給地方和學校以很大的選擇空間。這體現(xiàn)了國家規(guī)定與各地選擇的指導性與靈活性,符合我國基礎教育管理體制和三級課程管理的要求,是適合國情的選擇。
我理解《課程標準》不是推薦性的標準,是教育部依法制定、帶有法規(guī)性質的指導性文件,帶有一定強制性,是國家保障全體中小學生身心健康、在體育與健康方面應該達到的基本標準。但是它和三級課程管理不矛盾,地方教育主管部門負責具體組織、管理、實施,學校據(jù)此進行教育教學活動,負責實施課程?!墩n程標準》為各地和學校創(chuàng)造性地實施課程給予了明確的指導,既規(guī)定了目標、內容,也提出了實施建議。
課程改革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課程實施,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所以課堂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的應有之義。課程改革方案一經(jīng)確定,課堂教學改革就成了課程改革的重頭戲。從這個意義上講,課堂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的一場攻堅戰(zhàn)。因此,各地各校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制訂好《地方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方案》和《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計劃》就成為學習貫穿《課程標準》的基礎環(huán)節(jié),而唱好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和內涵這部重頭戲,是貫徹《課程標準》的關鍵所在。
※※※※※※※※※※※
賴天德(北京體育大學教授)
如何理解新修訂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總的來說我認為是要弄清楚,2011年版較之2001年實驗版作了哪些修改?為什么要這樣修改?具體說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深入的學習、領會,以求對新課程標準有一個全面深入的理解。
首先,要明確《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是一種什么性質的文件
我完全同意耿培新先生的觀點: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是一種法規(guī)性的文件。它與《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性質有所不同,《指導綱要》是一種指導性的文件,較之《課程標準》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因為,基礎教育較之高等教育共性大于個性?;A教育《課程標準》是根據(jù)學校教育與體育方針、基礎教育培養(yǎng)目標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制定的。它是國家對學生課程學習的基本要求,是國家意志的體現(xiàn)。因此《課程標準》各地各校都必須貫徹執(zhí)行,它是我們課程管理、課程實施、組織教學與評價學生體育學習的基本依據(jù)。也許有些地方或學校,暫時受到課程資源的制約,一時還難以完全貫徹執(zhí)行《課程標準》,但這并不能改變《課程標準》的性質,而是要求他們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逐步貫徹執(zhí)行《課程標準》。
其次,應當了解制訂與修訂《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社會背景
了解制訂與修訂《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社會背景,有利于我們更加深入認識與理解《課程標準》。我認為如下幾點值得我們注意:
1.社會發(fā)展對人才培養(yǎng)提出的新要求;
2.世界教育與課程改革的發(fā)展趨勢;
3.我國學生體質健康與體育素養(yǎng)的現(xiàn)實情況;
4.《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與《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的頒發(fā);
5.十年來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實驗積累的經(jīng)驗與發(fā)現(xiàn)的問題。
