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樹東

11月的最后一個交易周,大盤進入恐慌殺跌階段,個股殺傷力體現的淋漓盡致。大盤有效跌穿2000點整數關口之后,市場情緒發生顯著逆轉,恐慌絕望情緒瘟疫般快速蔓延開來,利空消息滿天飛,輿論看空之聲一浪高過一浪。如果大家仔細體會,應該可以聞到見底的氣味。沒有人可以抵抗人性的弱點,更多地是靠經驗和直覺,在市場完全失去抵抗能力,任由空頭宰割之際,底部可能會悄然而至,行情在絕望中產生,在猶豫中發展,在瘋狂之中結束,這個道理恐怕誰都明白,但又有多少人能夠將市場情緒置身事外,清晰地看到市場的底部,可以肯定的說,沒有人可以做到。尤其在市場已經完全失去理性的時候,準確預測點位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市場的大多觀點是勢頭觀點,是跟著市場趨勢變化的,漲勢看漲,跌勢看跌。還有少部分比較極端或者另類的觀點,但這些觀點大多數是定性分析,難聽點說就是拍腦袋的觀點。這些觀點的發布者,目的無非有二,一是賺取輿論“眼球”,靠語不驚人死不休揚名立萬。二是利益驅動,也就是我們說的屁股決定腦袋。因此,我們對待極端的觀點,一旦察覺存在上述目的和傾向,基本上已經失去了參考價值。本欄之所以對股市輿情表達這些看法,就是告訴大家,不要被極端的觀點所困擾,回到正常判斷的軌道上來。
下周就將進入12月份的行情,總體上我們的觀點沒有改變,那就是大盤在12月將進入見底周期。市場所擔憂的中小板、創業板解禁高峰已經提前消化的差不多了,創業板指數創出了歷史新低,反應已經比較充分了。從市場邏輯上看利空真正到了兌現的時候,就已經不那么可怕了,這類似于利空出盡的道理。此外,市場擔憂的年底資金結算壓力也同樣如此,打算減持的機構不會等到12月25日年度會計結算日。
年初至今,大盤跌幅已經超過10%,繼續熊冠全球,A股總市值已蒸發1.6萬億元。自2月末的年內高點算起,至今已有超過4.3萬億元的市值消失殆盡,蒸發的市值相當于三個中國石油,四個工商銀行。目前A股估值水平已達到史上最低水平,甚至已經低于1664點時的水平。截至11月27日,A股整體市盈率11.7倍,2008年下半年時市盈率水平約為14倍。很顯然,市場的價值支撐體系已經不起作用了,有研究機構最新提出了“1600點論”,所依據的理由竟然是所有行業的市盈率水平都應該創新低,換句話說,把沒創新低的行業市盈率算到創新低,得出的結論是1600點,簡直匪夷所思,所謂的定量分析已經沒有了基本合理邏輯。
為什么研究機構如此悲觀,A股繼續熊霸全球,原因還是在于本欄上期報告所提出的本質癥結在起作用,這三大本質癥結是:供求關系、大小非減持和建立做空機制。也就是說,市場有“硬傷”,政策面始終不圍繞市場本質癥結解決問題,從而導致市場信心危機再度升級。目前市況應該說相當慘烈,大多個股基本上呈現直線跳水的走勢,已經屬于典型的股災。這與基本面和技術面沒有直接的聯系,甚至可以說是人為導致的股災,因為我們的制度不合理,因此,一個傳言就可以把一個板塊打得整體暴跌。
證監會本周連續兩次澄清市場傳言,但為什么不追查傳言來自何處?我們必須反思我們的制度建設是否能夠應付復雜的市場環境。當做空可以賺錢之時,為什么利空傳言如此之多?利益驅動使然!本周竟然傳來轉融券聯網測試再度啟動的消息,似乎向我們提示全面做空機制繼續在推進中,殊不知,除了銀行股外,現在可融股票相當緊俏,全面做空機制如果不停止,很可能將證券業推向絕境。要知道,現在的市場連基本的價值體系都撿不起來,人們不知道如何評價股票是否有投資價值,因為市場最大的籌碼持有者大小非,骨子里就把股市當做“套現場”,股價的瘋狂下跌依然不能抑制大小非的套現沖動,據最近一個月統計數據顯示,A股市場共有86家上市公司減持2.38億股,環比上升34.62%,涉及市值20.85億元。我想大家應該明白,為什么大小非才是價值投資的最大絆腳石,沒有制衡機制,市場價格體系根本無法真正建立,建立全面做空機制更是錯判形勢。
