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酸不溜丟的文學化臺詞,看起來浮華不實,其實卻暗合了人物性格,再搭配上范明這位從《炊事班的故事》、《武林外傳》走出來的諧星,頓時有了一種冷幽默的氣質,令人忍不住發噱,發噱之后,還是忍不住要思索片刻。
趙豬:編劇,自由撰稿人,
嶺南人士。
隨著電視劇產業市場化的深入,舊有電視劇類型顯然已經不足以滿足現有電視觀眾的需求。一方面積極開拓、發展電視劇類型化的進程;另一方面,大膽改革舊有電視劇類型,依照電視觀眾的審美需求和收視習慣加以改造,都是必不可少的過程。當然,也有看得比較遠,走得比較快的人,在類型化逐漸完善的基礎之上,已經開始走上了反類型,或者說至少是類型融合的道路。
《浪漫向左,婚姻往右》從題材上看,屬于標準的,也是目前內地電視劇市場最長壽,最沒有發行壓力的家庭倫理類型劇。講述普通人家長里短、夫妻關系、婚姻狀況、婆媳關系的這類家庭倫理劇集,近兩年有個很不好的發展趨勢,故事越編越離奇,小三與虐戀齊飛,各種灑狗血橋段層出不窮,恨不得每一位身在婚姻中的男女,都得遇上那么多詭異離奇的故事。但是《浪漫》一劇卻偏偏反其道行之,從類型上融合了美劇式的快節奏敘事,以及文學化、刻意抽離劇情,卻又無比貼合人物特性的臺詞,都使得這部類型劇,呈現出一種反類型、反高潮,冷靜的幽默感。
這種特殊的觀感,首先得益于曾經執導過電影《光榮的憤怒》、《李米的猜想》,在影視敘事節奏和方式上有特殊追求的導演曹保平的功底。他巧妙地引入電影高反差、寫意化的敘事手法,在劇作故事基礎已經足夠豐滿的情況下,盡可能地淡化那些雞毛蒜皮的寫實化場景、文學化對白的使用,虛寫故事,實寫情感與狀態,以及借鑒美劇與電影快節奏、多留白的敘事模式的使用,使得整體達到了一種詭異的想象與生活的平衡,賦予劇集濃重的思辨氣質。
所謂的思辨氣質,大多通過片中尷尬又似乎跳脫出時代的范晨大編輯來完成。從這一點來說,范晨這個角色在某種程度上,與《男人幫》里的孫紅雷有異曲同工之妙,卻又沒有那么脫離生活。首先,這個角色本身就是位出版社小說編輯,迂腐的文人氣質顯然符合他的工作性質與角色特性。那些酸不溜丟的文學化臺詞,看起來浮華不實,其實卻暗合了人物性格,再搭配上范明這位從《炊事班的故事》、《武林外傳》走出來的諧星,頓時有了一種冷幽默的氣質,令人忍不住發噱,發噱之后,還是忍不住要思索片刻。
在這里稍微多嘴提到一下那些所謂“心靈雞湯”式的對白與獨白,大多是以范晨構思自己的小說為由頭表達出來,從事實基礎上首先站穩了腳跟,所以即便聽起來過時、落伍,甚至過多地抄襲微博小段子等等,但是都先天具有了一種特殊的喜感,非但不惹人厭煩,反而在笑過之后,多少會因為那些話與劇中男女主人公生活的息息相關,而產生一些聯想,妙不可言。
因為有了范明的演出,徐帆只能收拾起近幾年過度夸張的舞臺劇表演方式,與之形成鮮明的對照,“文科男”與“理科女”的二元悖反生活自然而然就形成一組高反差的對比模型。這個已經被片方無數次提及的概念,在片中其實有著另一層深意。
從男女身體以及性格特殊性來說,一般家庭,男性普遍代表理性,而女性代表感性。在《浪漫》一劇中,看似男女性別倒錯,范晨的“文科男”屬性決定了他的感性,而陳小文的“理科女”身份似乎又代表了過度理性的女子。但是其中依舊暗藏玄機。理性與感性在兩個人物身上你來我往,暗中交鋒,顯性和隱性的特質時有勝負,最終構建出整部劇集真實可信的寫實化風格。
有別于其他倫理劇,依托足夠狗血又寫實的故事,卻用夸張而且具有高反差的人物對比,來構建故事情節。導演還在敘事節奏上狠下了一番功夫,借鑒美劇,甚至是電影的高速、留白式敘事手法,一環緊扣一環。雖然看起來并非懸疑、遞進式劇集,卻在家長里短的瑣碎故事間,自然而然營造出一種緊張的氛圍,這是導演曹保平大膽勾兌劇集類型的發想,同時也是對家庭倫理劇集的大膽改革,至少對于這部戲來說,是足夠吸引人的。
中國電視劇類型化改革,顯然不可能依靠當下如火如荼的諜戰劇、穿越宮斗劇來完成,那只能算作對題材和類型的過度化消費,甚至是浪費。更多的工作,還應該是尋找全新而且行之有效的劇作類型,或者是在舊有劇集類型中,尋找新的坐標與參照物,通過深挖內涵,擴大技術水平的外延,來達到舊有類型劇的改造與變革。當然,必要的情況下,也可以通過兩種乃至多種劇集類型的相互勾兌、融合,來完成變革的需要。在這一方面,《浪漫向左,婚姻往右》至少做出了一個不錯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