第三,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作了哪些重要修改?為什么要作這樣的修改?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修訂稿比實驗稿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和進步。我認為有以下幾點特別值得我們關注。
1.對課程性質的表述更加完善
修訂稿對課程的性質增加了兩句話。一句是:“以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內容”。這句話很重要,它是課程本質屬性的主要體現(xiàn),說明體育課程到底要學什么,它與文化課程的區(qū)別是什么。另一句是:把原來“以增進學生健康為主要目標”改為“以增進學生健康,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為主要目標。”這句話也非常重要,它揭示了體育課程的根本目的,體育課程與其他體育現(xiàn)象的根本區(qū)別。
在課程性質中,還明確提出了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四個特性,即“基礎性、實踐性、健身性與綜合性”。這對我們深入理解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性質,保證課程與教學改革的健康深入發(fā)展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2.對課程理念的論述更加全面了
例如:對課程理念(二)“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yǎng)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補充了:“重視對學生進行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和責任感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刻苦鍛煉的精神?!边@種補充對克服體育教學中興趣至上的片面性是有重要意義的;又如對課程理念(四)“關注地區(qū)差異和個體差異,保證每一位學生受益”中明確指出“在保證國家課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據(jù)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及課程內容,因地制宜合理選擇和設計教學內容,有效運用教學方法和評價手段……”而不是只強調地區(qū)與個體差異,而置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而不顧。
3.加強了對課程實施的指導
新課程標準在課程實施方面,對學習目標的設置、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對學生體育學習的評價;教材的編寫;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等,都提出了更加具體的建議,加強了對課程實施的指導性。
此外,附錄1對制定《地方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方案》和《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計劃》也提出了具體的更便于操作的要求;附錄2對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提供的案例,對基層體育教師如何科學整合學習目標與處理好知識技能學習與能力培養(yǎng)的關系,也有很好的啟示。
總之,新修訂的課程標準比實驗稿更加完善了,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和進步。當然這并不是說新修訂的課程標準就十全十美了,仍然也還有一些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地方。例如,作為基礎教育的課程標準,對課程內容的規(guī)定性就顯得有些不足?!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提出要“確定不同教育階段學生必須掌握的核心內容”,而我們新修訂的課程標準在這方面雖然做了一定的努力,但體育與健康課程到底要讓學生必須掌握哪些核心內容,仍然沒有作出明確的規(guī)定。這就需要由《地方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方案》來加以解決。又如,多元學習評價理論在評定學生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成績時如何運用等,也都有待于在今后的課程教學實踐中作深入的探討。
新修訂的課程標準剛剛頒布,還沒有來得及進行深入學習,談點個人的粗淺認識,不一定完全正確,主要是和大家一起學習討論。
※※※※※※※※※※※
毛振明(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院長)
