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洋
電池、手機和汽車是比亞迪的三駕馬車,而前兩項業務收入已遠超汽車收入。
誰也沒想到,一浪高過一浪的“蘋果”熱把近期比較低調的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再度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蘋果于1月中旬發布2012年度“供應商社會責任進展報告”,首次公布其156家供應商和生產合作伙伴的名單,在名單中出現了比亞迪公司的身影。
據接近比亞迪的人士透露,比亞迪一直為蘋果供應零件,并非最近才開始,只是一向恪守雙方的保密原則,沒有對外公布而已。2011年上半年,比亞迪手機及電池業務收入119億元人民幣,較汽車業務的95億元收入高出25%。
與蘋果的姻緣
王傳福有三駕馬車:電池、手機和汽車。比亞迪從代工起家,模仿探路,到并購稱雄,始終締造著資本的神話。
近年來,靠手機電池起家的比亞迪似乎已被掩蓋其汽車業務的風頭下,不為外界所關注。直至日前被蘋果曝光為供應商,比亞迪的手機業務才再度被放在聚光燈下。
其實早在1995年,覺察到可充電電池廣闊市場的王傳福,就建立了比亞迪實業公司,主要開發生產鎳鎘、鎳氫電池。當時的充電電池市場幾乎被日本企業壟斷,三洋、索尼、東芝、松下等日本制造商占據了全球近90%的電池市場份額。
電池行家出身的王傳福很快打破了日企的壟斷,結束了此前內地廠商只能從上游原材料供應商手中購買電芯,結合其他元件進行組裝生產的低利潤模式。不過,王傳福并沒有拿到在電池行業的話語權。
眼下,比亞迪從事手機業務已近20載,在比亞迪的深圳手機配件業務展廳中,陳列了比亞迪生產的,除了手機芯片之外所有的手機配件,手機電池、外殼、柔性線路板(FPC)、液晶屏、攝像頭、馬達、鍵盤等一應俱全。也許在外界看來,比亞迪被曝光為蘋果的供應商是一個不小的驚喜,但回顧比亞迪的手機旅程不難發現,比亞迪與蘋果的姻緣中并沒有偶然。
“獨門”技術
“比爾?蓋茨和王傳福誰更聰明?”
“王傳福!”
這是“股神”巴菲特給出的答案。
作為比爾?蓋茨的老朋友,巴菲特從來沒有買過微軟的股票,卻于2008年以18億港元認購了比亞迪10%的股份,從而把這個當年在國際汽車領域名不見經傳的中國汽車企業推進了行家的視野。
巴菲特最初決定買入比亞迪25%的股權,但被王傳福拒絕了。結果,王只同意出售不超過10%的股權。在感到惋惜的同時,巴菲特也感到幸運,他認為,王傳福不想出售自己的公司,本身這就是一個好兆頭。
從這筆投資中可以隱隱看到巴菲特一貫的投資邏輯:投資優秀的企業家和優秀的團隊,投資比亞迪更大的比重應該是押注于王傳福。巴菲特投資比亞迪,買的并非是一個汽車概念,而是一個新能源概念+中國概念。相對于巴菲特此前投資的中國石油,投資比亞迪或許更具長遠的戰略意義。
王傳福對巴菲特入股比亞迪曾評價:“巴菲特入股對比亞迪的品牌,尤其是在全球的品牌價值的提升,非常重要。比亞迪的電動車,包括新能源產品,在全美的銷售、品牌的價值當然就會提升了。”
比亞迪的“獨門”鐵電池技術,可讓電動汽車續航達到300公里,領先國際水平至少5年;成熟的雙模電動汽車技術,可滿足“短途用電、長途用汽”的需求,這一創新讓沃爾沃的老總也為之叫好;隨著F3DM雙模電動汽車的批量生產以及E6純電動汽車在深圳出租車市場上的應用,“技術為王”的比亞迪公司正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大放異彩。
與目前全球已上市的另外兩款電動車,采用鋰電池的日產聆風(Leaf)和通用雪佛蘭Volt相比,比亞迪是唯一采用鐵電池技術的電動車生產廠家,也是目前全球唯一實現鐵電池大規模商用化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