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彥斌
晉級制,就是把一個運動項目的成績按照由低到高的順序劃分成若干個等級,每個學生的初始成績在哪個級別范圍內,就定為幾級。該生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在下次成績測試時,由于本人刻苦訓練,該項目成績進步到了上一個等級,則就給這個學生晉級,反之由于該生訓練不努力,不會用腦訓練,該項目成績退步到了下一個等級,這時候就給這個學生降級。
晉級制是一種競爭機制,由多個任務不同的訓練周期組成,每個訓練周期時間的長短應根據訓練任務的不同而定。下面以甘肅省高考體育專業考試一般身體素質測試項目中的原地推鉛球為例,介紹我在體育訓練中實施晉級制的具體過程。
我所帶的34名高一年級體育專業考生,開學初的第一個訓練周期結束后,我對他們的原地推鉛球成績進行了測試,男生在7~10m之間,女生在5~7m之間,成績不理想。根據這次成績我對他們進行了等級確認,成績在5~6m之間的定為5米級,成績在6~7m之間的定為6米級,依此類推。如某個學生的鉛球成績是8.80m,該生鉛球就是8米級,男生成績在滿分12.60m以上、女生成績在滿分9.60m以上的定為最高級。分級辦法公布后,訓練的34名學生根據自己的成績都明確了自己的級別,在接下來的第二個訓練周期,我開始實施我的“晉級制”方案。
第一步,明確奮斗目標。每個學生在第一個周期成績測試后,都要根據自己的級別制訂第二個周期的奮斗目標,如6米級的,他的第二個周期的奮斗目標就是7米級。
第二步,成立互助小組。將34名訓練學生按鉛球技術的好壞和訓練自覺性的強弱分成兩兩組合的17個互助小組,使他們在訓練時既可以相互對推,便于組織教學;又可以在學習技術和提高原地推鉛球能力的練習中相互幫助、相互競爭。
第三步,學習原地推鉛球技術和提高原地推鉛球能力。互助小組成立后,我就開始教他們原地推鉛球技術,并穿插提高原地推鉛球能力的練習。這個過程中,當互助小組的一個成員在技術上出現問題時,另一個可以予以糾正;當一個訓練不主動時,另一個可以督促和鼓勵,使他們在互助中競爭,在競爭中互助。
第四步,重新晉級。通過一個周期的訓練,學生成績由于技術的改進和推鉛球能力的提高,大部分學生的鉛球成績或多或少都有了進步,這時,按照晉級制計劃,就要重新進行晉級的測試,測試的成績在哪個級別,就重新定為幾級,對于因自己主觀不努力或訓練時不動腦而成績下降的學生,就要予以降級處置。
晉級制的每一個訓練周期由以上四個環節組成。在一個訓練周期,互助小組的兩個成員是固定的,但到下一個訓練周期,就要按照互助小組成立的原則重新組合互助小組,達到使每個互助小組搭配更合理的目的。在不同的訓練周期,學習原地推鉛球技術的重點也不一樣,如剛開始的第一個周期,以學習握球、持球和原地正面推鉛球為主,而在第二個周期,就要以學習原地側向推鉛球技術為主。提高原地推鉛球能力的練習每個周期也不一樣,側重點也不同,應根據每個周期的訓練計劃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
案例:龐亮和張國昊是我帶的兩個訓練隊員,龐亮鉛球技術好,張國昊主動性強,第一個訓練周期結束后,龐亮鉛球測試的成績是8.70m,張國昊鉛球測試的成績是8.72m,成績不相上下,都屬于8米級;第二個訓練周期開始后,兩人自由組合成互助小組,在訓練的過程中,龐亮主動幫助張國昊提高原地推鉛球技術,張國昊督促和鼓勵龐亮增強訓練的主動性。第二個訓練周期結束后,重新測試成績時,龐亮的成績進步到9.02m,張國昊的成績進步到8.98m,按照晉級制辦法,龐亮晉級,升為9米級,張國昊不變。盡管兩人的成績都進步了,但這時這兩個同學的心態就完全不一樣了,龐亮晉級后,信心大增,張國昊沒有晉級,感覺自己和龐亮已不在一個級別上,于是主動找我談這次沒有晉級的原因,我抓住這個教育的最佳時機,給他分析了這次鉛球成績沒有晉級的原因主要在于他在訓練中不注重技術學習、不會“挺髖”和“挺胸”,鼓勵他在今后的訓練中一定要努力訓練,認真對待技術學習。在接下來的第三個訓練周期,我發現張國昊在推鉛球技術上開始下大功夫,經常和龐亮交流“挺髖”“挺胸”和 “撥球”等技術,不斷改進自己原地推鉛球技術,龐亮害怕張國昊在下一次測試晉級時超過自己,訓練時也更加努力了。到第三個訓練周期結束后的重新晉級測試中,兩人的成績都上了10m,晉升為10米級,達到了我運用“晉級制”調動學生自覺訓練、用腦訓練、提高成績的目的。
晉級制的好處:①讓學生在訓練時有明確的奮斗目標;②能使學生主動訓練,用腦訓練;③在訓練時能形成良好的競爭機制,使兩個互助小組成員之間既相互競爭,又相互幫助,從而能達到共同提高成績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