“11版新課標”終于頒布了,它將是指導我們進行新課改的最高指導文件,也是具有法規(guī)性的文件。今后我們怎么學習、領會并執(zhí)行它呢?我認為,首先要知道“11版新課標”和過去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版)》(以下均稱“實驗版課標”)在編寫的初衷上有了哪些新變化。我想先談談過去“實驗版課標”遺留下來的幾個問題,這些問題也是在前一階段體育課程改革中大家普遍反映的幾個熱點。
第一,文件的性質
第八次課程改革用“課程標準”,而不是延用了幾十年的“體育教學大綱”的名稱來稱呼國家的教學文件,這本身就帶來了基層教師對這個文件性質理解的難度。在新課改剛開始時,每個人都在想這個“課程標準”和過去的“體育教學大綱”有哪些本質的不同,這個疑問分散了許多改革的精力。如果按字面理解,“課程標準”是標準,是一個有準度的到達點,實際上是體育的基礎學力要發(fā)展到哪兒,教知識教到哪兒,教運動技術教到哪兒,發(fā)展學生身體發(fā)展到哪兒,培養(yǎng)學生的心智、意志品質、道德情操到哪兒的到達點的問題。這個到達點應該是由一個狀態(tài)描述來表達的,最好是由一個可以用量化的操作性狀態(tài)描述來準確定義出來的,這應該是我們用“課程標準”這個名稱的本意和初衷。而“體育教學大綱”,從字面理解則更多的是一個內容的體系,是教學的基本內容的體系,它指向的不是到達點,而是達成終點所必須有的內容。其實兩者是異曲同工的:“體育教學大綱”是看到了目標后,用目標來反推到內容;“課程標準”是想說“無論是什么內容,我們都必須到達這里!”從“體育教學大綱”到“課程標準”的變化應該就是“更瞄準了體育課程的最后到達點”,同時也隱含了體育教學內容將有更大的彈性,并通過這個彈性來適應中國這樣一個地域比較大、經(jīng)濟發(fā)展很不平衡的現(xiàn)狀。但是,從此產(chǎn)生了具有連鎖性質的課程基本問題:即(1)課程標準制訂出來了,那么內容的體系要不要確立?(2)如果在國家層面不宜確定內容,那么需不需要在省的層面予以確立?(3)如果在省的層面也不宜確立,那么要不要在更小的地區(qū)確立內容體系?過去幾年,我們似乎在這方面思考很不充分,因此前一階段的改革是“課程標準只是在努力設計到達點而放棄對內容體系的設計”,而且目標體系設計得也很龐大而粗糙。當然,一個目標體系能否設計得好依賴科學研究的基礎,依賴于時間的積累,依賴于各學者經(jīng)驗之間的磨合,更依賴于與教學實踐的互動,對原課程標準的問題,我在此不多加討論,只是想說要達到編制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課程標準,我們還有很長的路。
第二,“實驗版新課標”混淆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關系的問題
“實驗版課標”里有一個很怪異的用語,就是所謂的“內容標準”,這個詞很讓人費解,估計是由不良翻譯而來(這次“11版新課標”終于在最后階段給改掉了,改成了“課程內容”)?!皟热輼藴省钡降资莾热?,還是標準?課程標準和內容標準的區(qū)別在哪里?這是“實驗版課標”的表述體例乃至文件性質讓人難以讀懂的根源(現(xiàn)在“11版新課標”依然是“內容標準”的體例,問題依然存在),目標、內容和標準依然混淆在一起。比如,“學生應該達到……”既像是描述著“要達到的狀態(tài)”,也像是一個要求,其中有的又有內容,目標混著要求,要求帶著內容,內容映著目標,就是這樣一個讓人費解的體例,引起基層教師在理解內容、目標和要求各方面的混亂。
第三,體育教學目標在明顯的泛化
有人統(tǒng)計“實驗版新課標”有240多個“學生應該達到”,每個都可以理解為目標,這就造成了體育教學目標的明顯泛化,而體育教學目標的泛化又使得運動技術學習和身體鍛煉這樣的核心目標被大幅度地虛化和淡化了。
第四,“實驗版新課標”對體育教學內容的指導的完全放棄和回避
“實驗版新課標”把目標、內容、標準混在一起,加上把所謂的三維健康的東西不加篩選地引入課程的目標,使得“實驗版新課標”都是在描述目標,而在體育課中我們應該教什么運動技術、教多少運動技術、提高哪些方面的身體素質、教會學生哪些鍛煉身體的方法等等指導和建議被壓縮為“較好地掌握1-2項田徑技術”這種幾乎沒有任何指導性的短句。可以說國家教學指導文件完全放棄了對體育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更不用說規(guī)定性了。
第五,“實驗版新課標”對體育課程的主要功能以及體育課程功能的局限性缺乏冷靜的分析,也沒有形成正確的認識
體育課程主要要完成什么任務、能完成什么任務、不能完成什么任務、不應完成什么任務等都缺乏思考。結果體育的主要目標被龐大的、奢望的、想當然的目標體系所淹沒,好像體育課什么都能做,什么都應該做,其實這是不正確的,也是不冷靜的。
第六,教學要求的某些偏頗
在“實驗版新課標”中似乎更強調了對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新性、自主性的關注,強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以學生學習為主體,但卻對同樣重要的教育性、規(guī)定性、強制性、基礎性、基本性、磨練性等卻明顯地予以忽視和淡化。
