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剛 袁緒波 胡增志
中圖分類號:S858.2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7-273X(2012)04-0041-02a
2011年3月份,南方不少豬場出現大規模的仔豬腹瀉現象,并由此造成仔豬大批死亡,甚至出現產房無仔豬、保育豬斷檔現象,據統計,2011年3~8月因此造成的仔豬死亡率達80%以上。筆者協助部分發病豬場防疫員開展了防控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其介紹如下。
1病例1
在福建龍巖地區,從2011年3月中旬開始, 400頭基礎母豬以下豬場損失慘重,很多200頭基礎母豬以下豬場所產仔豬無一存活。
1.1流行特點
仔豬出生后第2天即開始出現水樣腹瀉,呈黃色,并很快脫水死亡,很少有豬能拖到第5天,7d內死亡率達85%以上,耐過10d的形成僵豬,10d以上的仔豬和保育豬幾乎沒有影響,在此階段母豬及生長豬均沒有其他病癥表現,有的小養豬戶干脆不接生。
1.2臨床處理結果
(1)使用化學藥物效果不佳。福建龍巖吳某豬場,存欄母豬400頭,2011年3月底發生仔豬腹瀉,5日齡內仔豬死亡率達90%以上,養殖場使用了大量的抗生素進行肌注或灌服,效果不明顯。
(2)用干擾素或傳染性胃腸炎聯苗緊急接種無效。福建漳州戴某豬場,存欄600頭基礎母豬,產房仔豬全群出現腹瀉,新生仔豬第2天開始拉稀,傳播速度快,使用某干擾素無效后改用傳染性胃腸炎聯苗緊急接種,并將仔豬糞便和小腸及內容物一并處理后返飼母豬,沒有任何效果。
(3)用偽狂犬疫苗和豬圓環病毒疫苗接種無效。福建閩農一豬場存欄母豬650頭,4月初出現仔豬拉稀腹瀉,當地技術人員現場解剖后認為是偽狂犬病,建議用偽狂犬疫苗緊急接種,母豬2頭份/頭,仔豬滴鼻或肌注均1頭份/頭,10d后仍沒有好轉,又使用進口的圓環病毒疫苗注射,仍沒有緩解癥狀。
1.3病例分析
綜合以上臨床癥狀及治療結果,筆者認為導致該現象發生的原因是因為豬群遭受了較強的免疫抑制,這種免疫抑制導致母豬乳汁中嚴重缺乏免疫因子,不能給新生仔豬先天保護,因此,仔豬抗病能力較差。
導致豬群免疫抑制的因素有3類:①應激。不管出現什么樣的應激都會使豬只抵抗力下降,但不可能所有豬場都出現相同的問題,不具普遍性。②飼料霉變。大多數人認為是由霉菌毒素引起的,筆者認為肯定有霉菌毒素的因素,但防控措施不同,也不具普遍性。③免疫抑制疫病,不少豬場嘗試過緊急接種偽狂犬、圓環病毒、豬瘟等疫苗,效果也不理想,所以,筆者判斷是綜合性免疫抑制。因為這些場大多在2010年的10月份后陸續發生過流行性腹瀉(或胃腸炎)、偽狂犬等疫病,雖然補注過疫苗,但時間太短,豬群沒有產生有效的抗體。筆者建議客戶對豬群進行一次血檢。結果表明,4家豬場送檢抗體水平均不理想,尤其是豬瘟抗體水平很低(在23%左右),于是,建議使用瑞普生物的“文易舒”-藍耳病自然弱毒(R98株)活疫苗,同時配合使用中藥多維及提高機體免疫力的添加劑,發病豬均在5日齡后好轉、7日齡后停止死亡、10日齡后徹底恢復。現將處理方案列舉如下,供參考。
(1)全場母豬飼料中添加中藥氨基多維(如愛維安)和無副作用的免疫調節劑(如美賜能),最好連續混飼1~2周。
(2)混飼1周后,全場母豬緊急接種自然弱毒藍耳病疫苗(文易舒),劑量為1.5~2.0頭份/頭,間隔15d接種豬瘟高效苗(文易安),劑量為2~3頭份/頭(豬瘟抗體不好的場),21d后用文易舒加強免疫1次,劑量為1.5~2.0頭份/頭。
(3)全場仔豬7日齡內用文易舒滴鼻1頭份/頭,7日齡以上(未斷奶豬)肌注1頭份/頭,以后新生仔豬在1日齡內滴鼻,1頭份/頭,14日齡加強免疫1次,穩定1個月后即可按正常程序進行。
