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云

阿里云的未來有無限可能,但阿里無線與天字朗通的合作卻令人擔憂。
去年8月份,阿里云就聯手天宇朗通推出阿里云手機,也許從一開始,阿里云做手機就是一條不歸路。
“云”,已經不能算是新技術,而是互聯網產業目前的一項趨勢。國家更規劃把建設云的計劃放在下一年度,再加上各地方政府對于云端基地與云端產業的建設來看,“云”已一步步進入了我們的生活。
近期,阿里云和天宇朗通從合作轉變為合并一事,在業界引起了關注,甚至本月9日,阿里巴巴集團旗下B2B公司發布停牌也有人猜測與此有關。
有業內人士指出,雙方旱在去年合作推出阿里云手機之時即有進一步合作的意向,也是在那時就已經注定了會有今天阿里無線與天宇的合并,而搭載阿里云OS系統的天語W700手機也被視為雙方的試水之作。
無論是對于阿里巴巴來說還是天字朗通來說,移動互聯網都是不容放棄的一塊,而軟硬件結合的方式顯然有足夠的誘惑力,讓雙方進行深層次合作。
阿里云無線部門將與天宇朗通合作并組建新的單位,阿里單獨把無線部門拆分出去的想法顯然非常好:簡單來說,雖然名下少了一個部門,但在對千萬客戶的服務上,阿里云更能有效提高服務質量和針對云計算去發展,而對云的未來發展中,這樣一來更可以有效地把資源都整合在云計算,不論是垂直整合或是在服務廣大的用戶上,皆有助于未來云計算發展。
但馬云的設想能否實現卻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之前阿里云由兩部門組成:一部分是阿里云無線,主要產品是阿里云操作系統,由王堅負責;一部分為阿里云服務,包括云服務器、關系型數據庫、開放存儲服務、開放數據處理服務、云安全等。
而阿里云與天宇朗通合并之后,阿里無線的操作系統將得到終端的支持,看似很美,實則不然。
首先在Android和蘋果大行其道的今天,留給阿里無線的市場究竟還有多少就是一個大大的問號,而面對強勢的蘋果,以及朋黨滿天下的An&oid系統,阿里無線的操作系統的競爭性實在值得人懷疑,即使是如今山河日下的Windows操作系統,也有自己的盟友。
另外,阿里云這種操作系統與終端整合的模式無疑與蘋果有些相似,但將自己封閉以后,阿里無線能否獲得與蘋果相仿的競爭力無疑是一個大大的疑問。
實際上阿里云的未來有無限可能,但阿里無線與天宇朗通的合作卻令人擔憂。
放眼望去,全國有數家以上的云中心:北京是祥云,上海為云海,深圳稱鯤云,重慶叫云端,杭州有云超市,寧波是星云,秦皇島發展數谷,哈爾濱叫云飛揚,廣州、惠州分別是天云惠云等等。
這些地方各自發展自己云中心。也有不少的計劃及藍圖,但在各自發展上,這些地方卻存在的諸多缺點;像是在發展上難有自己的云特色,而且多有“各自為政”的獨有資源,在這問題上,每一地方其實都有自己的云特色,但若能夠結合各地云中心的長處及特點,加以整合并有效的發揮,云的長處很容易被集中展現出來。
因此,阿里巴巴若是利用中國云計算發展特點,大力發展云服務,將服務器、數據處理服務、數據存儲服務等基礎設施服務作為重點可說是大有可為,但與天宇朗通合作在終端上力推云操作系統則風險頗大,雖然webOS可說是大勢所趨,云操作系統在未來也是大有可為,但一來操作系統領域本身就不是阿里巴巴的專長,將其與電商結合的思路更是無從談起,再加上云操作系統存在的意義就是要擺脫終端的束縛,而阿里無線與天宇朗通的合作卻又是軟硬一體的模式,可以說與云操作系統的本意相違背,實在是不得不讓人感到疑惑,總之,這次阿里無線與天宇朗通的合并前景并不那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