第七,具體教學方法的概念模糊
“實驗版新課標”在匆忙中,隨著其他學科的課程改革,也提出許多新的教法概念,如“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等“新的學習方式”,并明顯有用“新的學習方式”來替代“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的意向。其實,“學習方式”和“教學方法”根本不是同一層面的問題。新的學習方式只有概念,而新的學習方式如何,應用在班級授課的體育教學中,其步驟和操作方法如何應該說幾乎沒有解說,偶爾有些也多有錯誤?!皩嶒灠嫘抡n標”還提出了“主題教學”,過度強調了“情景教學法”,這些都在過去的體育課改實踐中發(fā)生了問題。
第八,評價的問題
由于“實驗版新課標”放棄了對體育教學內容的指導,因此沒有具體教學內容的“實驗版新課標”中也就沒有了制定學業(yè)評價的基本依據(jù),由于沒辦法像過去那樣編訂對體育課學生學習程度進行量化評價的方法。所以過去體育課考核方法和評分方案被一次性地全部放棄了,于是“體育課成績考核”的具體方法和定量標準成為了籠而統(tǒng)之的“課程評價”的理念和要求。
綜上所述,“實驗版新課標”文本本身有著不少問題。當然,體育課改的問題不全都是由文本的問題所引起的,許多問題是對文本的不正確理解以及來自各方面的誤導所引起的。但是,再修訂“實驗版新課標”時,還是應該先盯住文本本身的問題加以糾正和完善的。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這些糾正并沒有進行得很徹底,為了顧全大局,也不得不放棄了對有些不足的糾正。這次“11版新課標”在文本方面的改進簡單說有如下幾點:
第一,課程的性質和文件,這次明確地提出了各省要編訂《地方的體育與健康實施方案》和《學校的體育與健康課程計劃》。而且,對其中的內容做出了相當明確的規(guī)定,這一點對過去的課程標準文件的缺陷進行了一點彌補。以前提出過,但是就一句話,但現(xiàn)在是明確地提出了建議,但是還是建議,其實不應該是建議,應該是備案。
第二,將“內容標準”改為了“課程內容”。過去的“實驗版新課標”一直有內容和目標混淆的邏輯缺陷。過去的課標主體部分一直叫做“內容標準”,讓人不得要領,修訂過程中多次有專家提出修改,但有專家一直在堅守,此次直到最后專家評審時才做了最終的改變,這就比原來前進了一大步。但是只改這四個字還是沒什么用,因為體例還不是“課程內容”的體例和內容,如果,在當時修訂的時候就予以改正,估計“11版新課標”的體例也就變了。比如“運動參與”就不是課程內容了,這是有進步但更有遺憾的地方。
第三,目標的精煉。目標的泛化是“實驗版新課標”的明顯缺陷。在這次的“11版新課標”中,在目標壓縮和提煉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也為體育老師在目標理解方面提供了更多的方便,也具體了很多。
第四,教學內容的指導比過去具體多了,但實際上這些內容還是建議性的,但是比過去的內容指導要清晰。
第五,對體育課程主要功能局限性在課程的描述中做了強調,“體育與健康是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健康知識、技能、方法為主要內容”,這個描述很重要,能糾正淡化運動技術教學的錯誤思想。
第六,在教學指導方面的描述更加科學?!?1版新課標”在強調學生主動性、創(chuàng)新性的同時,也強調了基礎性和規(guī)定性,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的提倡也更加穩(wěn)妥,去掉對“主題性教學”“情境教學”的不恰當?shù)膹娬{,課程資源開發(fā)的內容也更加符合實際。這些實際上都是在把過去一些不準確的說法和不確切的理論加以糾正的結果。
第七,體育教學評價方面?!?1版新課標”更多地強調了要對運動技能、體能進行評價,這個要求明顯地加強了。但是,由于教學內容的不確定和不具體,因此在課程標準的層面,對具體的學習成果和教學情況進行評價的方法,還是一個粗略的,或者叫以一個定性評價為主的評價思路,還不是方法的層面,實操性和指導性都很差,在這一方面,遺憾很多。
※※※※※※※※※※※
吳鍵(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衛(wèi)藝中心主任)
今天我是第一次看到2011年版課程標準的正式出版文本。初步瀏覽,發(fā)現(xiàn)這次修訂版有了比較大的改變??偟目捶ǎ姓n標從高空向地面降落的感覺,課標開始“食人間煙火”了。實驗版課標,過于強調“頂天”,遠離了中國學校體育的實際;這次的課標有“立地”的明顯跡象,從“好高騖遠”變得比較“腳踏實地”。
初步瀏覽,第一反應,感覺有新意的地方,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面:
第一個方面是目標與內容的一致化
2011年版的課程標準,改變了原有課標目標體系繁雜、不可操作的情況,一是使得目標表述簡約了,刪繁就簡;二是將目標和內容結合起來,將目標轉化為可以評價、可以觀察的內容,目標和內容結合緊密。
