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如今是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疾病。在我國,癌癥是人口死亡率僅次于心腦血管病的病因,而如果將心血管病和腦血管病分開統計,癌癥則位居第一。而且隨著人口的老齡化、環境污染以及如抽煙、酗酒等不良生活行為的失控,我國癌癥的發病情況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將會只升不降。癌癥當然可以治療,甚至部分也可治愈,但眾所周知,癌癥的治療往往是事倍功半。故癌癥解決之路在預防,“防患于未然”自合情理。
雖然癌癥的病因至今尚未徹底查明,絕對的預防尚有困難,但癌癥也并非不可預防,目前已知許多因素與癌癥的發生相關,而且這些因素大多便在我們的生活之中,故腫瘤學界有“生活方式癌”之說,言癌癥的發生多與不良生活行為相關。此說并非聳人聽聞,實在是提醒人們關注自己的生活行為。比如吸煙與肺癌、喉癌、食管癌、膀胱癌等有關,嗜酒與肝癌、胰腺癌有關,高脂肪飲食與腸癌、乳腺癌有關,高鹽飲食與食管癌、胃癌有關,早婚多產者宮頸癌發病率高等等。也就是說,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必定有助于防癌。這其中尤其控煙一項被認為是最直接的預防癌癥的措施,甚至有人做過這樣的估計:假設全世界的人都不吸煙了,男性的癌癥能減少2/5,女性的癌癥會減少1/3。
世界癌癥基金會專家曾有報告:癌癥的1/3是可以預防的,并非妄言。近年癌癥的預防有新進展,如人乳頭狀瘤病毒疫苗研制成功,并已開始使用,被認為能預防宮頸癌;乙肝疫苗的應用已經初步顯示能降低肝癌的發病率。因此,如今通常的說法是:至少40%的癌癥是可以預防的,關鍵在于應有健康的生活行為。當然,健康的生活行為也不僅是為了防癌,比如戒煙,就有助于預防心腦血管病,更是預防“老慢支”(老年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的根本措施;限制飲酒可以避免酒精性肝病,減少發生老年癡呆、帕金森病的危險;控制脂肪的攝人可以降低動脈硬化的發病率,預防冠心病、腦卒中;而控制鹽的攝人是預防高血壓的關鍵等等。
世界癌癥基金會專家亦曾指出:癌癥的1/3如獲早期發現,是可以治愈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亦被稱為癌癥的二級預防,即預防其發作。但癌癥早期很少引起病人不適,病人不會“沒事”去看醫生,而一旦有所不適,又已大多不是早期,甚至常常已經喪失根治的機會。這一問題曾長期困擾著人們。如今健康檢查的概念逐步為廣大民眾所接受,一些較為常見的癌癥已經包括在健康檢查的項目中,但還存在幾個問題:一是能得到健康檢查的終是少數人;二是有些癌癥的發展較快,通常每年一次的檢查,可能未必能早期發現癌癥;三是通常的體檢項目涉及的只是部分腫瘤。
癌癥的早期發現還有一個難度,即各種癌癥的檢查方法不同,胃腸道的癌癥如今主要通過胃鏡、腸鏡檢查證實,肺癌需賴胸部X線檢查發現,肝癌需作超聲波檢查,胰腺癌需作CT檢查,乳癌先得由有經驗的醫師手檢,而后取可疑組織作病理檢查,而宮頸癌需要婦科醫師取宮頸組織切片……沒有一種方法可以查全身各處的癌。近年有一種稱為“PET-CT”的檢查方法,給人從頭到腳做一次“掃描”,雖然主事者常說可以查出全身的癌,但是微小的病變未必能查出,即使查出有放射線聚集之處,也只說明該處組織代謝旺盛,并不等于就是癌癥。這種全身“掃描”花費甚多,且有放射性物質注入體內,似乎也不適合定期反復使用。
幸而,大量的研究證明:患某種癌癥的機會并非人人均等,有些人較其他人更容易患某種癌,腫瘤學中稱這些人為某種癌的“高危對象”或“易患人員”。可惜目前尚未確認每一種癌的“易患人員”,但對于一些常見的癌癥,卻也已經有了許多線索。比如:吸煙者、從事石棉作業及礦場井下作業者易患肺癌;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肝硬化者易患肝癌;胃潰瘍多年不愈者,胃息肉、慢性萎縮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者及曾作胃大部切除者易患胃癌;腸息肉、克隆病及家族性大腸息肉癥患者易患大腸癌;1級親屬(如母親與姐妹)中有乳腺癌患者及乳腺不典型增生病者為易患乳腺癌者;而性生活開始早、性伴侶多、多產及慢性重度宮頸炎失冶者為宮頸癌的易患人員。此類認識目前還在不斷發展中,如近年注意到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合并嗜酒及吸煙者,應警惕胰腺癌等等。
癌癥的發生有患者內在與外在的因素,前者可能導致人體對某些致癌物質“易感”,即比別人更容易感受。而致癌物質,即外在的因素,作用于人體導致癌癥的發生,有個漫長的過程,所以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防癌。這對每個人來說(包括年輕人)都是必要的,因為你不知道你對何種致癌物質比別人更易感,若是屬于某種癌癥的“易患人員”,當然就更是必須了。比如說一位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是肝癌的易患人員,當然應該忌酒,因為酒精有促癌作用,也應該戒煙,因為煙霧中的致癌物質多達40多種,不能認為與肝癌無關,甚至脂肪飲食也需適當控制,因為脂肪肝會加重慢性乙肝。所以提高全民防癌的意識是必要的,但似乎倒不必全民“查癌”。然而,若是屬于某種癌的“易患人員”,尤其是“人到中年”之后,除了強調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防癌外,有針對性的防癌檢查則是必須的了,除了發生、發展緩慢的宮頸癌外,每半年一次,是此類人員應有的警惕。
“癌癥的1/3如獲早期發現,是可以治愈的。”生命與健康的安危,有時就在一念之中,諸君不可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