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杰
1.企業改制對保衛工作的積極影響
企業改制促進保衛工作管理方式的轉變。企業改制,即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普遍實行公司制。企業改制后,政府直接管理企業的職能將大大減弱,公安機關對企業保衛工作的管理方式也從原來以行政手段干預企業,逐步向依法行政轉變,主要是依法覆行對企業的保護、服務、監督、檢查和處罰等職能。
企業改制促進保衛工作方式的落實。建立的是現代企業制度,享有經營自主權,企業保衛工作實行“自主管理”的方針,企業法人代表成為治安保衛工作的第一負責人,企業治安保衛工作成為企業管理的主要組成部分。因此,企業為了生存和發展,必須圍繞生產經營活動,開展各項安全保衛工作,不斷增強企業的自治、自主、自防能力,以創造一個安全穩定的良好環境,確保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開展和企業的發展。
企業改制促進保衛工作技防手段的推廣。改制后的企業對自身安全、家庭安全和企業安全普遍重視,對防范工作的投入更加重視實效,這為保衛工作推廣技術防范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企業改制保進保衛業務的擴展。企業改制后,企業保衛工作是按照“預防為主,單位負責,突出重點,保障安全”的方針來開展的。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決定組建保衛組織。
2.企業改制對保衛工作的消極影響
保衛工作面臨消弱的挑戰。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和企業自主權的擴大,保衛工作出現弱化的趨勢,主要表現為:一是公安機關保衛部門的撤銷。由于公安機關對保衛工作的管理方式由原來的直接干預轉變為監督和指導,職能有了明顯轉變,在政府機構改革過程中,把長期以來管理單位內部保衛工作的保衛部門給予撤銷,把監督指導的業務歸口到其他相關部門。二是有些單位內部的保衛部門被撤并。《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明確規定,“企業有權決定機構設置及其人員編制”,政府有關部門“不得要求企業設置機構或者規定的編制人數”。于是有的單位在“減員增效”過程中,保衛部門首當其沖,有的被撤銷,有的被兼并,保衛力量大多有不同程度的消弱。三是有些單位雖保留保衛部門,但名存實亡。有的企業領導不重視保衛工作或重視不夠,片面認為保衛工作不能為企業增加效益,在人、財、物等方面沒有給保衛組織以支持,不出錢購買治安防范設備,把一些老弱病殘的職工打發到保衛部門,造成保衛部門組織軟弱渙散,有名無實,各項防范措施不落實,內部不設防范措施或防范薄弱的問題嚴重。
保衛工作將面臨新老矛盾激化的挑戰。一是部分職工對企業改革不理解,發生過激行為。如個別企業對富余人員按年齡段“一刀切”,未充分考慮下崗工人的生活出路問題,工人有怨氣,說:“為什么下崗的都是第一線工人?領導干部、科室人員就不富余嗎?”工廠倒閉后,這些人都安排了工作,一線工人為什么就無法安置?工人心里不平衡,行為過激,引發擾亂生產秩序、恐嚇威脅、毆打企業領導等事件。二是下崗工人增多問題。在企業轉制改革過程中,企業為了提高效益,精簡人員,出現了大量的下崗工人,生產了許多社會問題。在夫妻雙方下崗或是男方下崗的家庭,因生產壓力大,可能進一步加劇家庭矛盾,導致夫妻關系緊張、家庭破裂、子女就業困難等一系列社會問題。有的人可能會鋌而走險,從事違法犯罪活動;有的會對領導發泄不滿等。更有甚者,下崗問題會使社會議論紛紛,造成人們思想混亂,信念模糊,可能對黨的領導產生不信任,對改革開放產生懷疑,對社會主義信念發生動搖,極易被人煸動挑釁,引發大規模聚眾上訪、游行示威,甚至破壞事件。三是勞資糾紛增多。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我國非公有制企業得到迅速發展。在這些企業工作的員工多為外來打工人員,絕大多數文化程度較低,法制觀念較淡薄,工作流動性大,隨意性強,易受煸動形成滋事群體。另一方面,有些企業在生產經營中不認真履行《勞動法》,勞動強度大,工資福利低,不注意維護員工的合法權益,使業主與員工之間產生矛盾。雙方矛盾一旦激化,有的員工不是通過正當渠道解決,而是采取較為沖動的方式,如罷工、上訪等方式尋求解決方法。
