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云
課后教學分析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是教學方案付諸于實踐后,對教學活動進行回顧檢查、分析研究和歸納提煉的過程,能將教學活動中豐富的感受和大量感性材料集中起來,使之條理化、系統化,并上升為理性認識,以達到認識規律、得出經驗、找出教訓、改進教學和提高質量的目的。搞好課后教學分析應注重其主要內容、組織形式、基本方法等環節,這樣可使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課后教學分析;課后分析;教學分析
1.課后教學分析的主要內容和組織形式
課后教學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發現問題、總結經驗、改進方法和提高質量。就其主要內容來講,課后教學分析一般應包括:一是所授課程的教學內容設置、教學進程安排是否科學合理;二是教學方法、手段運用是否恰當靈活;三是教學時間分配是否符合教學規律和學習要求;四是教學效益和學習效果的分析評估;五是各類輔助教學活動的開展情況;六是教師的教學態度、責任心和教學藝術評價;七是對授課對象的學習態度和接受能力的分析判斷等。因課后的教學分析實質上是一種自評行為,對所受課程進行分析總結和自我評價的過程。因此,其組織形式主要是教研室和教學組以會議或集體討論的形式組織實施,必要時也可以由教學主管部門牽頭組織實施。
2.課后教學分析的組織時機和基本方法
課后教學分析的時機是否恰當直接關系到教學分析的效果。個人認為,課后教學分析的時機通常可以安排在授課結束后1~3天內進行,一般不宜拖后太長,以避免錯過回顧檢查、分析研究的最佳時間[1]。課后教學分析的時機選擇一定要從效果出發,正確恰當的選擇把握,以求得最好的分析總結效果。根據以往的實踐和經驗,課后教學分析可采取以下方法步驟進行:
預先計劃。即在授課前就對課后的分析研究事先做出安排和準備。預先計劃一般應包括:課后分析的目的和要求、課后信息采集的對象、教學分析采取的主要方法、教學分析的時間和步驟、課后分析應注意的問題和事項[2]。課后分析預先計劃的內容制定應靈活掌握,要緊緊圍繞為什么分析和分析什么的問題,要依據教學分析和教學對象的具體要求來制定。
調查收集。作為課后教學分析研究工作的基礎,關鍵是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形式收集所需資料,通常可采用座談調查法、專題調查法、抽樣調查法、統計調查法和問卷調查法等五種方法。
集體研究。主要是指參與教學分析的人員,在各自完成調查了解和情況搜集的基礎上,組織統一的集體匯集和討論。形成教學分析的初步意見。其中包括對原始記錄的整理和對大量表格、問卷的歸類、計算、審核等一系列工作。它是綜合分析的基礎和必要的步驟。
綜合分析。繼收集材料、集體研究之后,對所獲的信息資料進行進一步深刻透徹分析研究,把調查得來的零散的東西系統化,把感性的東西理性化,把表面的東西實質化,進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綜合分析是正確認識客觀世界的一把鑰匙,也是教學分析研究成敗的關健。
歸納提煉。在綜合分析和抽象概括的基礎上,對教學分析的情況做出判斷和結論。歸納提煉一定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力求全面、客觀、準確地評價教學形勢,從而總結出貼近工作實際的經驗與教訓,達到有針對性地指導和改進教學的目的。
3.組織課后教學分析的基本要求
要客觀真實。在教學分析中,必須做到實事求是,要運用“兩分法”正確地看待經驗和教訓[3],從而使教學分析始終建立在客觀真實的基礎之上。
要深入細致。教學分析是一項科學性、研究性很強的工作,一定要周密,要細致,千萬不可粗枝大葉,更不能蜻蜓點水的走過場,必須要深入進去,力求掌握準確的第一手材料和數據。
要善于研究。教學分析的實質就是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因此,一定要做到善于研究,科學研究,力求在掌握豐富材料的基礎上,研究出思想,研究出理論,研究出對策。
要多法并舉。教學分析的方法多種多樣,但重要的是要有針對性的靈活運用。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教學班次和教學內容,以及教學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展開分析研究[4],以求取得客觀真實、最佳的分析效果。
因此,采用有效方法和多種形式,認真搞好課后教學分析,及時分析總結授課的經驗問題,既是不斷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也是發展教學理論和推動教學改革深化的要求。
[1]張蘇,李愛軍,張曉燕.高職教學中項目教學法應用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0.13
[2]李超倫.行為導向教學法在職業學校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2010.27
[3]張美華,張美娟.加強教學診斷,打造高效課堂—以《遼,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教學診斷為例[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01
[4]曹婧,李如密.教學創新的內涵及其策略[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