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永嘉
天亮,鬧鈴響起,摁下,再響起,再摁下,如此反復5次之后,我掙扎著起床——熬夜是不少編輯的習慣,我也不例外。我的工作是一家出版社的圖書編輯,主攻少兒科普圖書。
我生活在北京這座很大的城市里,交通工具是地鐵,每天花在通勤上的時間大約是3小時。在如此漫長的時間里,我有兩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做。一是翻看書籍報刊,每月我都要買一些最新的少兒圖書和科技、財經類雜志,當然也會看些網絡熱點新聞。作為一名編輯一定要強迫自己有一個雜食性的胃口,世界變化如此之快你必須什么都要略懂一二。第二件事就是戴上我的耳機,從手機中找出昨晚下載好的podcast來聽。Podcast是個很酷的東西,可以理解為網絡電臺節目,網友做給網友們聽的節目。節目的內容多樣,有的是音樂主題,有的是幾個人圍繞一個主題聊天,還有各種關于數碼產品、旅游、讀書、游戲的網絡電臺節目。這是個隨時隨地給我補充養分的好幫手。
一本書誕生之前的小故事
到公司時差不多10點半。你沒看錯,大家確實是這個時間來上班的,彈性的上班時間對于一個編輯來說太重要了。坐到電腦前,準備看稿子,順手登陸QQ,發現同事們已經開始討論一本書的營銷了,不假思索馬上加入到這個話題中。想要一本圖書熱賣,除了內容,營銷策略也很重要。這不,我們正在討論今年的一套科普故事書的營銷方案:
常規推廣方案:
1.線上活動方面,調集幾家科技類網站和少兒類網站的網站資源,進行新書的專題頁面制作。新書發布時,尋找些粉絲眾多又和本書主題相關的微博賬號與宣傳活動相配合。
2.網上書店方面,做新書發布的專題頁面,準備需要配合網店銷售套裝的贈品。
3.聯系一些媒體做書摘和連載。
4.準備贈品,印制主題明信片,制作有聲節目光盤。
非常規方案:
1.線下活動方面,計劃做若干實驗課、科學秀,選定場地,比如校園、書店。如果有可能的話,安排周末或者寒暑假全國巡回。
2.聯系一家機構,以一場夜間活動作為我們的新書首發式。
午飯時光
吵鬧一上午后,“開飯啦!”阿姨洪亮的聲音飄過,我條件反射般地把鍵盤推回去,椅子一退,起身朝著有飯的地方奔去。盛了飯,大家便三五成群開始了一天中最享受的話題時間。我加入的話題是討論移動互聯網終端……其實,談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海闊天空、無拘無束的過程,這樣的午餐具有增加部門間溝通,擴展視野,放松身心的功能。
跟作者打交道需要強大的內心
收拾完碗筷,便準備開始下午的工作。走到咖啡機前,調整好濃度,摁下按鈕。一旦我開始做這個動作,說明昨晚熬夜的后果開始展現。老板對我們不錯,隨時可以有咖啡喝,因為沒有咖啡就沒有效率嘛。我又打開了本該早上就處理的稿子。對于一個編輯來說,作者是最寶貴的資源之一。每個編輯都做過這樣的夢,一覺醒來,郵箱已經被眾多作者主動發來的稿子撐爆了,結尾還附上一句,“親,用我的稿子吧,記得給好評哦!”
然而真實的情況一般是這樣:
和文字作者的對話——
我:“親,你稿子進行得如何了?不是說好今天給我的嘛……”
作者:“不行啊,最近上班特別忙,下班應酬還特別多,到家都夜里11點了,實在是沒力氣開電腦了。”
我:“才11點嘛,晚上我在線等。”
作者:“你以為我是你啊,不說了,忙去了。”
我:“揮淚告別,親,記得給我稿子呀……”
和插畫作者的對話——
我:“插畫好了沒有?”
作者:“沒有,這兩天感冒,咳嗽得厲害,沒法摸鍵盤,更拿不穩筆。”
(我心里已經有了想掐死她的想法,但是我不能這樣做,幸好不是面對面。)
我:“生病了呀,多休息,稿子不急,不行就去醫院,別硬撐著。”
作者:“真的啊,那我就心安理得休息去了!”
我:……
想到這些與作者打交道的血淚史,我就心煩意亂,幸好這時有人叫我去開部門會議,把我從自絕于人民的想法中解救出來。
一本書誕生簡史
部門會議的內容通常是圍繞書展開,所以會上通常是各種書制作進度的匯報。就講講一本書的誕生簡史吧。首先,一本書總要有個內容,有時是編輯策劃好找合適的作者來寫,有時候是作者已經有了不錯的內容,編輯將它策劃成一本書。不過,就算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把稿子收齊了,也只是萬里長征的一小步。接下來,還要思考書籍的裝幀版式等等,和設計師打交道的過程也經常令人抓狂。好容易終于熬到正式印刷了,之前討論的營銷計劃就要啟動了。相比口頭上的討論,執行階段就是實打實的勞心勞力的過程。書正式開始上市銷售,自己已經掉血過半。最崩潰的是,通常會遇到好幾本書處在不同的階段,所以每天都要處理不同環節的事情。
好啦,部門的小會結束,我又發了條微博,回復了下留言,看看誰@了我。看似我可以光明正大地和網友聊天,但我可真沒偷懶啊,誰說發微博只是生活之余干的事情,運營公司的微博是赤裸裸的工作。
然后,我下班了。
你是不是好奇,作為一個編輯到底要什么時候才有空看稿子?其實上班通常沒時間,只有等人群散去乃至夜深人靜時,我終于干了一些大家普遍認為編輯要做的事情——編稿子。
于是,我又熬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