保衛工作面臨經濟犯罪增多的挑戰。隨著國民經濟私有成分的增長,民營企業的不斷發展,經濟犯罪活動也在不斷的增加。這些企業各自代表著不同的利益團體。為了撈取小團體利益,擴大自身利益,產生了一些深層次的違法犯罪問題,如企業坑蒙拐騙、假冒偽劣犯罪問題;企業利用各種手段進行偷稅、漏稅、抗稅等涉稅犯罪問題等等。另外,保衛工作還面臨著企業安全需求增加的挑戰。隨著個人資產的迅速膨脹,私營企業主對自身安全安全、家庭安全、企業安全的需求越來越高,對保衛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適應新形勢,探求新對策
轉變思想觀念,適應改革形勢。要求公安機關與保衛工作有關的各部門與企業內部的保衛組織都應及時轉變思想意識。公安機關的有關部門應該努力學習市場經濟理論和現代企業制度的相關知識,增強服務意識,及時調整工作指導思想和工作思路,盡快實現由行政干預向依法監督指導,由單純孤立辦案向打、防、管、建等全方位綜合服務的轉變,找準打擊犯罪與服務經濟的最佳結合點,切實依法履行對企業的保護、服務、監督、指導、檢查、處罰等職能,積極主動地為企業發展服務;單位內部的保衛組織由于性質發生了變化,不再是公安機關的基層組織,應及時轉變向公安機關“等、靠、要”的依賴思想,盡快樹立積極、主動、獨立開展保衛工作的意識,主動地把保衛工作納入企業管理的軌道,圍繞生產業務活動大膽組織實施,為企業提供一個安全穩定的發展環境。
深入調查研究,為維護企業安全穩定獻計獻策。企業改制,各種不安定因素必然增多,保衛工作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情報信息工作,深入企業調查研究,及時了解掌握改革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改革為群眾帶來的影響,掌握職工的思想動態,對可能發生激化的因素的苗頭。及時向黨委、政府和企業領導預警報警,當好參謀,提出解決的方案,協助做好疏導化解工作,盡力把各種不穩定因素控制在萌芽狀態,防止事態擴大和矛盾激化,防止造成不良影響和社會危害,影響企業生產經營。
加強指導監督,落實防范措施,監督、指導是法律賦予公安機關在企業保衛工作中的職責。公安機關要經常深入企業進行指導,經常與企業領導人協商安全大計,幫助企業對本單位的治安形勢進行認真分析,抓住重點和薄弱環節,準確劃定要害部位,落實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大力發揮科技在企業內部保衛工作中的作用,積極宣傳推廣使用技術防范措施,加大防范工作的科技含量,消除各種隱患和漏洞,確保企業要害部位的安全。同時,督促各種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實。對安全隱患多,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的單位,要責令整改,確保防范措施的落實到位,切實增強企業自身的安全防范能力。
加大打擊力度,及時嚴厲打擊各種危害企業的違法犯罪活動,為企業提供公平、穩定的發展環境。公安機關要充分發揮打擊犯罪的職能,依法維護企業正常的治安秩序和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不受到侵害。對企業坑蒙拐騙、假冒偽劣以及其他不正當競爭手段的治安秩序和各種涉稅案件要協同有關部門及時進行打擊,為企業提供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對搶劫、偷盜、哄搶、詐騙以及破壞企業生產設備的案件,要快偵快破,嚴厲懲處,挽回損失;對改革中出現的糾纏扭鬧、辱罵恐嚇、報復毆打、傷害殺害企業領導的案件,要依法嚴肅查處,理直氣壯的為改革者撐腰壯膽,以保護生產的發展,促進經濟建設。
整治企業周邊環境,搞好企業內部治安綜合治理。公安機關有
關部門要大力整治企業周邊治安秩序,著力整頓企業周圍廢舊金屬收購站點,嚴密控制管理、堵塞盜竊銷臟渠道,要加強企業內部及周邊人口的出租房屋管理,認真清理整頓暫住人口,切實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對企業周邊文化娛樂場所,要嚴格管理,加強檢查,防止“黃、賭、毒”等社會丑惡現象的滋生蔓延,危害職工群眾。要幫助企業解決好廠社矛盾,積極疏導防范,避免引發事端,影響生產經營活動。同時,企業要認真抓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落實企業內部各項工作責任制,真正做到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門,辦好自己的事,確保一方平安,為企業改革、發展和生產經營創造良好的內外治安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