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又用泡飯喂孩子?對胃不好!”
“剛動過手術,怎么能吃公雞、鯉魚!”
“你今早已經吃三個煎雞蛋了,不能吃了!”
為了健康,人們恪守著關于飲食的種種箴言。但是你知道嗎?那些你一直深信不疑的飲食箴言,其實很多是充滿了片面性的謊言!現在,是還你一個真相的時候了。
謠言:吃一口蘋果能有多少殺蟲劑進嘴。
真相: PDP檢測農殘的目的是為了評估美國人食譜中攝入的農藥量,而不是判定食物是否合格。檢測到殘留并不意味著這些食物就有害健康。流言列出的“農藥危害”確實存在,不過離開了劑量談危害完全沒有意義。
確實有很高比例的蘋果檢測到了至少一種農殘,1993到2003年的數據是93%,而2009年的數據則是接近98%。流言應該是把這個比例理解成了清洗之后的殘留比例,所以得出了“清洗完一個蘋果后,殺蟲劑的殘留比率競達到97.8%”的結論。
《健康管理》結論:難道吃蘋果等于喝農藥?富含蔬菜水果的食譜對健康的益處超過農殘攝人的風險。學術界以及政府管理部門,依然推薦富含蔬菜水果的多樣化食譜。
謠言:飲醉1次,就相當于得1次輕度肝炎。
真相:近曰,中國首席健康專家、74歲的萬承奎教授講述他的健康“秘方”時提到:“喝醉一次白酒,等于得一次急性肝炎”。
“輕度肝炎”應該是輕度慢性肝炎(病程6個月內),而該教授所指的“急性肝炎”應該是指病毒性肝炎中的急性肝炎(發病在7天內)。
為什么萬教授會說“急性肝炎”呢?可能是因為飲酒同病毒感染一樣,可以導致肝細胞的損害,但損傷程度較輕,僅表現為輕微不適、抽血化驗生化指標稍高等,與急性肝炎的表現相當,可作為初步診斷。但這個說法更多的只是出于他自己的理解和比喻,尚未找到明確的文獻支持該觀點。
《健康管理》結論:這個謠言只能對酒鬼們起到恐嚇作用。酒精性肝病并不像病毒性肝炎那樣具有傳染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通過正確的治療手段可以恢復。
謠言:吃火鍋會失語。
真相:很多人都在感慨:“要戒火鍋了”。難道火鍋有毒嗎?還是火鍋再一次躺著也中槍了?失語癥是腦卒中的并發癥之一,高脂飲食是腦卒中的危險因素之一,高脂肪又是火鍋的特點之一,所以長期吃火鍋會導致語言水平退化。但單從一個獨立的病例得出“長期吃火鍋語言水平會退化”的結論實在是偏頗。
《健康管理》結論:火鍋這種飲食具有高脂等一些不健康的特點,應該注意吃的頻率和方法;但也沒必要因此就再也不吃火鍋了。
謠言:吃泡飯傷胃。
真相:湯泡飯是不少人愛吃的美食,也是懶人的最愛。確實,它方便、美味,也是處理剩飯剩菜的好方法。只是,可能影響到營養的吸收,多咀嚼就好,不用否定泡飯本身。“湯泡飯引起消化不良和營養不良”缺乏依據。
食物本身是無罪的,而我們能否合理地搭配和食用這些食物才是決定我們是否會“病從口入”的關鍵。決定你得病的原因往往并不是你“吃什么”,而是你“怎么吃”。
謠言:“發物”會影響傷口愈合。
真相:忌食發物是民間流傳的一種說法,很多時候患者會被告知不能吃“發物”,不然不利于疾病治療和機體康復。目前沒有證據提示食物會增加傷口的感染率,其中自然包括那些“發物”在內。當然,如果某些食物會引起過敏,那么無疑應當避免攝人,這無論對健康人還是傷口愈合期的患者來說都一樣。
《健康管理》結論:發物不是一個明晰的概念。在對傷口愈合的過程和影響愈合的局部或全身因素的認識都比較明確的基礎上,醫學上不認為以高脂高蛋白為特點的所謂發物會影響傷口的愈合。
謠言:薯條致癌
真相:“丙烯酰胺”不是新鮮事物,它的名字一聽就是化工產品,讓人沒有好感,加上這幾年媒體報道的推波助瀾,先后有過《食物中有“丙毒”》、《某品牌快餐銷售“致癌薯條”》、《吃薯片比吃汽車廢氣還毒》這樣的報道,使得不少人對丙烯酰胺危害產生恐慌。科學界對此的認識都比較一致,就是:“目前還沒有充足證據表明通過食物攝人的丙烯酰胺與人類某種腫瘤的發生有明顯關系,希望公眾盡可能避免長時間或高溫烹飪淀粉類食品,提倡合理營養、平衡膳食,改變油炸和高脂肪食品為主的飲食習慣。”
《健康管理》結論:“炸薯條不是什么好食品,不過反對一個不好的東西也不該用不靠譜的理由”。希望大家能正確認識和理性對待食物中的丙烯酰胺。
謠言:一天只能吃一個雞蛋,吃多了不能吸收。
真相:實際上,雞蛋有益的方面還是主要的。它的優質蛋白、各種微量成分,并不存在“多了不能吸收”的問題。對于血脂、膽固醇等指標正常的人群,多吃點雞蛋也沒有什么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雞蛋的營養優質,它也只是食譜的一部分。如果食譜中已經有了很多雞蛋所富含的“優質成分”,那么雞蛋的“不足”就值得重視,減少雞蛋的食用量就有必要。反之,如果食譜中缺乏雞蛋所提供的優質成分,而膽固醇、飽和脂肪之類的“受控成分”不多,那么多吃雞蛋的好處就遠遠超過了可能的壞處。
《健康管理》結論:如果你是城市長大的,每天一個雞蛋足矣,如果你是需要“免費午餐”補助的鄉村小朋友,完全可以多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