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妮拉·阿吉
道路養護管理是保證道路充分發揮其功能的重要手段,只有從養護技術管理、養護質量管理、養護安全管理等幾方面入手,才能保證道路養護管理的順利實施。該文提出了道路養護管理的具體方法和技術措施,為提高道路養護管理水平提供參考。道路養護工程建設本身具有工程規模大、涉及面廣、質量標準和技術要求高、施工單位和協作配合環節多等特點。筆者結合實際,重點分析了下道路養護管理的常見問題及相應對策。
道路;養護管理;對策
1.道路養護管理的特點
工作的及時性。由于我國道路是屬于國家基礎設施,因此,必須經常保持道路的完整狀態,及時修復損壞部分,保證行車安全、暢通、舒適,以提高運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養護作業的危險性。城市道路行車密度大,駕駛員長時間疲勞駕駛、違章超車、酒后開車、超載行駛,特別是違章超車對養護人員的安全危險性極大。養護作業具有較大的危險性。養護對象的廣泛性。道路的養護對象除路面及其沿線附屬設施之外,還應當包括交通工程設施,監控、通信、照明設施,綠化、環保、園林設施,棚亭建筑設施,以及各種生活服務設施等等。這些設施的養護和管理幾乎涵蓋了建筑、園林、機電、機械、計算機等多種專業,形成了一個內容廣泛、互有聯系、缺一不可的綜合養護體系。養護的高成本性。道路養護標準較高、機械規模及使用比例較大,成本較高。同時施工工序復雜,我們應不斷探索和推行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和新技術。
2.道路養護技術管理
交通情況調查。道路交通情況調查主要指交通量及其組成和行車速度的調查或觀測,以及對原始數據的計算整理和分析。開展交通調查是道路管理部門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交通調查應組織專人長期進行,采取相應措施必須保證調查數據的準確可靠,并逐步開發應用先進的觀測記錄和數據加工處理技術。道路路況登記。道路路況登記資料是公路技術檔案的主要部分。它反映各條公路及沿線構造物的全面技術狀況,是制定公路規劃、安排改建項目、編制養護年度計劃等的重要基礎資料,也是路產管理、資產評估的重要憑據。道路養護質量的檢查與評定。道路養護質量是指道路工程設施竣工驗收交付使用后所保持的質量狀況和服務水平。它包含道路設計、施工所形成的內在質量狀況和道路養護中保持、提高原有技術狀況的程度。
工程檢查與驗收。作業檢查:在整個施工過程中,由施工單位的現場技術負責人對作業班組的每個施工環節、每道工序、工程位置及各部尺寸、所用材料以及操作程序等通過班組自檢后進行檢查,填寫原始記錄,并經工地監理工程師查驗核實、簽證。定期檢查:定期檢查是綜合性的全面檢查或重點檢查。省公路管理局每年不少于一次,地市公路管理局每半年一次,縣公路管理局每月一次。中間檢查:主要是對隱蔽工程的檢查,包括:路基填土前的原地面處理;路面鋪筑前的底層和路槽;基礎施工前的基底土質、標高和各部尺寸。澆筑混凝土前的埋設鋼筋規格、數量、位置,及其他隱藏部分的檢查。中間檢查應經工地或上級監理工程師檢查簽證。竣工驗收檢查:當工程已按施工合同及設計文件的要求建成,并已按規定編制竣工文件,施工單位可提出驗收申請,經建設單位核實確已具備驗收條件時,可報請主管部門或投資建設單位組織驗收。養護工程項目原則上采用一階段竣工驗收。
技術檔案管理。各級道路管理部門和較大的工程都應建立技術檔案。技術檔案是道路技術歷史記錄的匯總,是以路線為單元的全部技術變更過程的資料,應分別建立專案存檔并裝訂成冊,以便查閱。
3.道路養護管理的常見問題
路政管理執法力度不強。在道路管理中,制止、清除道路及道路控制區內的私搭亂建、亂擺亂放、亂貼亂畫等各種侵路違章行為時,路政人員執法力度明顯不強,普遍現象是查處不力、有法不依、執法不嚴,起不到威懾作用,嚴重影響執法效果,從而阻礙了道路的安全暢通。
