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子
大盤在跌穿2000點后將何去何從?下面通過回顧歷史上的底部構筑情況,并結合當前市場熱點以及消息面做簡單分析。
歷史上滬指幾次大的底部行情,分別是:
1、92年11月17日,滬指跌至386.85點開啟一輪上攻之旅,在93年2月16日1558.95點見頂,93年3月1日滬指大跌140.15點,此后便開始持續下跌。此次單邊下跌持續達17個月,直至94年7月29日325.89點,此次下跌緣于期間國內宏觀經濟偏熱、通脹壓力較大并引發宏觀調控,且伴隨A股市場實現了一次大規模擴容。
2、94年7月30日,證監會宣布年內暫停新股發行與上市、嚴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規模、采取措施擴大入市資金范圍等三項救市措施,證監會與有關部門共同出臺穩定和發展股票市場的措施,被認為是管理層第一次救市,從而引起股指8月上漲狂潮,8月1日股指跳空高開飆升33.2%,至9月13日最高1052.94點,短短33個交易日漲幅高達223.10%,完成A股史上短時間內最大幅度上漲。此后,隨著利好的逐步消化,市場展開二次探底行情,并在95年2月7日下探至最低524.43點,但“政策底”325點此后再未跌破。
3、96年初新一波大牛市發起,滬指從96年1月19日最低點512.83點啟動,至97年5月12日最高漲至1510.17點,不到半年時間暴漲997.34點。其后市場展開新一輪下跌,東南亞金融風暴以及99年5月8日發生的我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轟炸事件,國際局勢緊張,市場擔憂情緒加重,上證指數一路下跌,探出5月17日1047.83點新低。面對市場低迷,國務院批準實施《關于進一步規范和推進證券市場發展的六點意見》,并提出“改革股票發行體制、保險資金入市、逐步解決證券公司合法融資渠道”等政策建議,引發著名的“5·19”行情,至當年6月30日滬指最高升至1756.18點,漲幅達67.60%。此后市場展開二次探底,并于當年12月27日下探至最低1341.05點,同樣高于1047點的“政策底”。從99年底,滬指再度展開一輪上漲行情,并于2001年6月14日達到階段性最高點2245.43點。此后,監管層擔心股市繼續大漲將形成巨大泡沫,于是開始出臺擠壓泡沫的政策,包括國有股減持等利空,由此A股開始一輪大跌,出現一輪長達4年的熊市之旅。
4、05年6月6日998.23點之后,在股權分置改革的引領下A股出現了一輪大牛市。06年4月,滬指大漲10.93%,5月滬指再漲13.96%,宣告大牛市來臨,直至07年10月6124點方結束。08年,次貸危機爆發大背景下,加之由于當時國內經濟過熱,為抑制通脹,管理層開始緊縮貨幣,再者“大小非”傾巢而出,終于壓垮A股市場,滬指于08年10月28日創下1664點新低。11月9日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推出,加之09年信貸放松、流動性釋放,A股重新開始一輪反彈,09年前7個月,滬指連收7根陽線,最高漲至3400點之上。在09年瘋狂后,A股市場再融資和經濟下滑再度令A股低迷,并再度跌破3000點大關,2010年4月15日,股指期貨正式開始交易,結束A股長期以來只能靠做多盈利的模式,對A股近兩年行情也產生重大影響,A股市場交投逐步走向低迷。
歷史上幾次階段性牛市的形成和發展,與政策積極做多、國內外經濟基本面向好和資金面支持等因素密切相關,亦即俗稱的政策底、經濟底和市場底,雖然政策上口頭利好不斷,經濟上有企穩跡象,但我們前期分析過市場中長期供求關系未得到改善前,中長期下跌趨勢仍難以扭轉,近期還要面對年底資金面緊張的困境,短線而言1940點-1960點存在支撐,同時市場短期熱點主要集中在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表示“未來幾十年中國最大的發展潛力在城鎮化”涉及的主題投資品種如房地產(中江地產、萬方地產、順發恒業)、水泥建材(同力水泥、達剛路機)、基建鋼鐵(寧波建工、重慶鋼鐵)等以及甲醇汽車試點(華菱星馬)等個別熱點身上,持續性有待觀察且成交量放大有限,暫時只能看作破位后的一次反抽行情,較大的機會應該還是在年底或春節前才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