課程的編制,要依據(jù)一定的原則和邏輯,一般地,有所謂目標為本、概念為本、內容為本。根據(jù)體育教學現(xiàn)實和體育學科的特點,現(xiàn)在這種目標和內容趨于一致的處理方法符合實際。
第二個方面是領域的劃分集約化
正如本人強烈建議的一樣,2011年的課程標準,將原來實驗版課標中“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兩個領域合并為一個領域,盡管從科學的角度看,這似乎不符合邏輯,但是,這種改變符合體育教師的知識儲備,更符合教學的實際。有時候,刻板的所謂科學性將遭遇不可操作性的挑戰(zhàn)。事實上,在體育教學實際中,一項教學內容的實施,很難區(qū)分是促進了學生生理發(fā)展還是心理發(fā)展,更遑論是促進了心理健康還是社會適應。這是需要研究的事。對于一線的體育教師而言,最好的做法是課程設計者提供平衡營養(yǎng)的“菜譜”,教師開好“飯館”“做好飯”讓學生吃下去。當然,要根據(jù)學生的基本情況,有所增減。
第三個方面是評價方法的清晰化
與實驗版課標相比,評價的修訂顯然是下了比較大的功夫??傮w上感覺是,2011年版的課標向可執(zhí)行、可操作性前進了一大步。一是評什么清晰了,二是評的方法簡單了。
實驗版課標的評價設計,出發(fā)點很好、很理想、很科學,但是實踐性不夠,與繁瑣的目標體系呼應,設計的評價體系、方法實在是過于復雜。盡管還是強調定性、定量評價相結合,終結、過程評價相結合的原則,似乎沒有多少改變,但是,“評價要點”的設定,特別是“評價方法舉例”的設計,增強2011年版課標實用性。
以上是對2011年版課標的直覺感受,是好的方面,下面談的是對課標有待進一步改進的地方的認識。
實踐證明,任何標準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應該到實踐中去接受檢驗。同時,隨著教育和學校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不斷完善,以“可執(zhí)行”這個尺度來衡量2011版的課標,還有許多問題沒有解決。
第一,實驗版課標的不足之處,是提出“目標引領”和目標虛無,與此前的《大綱》比,跨越太大,使得教學內容“空心化”,廣大體育教師感覺“一腳踏空”,無所適從。現(xiàn)在內容回歸,但是內容的邏輯性如何?還看不出來。
第二,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的目標確定,仍然感覺距離科學界定和學生實際都有距離。比如,社會適應的核心內容“個性”“社會性行為”等就沒有涉及。
第三,評價還是不能滿足需要。首先,課標沒有一個整體的課程評價標準,評價要借助《國家體質健康標準》的指標等等。其次,技能的評價遠遠沒有達到可以操作的程度,也沒有給出思路。再次,有關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的評價更是隔空打牛。
總之,2011年版的課標,距離現(xiàn)實和今后發(fā)展趨勢,無論是在學理基礎和現(xiàn)實基礎方面都還有改進、提高的地方。當然,這種提高是要建立在研究水平的提高上面。
※※※※※※※※※※※
※※※※※※※※※※※
于素梅(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衛(wèi)藝中心副研究員)
作為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學習者來講,我看到了新版本課標還真的發(fā)生了不少的變化,下面我著重談一談學習后的心得和未能理解的幾個方面:
第一,對具體文本內容的理解
當然,難以面面俱到,我主要談談看到和感受到的幾個關鍵點。
一是從十個“動詞”看要求?!读x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提出的課改要求新課程干什么?《課標》前言的引言部分明確且連續(xù)用十個關鍵的動詞包括“準照”“強調”“突出”“構建”“重視”“注重”“引導”“增強”“培養(yǎng)”“促進”等,高度概括了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要求和方略。一線教師看到這些應該都能夠明確課改方向和要求。
二是從三個“主要”看定位。有人或許會問,體育課名稱由過去的“體育”變成了“體育與健康”,作為一門課程,體育與健康課程究竟是什么樣的課程?如何定位它?新《課標》在前言課程性質部分明確提出了三個“主要”,即“主要手段”“主要內容”“主要目標”。明確說明,體育與健康課程是學校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內容,以增進學生健康,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為主要目標的課程。對比來看,實驗稿關于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定位就弱了點。如實驗稿中就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定位是“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中小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倍弑容^后發(fā)現(xiàn),新《課標》的表述很簡潔明了,更利于一線教師對新課程的把握。