筆者認為,跌穿2000點會引發政策面的深刻反思,處理不好市場將存在崩盤的風險,現在崩盤和過去有極大的不同,過去市場體重很小,即使崩盤也很容易救得起來。現在股市可是20萬億的規模,一旦崩潰,不知道是什么境況,真不敢想象!因此,現在救市的迫切性要超過以往任何時候,市場已經出現局部崩潰的苗頭,這是十分危險的,政策面出手干預已經十萬火急,我們相信管理層有這樣的智慧和決心。
我們無法預知未來,但可以按照歷史的痕跡進行揣測,正所謂量在價先,我們主要從歷史著名底部形成過程中成交量的變化,來進行前瞻性的統計分析(見下圖)。我們首先判斷的是天量和地量的關系,大型底部天量和地量的關系一般是8-10倍,2319行情是6.6倍,所以底部級別是中級行情,目前成交量已進入到地量區間,天量是目前成交量的9.34倍,滿足地量的水平。
其次,歷史的統計規律表明,見地量當天,并不是地價,但地價的來臨并不遙遠(4-7天),如果這個規律依然起作用的話,大盤在12月中旬之前就會找到底部。即使下周成交再創新低,依然在兩周的期限之中。結合月K線周期分析上看,去年高點3067點調整至12月,正好21個月,屬費氏周期拐點,與地量規律形成共振。從催化劑上看,12月9日經濟數據的公布以及中旬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可能對市場做多動力構成提振。
展望未來,我們的確不能忽視全球流動性泛濫的大背景,中國概莫能外,最突出的體現是廣義貨幣量(M2)目前已經達到超過90萬億,這說明外圍是不缺錢的,那么這些錢都跑到哪里去了,債市和銀行理財!與股市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債市走了八年多的大牛市。目前債市和理財的規模分別達到25萬億和20萬億,只要存在小比例的資金分流進入股市,均對股市產生重大影響,為什么不進股市?還是對股市的制度沒信心。
不僅在中國,世界各國均在把凱恩斯主義發揮到極致,美國的QE3,歐洲、日本的量化寬松,流動性泛濫成為一種常態。誰也不會率先進行貨幣的去泡沫化,因為沒有一個央行愿意犧牲本國的需求,去平抑別國的通脹,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財富貨幣化與通貨膨脹相伴而行,世界貨幣總量越變越大,這對于股市而言,本身是一個非常有利的背景因素。 因為在超級泡沫的生成階段,必須讓金融體系保持充足的流動性,這已成為現代市場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條件。
與此同時,進入2013年,大小非的總量增加將會變得可控,減持壓力進入拐點,這將有利于恢復市場信心,重樹市場價格和價值體系。目前股市政策的表現十分關鍵,在市場失去理智,面臨崩盤危險之際,救市本身就是監管者的義務,這在成熟市場很常見,更何況是不成熟的新興市場。因此,政策面出手救市重要性和迫切性無需置疑,我們根本沒必要談救不救的問題,而更重要是考慮怎樣救以及救得起救不起的問題。
綜合而言,股市已經進入到加速探底的階段,市場已經充滿了非理性的殺跌特征,經驗上看跌勢已經進入尾聲。與此同時市場已經處在地量狀態,如果成交量不再萎縮的話,12月中旬之前見底的概率較大,經濟數據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能否成為見底的催化劑值得密切關注。熱點方面,李克強指出,中國已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但發展還很不平衡,尤其是城鄉差距量大面廣,差距就是潛力,未來幾十年最大的發展潛力在城鎮化。預計后市市場將圍繞城鎮化展開炒作,周五房地產板塊已經出現異動,宜密切留意。(作者系深圳國誠投資研發中心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