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飛雪
在漲勢牛市,沒有人愿意探究股市漲跌的原因,只有在熊市跌時,才會有人問一問行情下跌的究竟。11月27日滬深兩市各個股指(包括中小板、創業板)均創新低,跌停個股也大面積出現,并且遠遠超過漲停個股。在某證券營業部里,有位股民看著自己深度套牢的股票不僅拍鍵而起怨天尤人發牢騷:都說中國GDP經濟增長率世界第一,為什么A股市場卻熊霸全球跌跌不休沒完沒了?
股諺曰:漲時重勢,跌時看質。目前滬深兩市處于下降通道趨勢,所以我們應該分析一下A股市場的內在價值質量。從這位股民的這句既顯得內行又分明外行的話看,則有必要對GDP和中國的GDP經濟增長率做一番辨析。經濟學意義或政府經濟統計部門的GDP,即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或經濟體在一個特定時間段內所生產的商品和服務的總和,這本來不應該有什么問題。但是,由于大眾傳媒長時間來的不完整、表面化、簡單化的解讀和描述,所以對社會大眾造成了誤導,以至于有人認為既然中國的GDP增長率世界第一,那么做為經濟晴雨表的股市的表現也應該很好才是。
對此,筆者要鄭重嚴肅地告訴你:這是天大的誤會、牽強的理解。中國近30多年來的經濟表現和成績確實舉世矚目,GDP增長率長期保持在10%上下的區間,但是要知道,這個約10%的GDP增長率所表示的主要是增量。
如果拿與增量對應的存量來做比較分析,其實中國的經濟體量遠非世界第一,具體來說,中國的經濟體量總和還遠遠低于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在大國中僅比俄、印、巴西多一些。還有,中國經濟的內在價值不高、質量也不夠優,這主要是由于中國經濟還處于產業鏈的低端,比如蘋果手機,中國有不少廠家為其生產提供零部件,而所賺毛利卻相當微薄,大部分利潤都被處于設計端、分銷端的美國人賺走了。GDP這個概念不同于GNP,GNP即國民生產總值,中國的GDP實際上也包括外國人在中國境內生產的的一部分商品和服務,并不全部是我們中國人的。
還有,中國經濟的運行成本相當巨大,煤耗、鋼耗、油耗、電耗等等遠大于其它發達經濟體。還有,中國經濟由政府及其國企主導,其浪費也相當驚人,制造了許多高投入、低產出甚或無產出的項目。總之,對中國的GDP增長率絕對不可高估,其內在價值質量也不容樂觀。
在西方發達文明社會和公共語境中,GDP增長率早已不是人們迷信的美麗動人神話,也早已不是證券分析師言必稱之的關鍵詞。GDP增長率僅僅是一種經濟統計指標核算體系,而不是衡量社會福利、國民幸福或社會整體滿意度的價值尺度,更不是好的恰當的經濟績效核算方法,它與資本金融證券市場的關系也是似是而非異常曖昧復雜。把GDP增長率與股指漲跌掛起鉤來,顯然有點離譜。
但我們的思考也不能從此一極端突然轉移到另一個極端,而認為股指可以脫離經濟孤立存在我行我素獨立特行。全面客觀地看,資本金融證券市場的表現其實是國內外政治架構、經濟形勢,以及歷史原因、未來預期、天災人禍(如戰爭)、自然地理環境氣候的全息反應,同時,它既反應明物質的作用和影響,也反應暗物質的作用和影響。
據宇宙物理學家的研究,宇宙中存在的物質大部分是暗物質。社會學家也早就指出,一個人所知道、接收的知識、信息遠遠少于他(她)所不知道的、沒有接收的知識、信息。所以筆者想借用宇宙物理學家的發現和社會學家的結論來說明,決定、主導、影響滬深兩市行情運行走勢的要素,不光是放在桌面上的或流傳于大眾傳播媒介上的東西,還有更重要的不為大多數人所知道的涌動于明波之下的暗流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