三是從“五”變“四”消困惑。實驗版課改的課程標準中提出了五大學習領域,即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在課程實施過程中,一部分人錯誤地將這五個領域完全孤立來看,結果導致了有些人在設定教學目標的時候,就采用死搬硬套的方式從五個方面來設定,而且,當設定心理健康目標和社會適應目標的時候發(fā)現(xiàn)兩者似乎很難分開。而新版課程標準果斷地將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合二為一,由原來的五大領域,變成了四個學習方面。由此,難以區(qū)分的困惑也就自然消除了。不可忽視的是,新版課程標準已明確提出,“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四個方面是一個聯(lián)系的整體,各個學習方面的目標主要通過身體練習實現(xiàn),不能割裂開來進行教學?!?/p>
四是從重“學生”到重“學法”變觀念。通過比較兩個版本的《課標》發(fā)現(xiàn),單從四個方面所表述的課程基本理念上可以看出,2011版《課標》從課程基本理念上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從過去的“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完善成了“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幫助學生學會體育與健康學習”。實驗版表述中的“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提法,使部分教師偏面夸大了對其的重視程度,走向了極端。如出現(xiàn)過將學生看成上帝,教師看作導購員的說法;還出現(xiàn)過只表揚不批評的極端現(xiàn)象。修訂稿中英明地將這一表述改為幫助學生學會體育與健康學習,看似一句簡單的表述,實際上既隱含著觀念的轉變,也表明了“學會學習”才是學習型社會所不可或缺的教育。
第二,未能理解的內容
對于前一階段課改感觸最深的就是,關于目標的問題爭論較多,困惑也較大,包括我作為一個專門熱衷于研究體育教學的工作者而言,也同樣存在對實驗稿中關于目標的困惑,尤其是對名稱如此繁瑣、種類繁雜的目標該如何厘清;一線教師應該如何設定具體的教學目標;體育教學目標的寬度和深度該如何把握等問題一直未能搞清楚。欣喜的是,新版《課標》在學習目標上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我依然還存在一定的疑慮?;蛟S是目標問題的解決過難?還是我的理解不夠深入?在這里也談一談我的未能深入理解的方面吧。
首先,我未能理解的是關于目標表述的完整性問題。新版《課標》就目標問題做了重要的變更,無論從表述內容還是形式上,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但感覺有點遺憾,部分目標的表述更像是對教學內容的要求,而非目標。如課程目標部分第7頁中運動技能的目標的第一條是“學習體育運動知識”,如果將其作為目標的話,還應該有未表達出來的內容,也就是說,作為目標表述的話,是不是還不夠完整?因為,僅僅說“學習什么什么”缺少程度之分,學到什么程度,學習它是干什么的?都不十分清楚。因此,只將“學習體育運動知識”就作為一項目標,是不是還有待改進?
第二個方面是課程內容部分與課程目標部分對目標的表述不一致的問題。不知道是不是就應該不一致?還是應該一致而表述方式上有些欠缺?如課程內容部分關于各個水平的四個學習方面的內容、目標、以及評價要點和評價方法舉例。其中,各個學習方面下的黑字標題是內容還是目標?我個人有點理解不透,如果是目標它和下面的學習目標最本質的區(qū)別是什么?就拿水平一中的“身體健康”方面來說吧。前面在課程目標部分,確定的身體健康的目標是:1.掌握基本保健知識和方法;2.塑造良好體形和身體姿態(tài);3.全面發(fā)展體能與健身能力;4.提高適應自然環(huán)境的能力。而課程內容部分闡述身體健康的時候,分別把以上四個方面的目標以一個一個標題的形式呈現(xiàn)在課程內容部分,每一項標題下面又列舉了學習目標。如“掌握基本保健知識與方法”下面的學習目標是“初步了解個人衛(wèi)生保健知識和方法”,而且該目標如前所述,也感覺到未表述完整。僅僅將“初步了解個人衛(wèi)生保健知識和方法”就作為目標而沒有延伸到“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正確運用”,如果目標不放在應用里的話,體育教育關于知識方面就顯得只重知識而不重能力的培養(yǎng)。
以上是我對新《課標》的理解和未理解部分的個人看法,如有不當之處,還懇請大家多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