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勇
上周公布的OECD 全球領先指標9 月繼續下滑,但跌速已連續三個月放緩,其中加拿大、中國和美國已經出現企穩趨勢。根據OECD 領先指標領先工業生產3 個月的經驗,這意味著全球經濟四季度趨穩的趨勢已經確立。
作為預測經濟拐點的OECD 領先指標顯示,今年全球經濟一季度反彈,此后工業生產增速一路下滑,但9、10 月可能是全球工業生產增速開始筑底的階段。從絕對值來看,全球OECD 領先指標自今年2 月以來一路下滑,意味著今年一季度經濟反彈只是曇花一現,此后呈放緩趨勢;而從增速來看,主要經濟體OECD 領先指標增速的拐點在6 月,其中新興經濟體領先指標觸底更早,巴西年初觸底,而中國、俄羅斯的拐點均在5 月,這意味著全球經濟增速觸底的拐點在9、10 月,而新興市場對經濟企穩的貢獻較大。
從已公布的數據來看,10 月美國工業生產下滑0.4%,但一定程度上受到颶風sandy 的影響,剔除颶風的影響則基本持平;歐元區10 月工業生產環比下滑2.5%,這是2009 年1月以來最大跌幅,其中希臘創1995 年有記錄以來的歷史新低,德國也下滑2.1%;巴西工業生產10 月同比下滑約3%,而印度同比持平,中、英、西、意等國增速已經開始反彈,這基本驗證了近期工業生產筑底的跡象。
按各國在OECD 的GDP 所占比例作為權重,從各國領先指標對整體的貢獻來看,德國為首的歐元區、墨西哥、日本是對全球經濟最大的拖累,而美、英、澳正貢獻最大,對發達經濟體企穩有著重要作用。而從新興經濟體來看,東盟、巴西未來增長勢頭較好,而中國表現好于新興市場但仍有下行風險,而印、俄表現預計相對較差。
剛公布的德國11 月商業景氣指數也證實了這一觀點,在經歷了6 個月的連續下跌后,商業景氣指數反彈至101.4。從調查情況來看,企業較前期更滿意與當前商業狀況,而且對未來的商業發展也不再那么的悲觀。11 月制造業商業景氣指數雖然僅有-6.5,但這是該指數6 個月來首次上升。其中,對于制造業出口預期指數3 個月來首次轉正。另,11 月批發業商業景氣指數大幅上升,從-3.2 漲至4.9;11 月零售和建筑業商業景氣指數也較前期略有上漲,分別為-0.6 和-7.5。
德國3 季度GDP 環比增長0.2%,同比增長0.9%,與初值一致。海外需求拉動德國GDP 增長,三季度出口環比上升1.4%,進口環比上漲1%,凈出口對GDP 增長的貢獻0.3 個百分點,而國內需求對GDP 增量的貢獻為零。分細項看,3 季度最終消費和政府消費分別環比小幅上漲0.3%和0.4%;建筑業資本投資上升1.5%。但是三季度機械設備投資環比下降2%,庫存下降也拖累經濟增速0.3%。可見,德國商業景氣指數和GDP 上漲動力主要來自于海外需求。
根據德國領先指標,我們預計德國今年第4 季度GDP 雖能緩慢復蘇至0.3%,但仍有下行風險,不容過于樂觀。風險在于:一是因為美國財政懸崖問題可能影響德國出口增速;二是德國3 季度國內需求改善不明顯,投資依然疲軟;三是因為歐債危機仍存在很多不確定性,西班牙未來尋求救助將對德國經濟造成一定負面影響,企業及市場信心受損。
總體來看,我們認為,全球經濟四季度將出現明顯的企穩跡象,主要受到中國等新興市場的拉動,如果歐元區經濟能如期下滑減速,那么歐洲對全球的拖累減弱,這將加大全球經濟復蘇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