監控管理系統覆蓋不全面。由于道路建設期一般較長,其增長速度遠遠跟不上車輛的急劇增長,使得交通狀況日益惡化,隨著交通量的日益增大,以及一些運輸企業和個體運輸戶為了個人利益,不顧公路的承載能力,私自超裝超載和改裝車輛,這些超限運輸車輛對公路造成了巨大的損害,嚴重影響了公路的使用壽命。
養護管理模式相對落后。目前我國道路養護管理運營管理模式有兩種,一種是按企業經營方式進行管理,另一種是按事業單位模式管理,大部分道路養護管理單位是按事業單位編制管理,導致管理經費不能按時足額到位,給道路養護管理帶來一定困難。而且由于管理模式相對落后,道路養護管理單位薪酬制度差別很大,不能實現同工同酬。
道路養護管理體制不完善。道路養護管理體制深層次的矛盾還沒有取得根本性的解決。政出多門、職責交叉,再加上道路資產管理不順,對投融資體制改革出現的新情況缺乏深入的研究和經驗,直接影響著交通行業履行行業管理職能。
4.解決道路養護管理問題的對策
提高思想認識。首先從思想認識上要貫徹落實“建養并重”的方針,切實扭轉長期重建、輕養、輕管理的傾向,增強做好養護管理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其次要從行動上落實各項養護管理措施,做到領導力量到位,養護資金到位,養護組織到位;再次要建立健全監管機制,加強督促檢查。
積極推進體制改革。道路養護體制改革是大勢所趨,我們應積極協助改企后的養護公司迅速建立起符合企業化運作的管理制度,尤其是在財會制度、工資制度和用人制度等方面。通過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機制和制度,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達到了相互協調,相互促進,實現了公平與效率的統一,各方面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使企業充滿生機與活力。
大力推進科學養護制度。首先要加強對預防性養護制度內涵的研究,提出適合我國國情的預防性養護工作總框架;二是加強道路養護管理系統建設,利用信息技術實施科學養護管理,采取有力措施,一手抓系統研發,一手抓實際應用,向著開發的深度和應用的廣度發展,推進養護管理方式的轉變;三是針對我國城市道路路面損壞特點,抓緊預防性養護技術研究,盡快形成我國城市道路養護的基本措施和成套技術。
規范養護標準體系。我們應在總結我國道路養護管理技術經驗的基礎上,借鑒國外先進成熟的養護技術和經驗,抓緊推進城市道路養護管理標準規范體系建設,盡快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標準規范體系。同時建議養護標準規范建設推行國家和省兩級管理制度,允許并指導地方在國家標準規范體系的框架下,從當地實際出發,建立更適合當地特點,更具操作性的標準規范系統,不斷提高養護管理的規范化、標準化水平。
創新科學養護技術。引進“完全封層技術”,對病害路面進行修補。實踐表明,使用該技術不僅能有效治理裂縫、老化、滲水等常見的路面病害,還能節省養護經費。如何在寒冷的冬季和雨雪天氣等惡劣條件下,可以隨時隨地使用簡單工具修補道路,一直是困擾道路維護部門的一個難題。推廣環保型路面養護新技術研究推廣循環經濟模式下的環保型路面養護新技術,包括瀝青路面再生技術、低噪音路面技術、常溫瀝青混合料應用技術、工業廢料筑養路技術等,用較低的能源消耗,較小的環境成本,使公路維持較高的服務水平,最大限度提高公路資源的利用效率,實現廢舊公路材料的循環利用,滿足建設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
[1]彭富強.公路養護與管理技術[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2]何兆益.路基路面工程[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4
[3]王偉玲.淺談公路養護技術[J].交通世界,20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