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林
A股的特色之一,就是“易生難死”。過去說,貓有九條命。在A股上市的ST類垃圾公司卻有十八條命,個個都是刀槍不入的金剛不敗之身。不論其經營業績多么爛,哪怕爛到只剩下一堆廢銅爛鐵,都照樣可以混跡于股市江湖十數年。監管當局奈何不得這些神仙,投機客對其愛恨交加,更多卻是依舊癡迷追捧與惡炒。
郭主席要在這些ST類公司的頭上動土,要對這些“不死鳥”開鍘問斬。自然是要重啟對績差公司的退市制度,包括創業板、主板和中小板。郭在6月29日宣布,(重新修訂后的)“新退市標準并不低,年底前肯定會有公司退市”。
郭氏這句話的具體含義是,在今年1月1日之前,已經暫停上市的垃圾公司(累計多達21家),如果其未能在今年12月31日之前恢復上市資格(須通過滬深證交所的分別逐一審核),將被終止上市資格。
這21大金剛分別為:*ST關鋁、*ST中鎢(中鎢高新)、*ST丹化(丹東化纖)、*ST創智(創智科技)、*ST大通(深大通A)、*ST銅城(銅城集團)、*ST朝華(朝華集團)、*ST北生(北生藥業)、*ST宏盛(G宏盛)、*ST遠東(遠東股份)、*ST方向(方向光電)、*ST金城、*ST炎黃、*ST廣夏、*ST武鍋B、*ST輕騎和*ST吉藥,以及尚未完成“股權分置改革”的S*ST聚友(聚友網絡)、S*ST恒立、S*ST天發(天發石油)和S*ST生化(三九生化)。“*”號之前的S符號,表示尚未完成股改。
即便簡單瀏覽一下這21家公司最基本的情況,也還會有一些新的發現:一、所有長期停牌的公司全部都在主板,中小板暫時一家都沒有。但后者也有一批爛公司,如綠大地等,現已戴帽更名為:*ST大地,與上面17家公司在名稱上無異,只是仍在交易中。創業板則規定,退市前不再實行長期停牌制度;
二、其中,3家在滬市,18家在深市。為何樣本數據分布得這樣偏離(深市太多、滬市太少)?值得疑問,是否為兩個交易所對長期停牌公司的判罰尺度有本質區別?
三、上述絕大多數公司的停牌時間都在3月至4月。僅有*ST廣夏是唯一的例外,在2010年的11月份停牌。每年3至4月是經注冊會計師審計的上年度財報發布期。其他的各季報無需審計,完全由上市公司話事、可隨意列報財務盈虧數據,故可信度較低。
四、2006年4月停牌迄今的公司有兩家:*ST恒立和*ST炎黃,這哥倆是目前A股最資深的績差問題公司。假如必須要捱到明年3、4月出2012年度財報時,才可最終見出分曉,則停牌將歷時7年!堪稱A股的一大奇跡和停牌最長的又一個新紀錄。之前的停牌時間最長紀錄是*ST中遼(現名萬方地產),2004年4月停牌,2009年6月復牌迄今,其停牌歷時近5年又2個月。
五、21家公司的停牌時間分布:2006年2家;2007年8家;2008年1家;2009年和2011-12年每年各2家,2010年4家。
對已經長期停牌的這21家公司,市場何時方可知道對其的最終判罰、包括是否判為極刑(退市)?一則,茲事體大,關乎郭主席改革新政的真實成效和監管當局的顏面。A股的退市制度,其實長期以來都有名無實的。2002年時,香港鐵娘子史美侖(時任證監會副主席)和時任證監會主席周小川,曾經聯袂“咬牙切齒”的推動爛公司退市,卻異常艱難,阻力巨大。結果實際僅有幾家公司退市后,便再不了了之。
二則,在滬深交易所對20家公司宣布極刑、或赦免(恢復上市資格)的具體時間,是在今年12月31日就會有結果。按兩大交易所的要求是,這20家公司需要按照規定程序和時間的規定(含須經各家董事會的決議和股東大會決議等必須的例行程序后),再向監管當局呈報各家的重大資產重組方案,經證監會相關部門的審核定生死,這些程序和事項都須在年底前完成。
各家的重大資產重組方案得以審核通過者,方有可能僥幸求得生存。否則,只能被處以極刑。但到目前為止,這21家公司為策劃和謀取其重大資產重組方案的努力異常艱困。過程千差萬別,卻還是可以看到,依然有四家公司,目前正滯留于退市懸崖的邊緣上,隨時可能跌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