從使用效果來看飼料中添加美賜能和愛維安的可縮短病程3d以上。
2病例2
2011年3月開始,廣西柳州一個不到500頭基礎母豬的豬場發生產后仔豬拉稀,死亡慘重,一直持續到5月下旬,筆者接診。
2.1臨床癥狀
仔豬拉稀脫水快速死亡,勉強活下來的很少,存活的幾頭小豬斷奶后狀況才開始好轉,吃泌乳母豬料的妊娠后期母豬和產后母豬均便秘嚴重,健康狀況和膘情極差。母豬半個月前血清監測豬瘟抗體低至26.7%。
2.2防治措施
首先更換了泌乳母豬料、脫霉劑和免疫調節劑。由于便秘帶有普遍性而且很嚴重,判斷與某些免疫抑制性疾病有關,如豬瘟(豬瘟免疫不足導致便秘)。
根據中醫“氣運血,血養津”的理論(津液是機體內一切水的總稱,津液代謝正常,機體才會健康),孕后期的胎兒快速生長,需要母豬吸收大量全價營養。若母豬的營養獲得不足,就會影響母豬的健康,需補氣(提高免疫力)方能促血脈運行,需補血以調養全身津液,母豬氣血雙補,即可緩解便秘,子宮中不同位置的胎兒才能獲得均勻一致的營養。
筆者建議,便秘的母豬所吃的泌乳母豬料要按照如下方法配料(連續使用3~4周以上):霉毒凈0.2%(解決飼料安全)+美賜能0.1%(提高免疫力以“補氣”)+母益健0.2%(補血)。
3d后筆者回訪發現,孕后期母豬糞便已有了明顯軟化。于是,筆者建議5d后所有母豬普免豬瘟高效細胞苗(文易安),劑量為2頭份/頭;間隔10d后注射藍耳病經典自然弱毒活疫苗(文易舒),劑量為2頭份/頭;豬瘟免疫后第20天,再免疫豬瘟脾淋苗(文易寧),劑量為2頭份/頭;第30天,每頭母豬再免疫一次文易舒,劑量為2頭份/頭。6月下旬,新的一批仔豬出生,未出現拉稀現象。
3小結
從2010年上半年開始,似乎藍耳病的臨床暴發趨緩,特別是2011年3月后的哺乳仔豬腹瀉病的流行,使人們對藍耳病的防范意識有所放松。恰恰是發生過藍耳病或者藍耳病疫情不穩定的豬場,腹瀉與其他疫病的發病率較高,死亡率也相對較高,因此,對藍耳病的防疫不容忽視。藍耳病主要是變異毒株的感染為多,但仍可檢到經典毒株的存在。國內已經分離到更新的變異毒株,在NSP2缺失1+29個氨基酸的基礎上出現了NSP2缺失1+29+4個氨基酸的新毒株。
藍耳病是一種條件性免疫抑制病,在生物安全不完善、營養條件較差以及飼養環境不理想的條件下,會導致豬免疫系統異常,為藍耳病病毒加速繁殖提供機會,從而加重免疫抑制,影響豬瘟疫苗的免疫,進而會誘發多種疾病。
目前,在藍耳病防控問題上,大都開始接受注射活疫苗,但問題是注射人工致弱的、經典或變異藍耳病活疫苗(致弱N代才不致病的),還是免疫經典的、自然環境中穩定的弱毒活疫苗(自發現F1代就不致病,而且人工傳了100代仍然很穩定)?實踐證明,自然弱毒活疫苗對經典毒株和變異毒株的免疫控制都很有效,而針對變異毒株活躍的問題豬場,針對性地注射變異毒株藍耳病活疫苗效果更佳,因為毒力越強免疫原性越好,但是幾種變異毒株的藍耳病疫苗的發現歷史都很短,穩定性得不到保障。已得到證實的是這些人工致弱變異毒株的藍耳病活疫苗有兩個致命的弱點:①對豬瘟免疫的抗體產生影響較大;②人工致弱的疫苗毒株與環境中的同源野毒有發生重組返強的現象(2011年3月河南豬病大會上華中農業大學陳煥春院士觀點)。所以,筆者推斷,南方仔豬腹瀉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南方眾多豬場近幾年在使用了一段時間的高致病性藍耳病變異毒株(JXA1-R)疫苗后,再次發生變異或重組返強,影響了豬瘟免疫,導致豬群極度免疫抑制造成的。
在豬場防控藍耳病的問題上,筆者建議在加強生物安全措施的情況下,改善豬群福利(環境、營養等),有利于豬體津液代謝正常,毒素排出,同時免疫藍耳病自然弱毒活疫苗文易舒,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