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軍 李軍 王占標
【摘要】本文在認真分析通訊員在新聞寫作中存在的四種誤區的基礎上,重點就企業通訊員如何正確地認識新聞寫作,如何創新方式方法,增強新聞寫作的有效性,以及把握“三言”要求,提升新聞寫作質量提出了可資借鑒的建議。
【關鍵詞】新聞寫作誤區對策
通訊員一般指為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現代媒體提供新聞信息和稿件的非專業新聞寫作者。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大多定期編發企業報、內刊或者創辦企業網站。這些內部媒體編發的新聞報道,把企業的發展動態,及時、快速地反映出來,使廣大員工及社會人士了解企業工作開展情況,同時提升企業的知名度、認可度、美譽度和影響力。大多數企業通訊員是企業普通員工,在完成本崗位工作之余積極挖掘企業新聞事實進行新聞寫作。由于這些員工個人文化素質的差異,且新聞寫作理論的專業培訓的缺失,在對新聞寫作的認識和行為上容易走入一些誤區。如何厘清企業通訊員寫作中的誤區和問題,幫助他們正確地認識和從事新聞寫作,成為合格的通訊員?這是企業宣傳部門需要深入探討的一個重要課題。
通訊員新聞寫作誤區分析
寫稿投稿忽視媒體的導向和需求。一些企業通訊員大多擔當著其它崗位工作,忙于生產經營等業務,把新聞寫作當作副業對待,投入新聞寫作的時間和精力相對不足。這些員工平時讀報、上網等多憑興趣而為,對報紙等媒體的導向和需求并不十分關注,寫稿缺乏主動適應媒體需求的針對性,寫稿投稿無的放矢,結果是盲目性大,中稿率低。其實,企業通訊員對各種信息的快速反應能力的具體體現,就是順應時政需要、針對媒體的口味,及時、準確地開展新聞報道。當然,這需要通訊員勤奮學習,了解上級新精神,同時要開闊視野,在時刻關注本單位各種信息的同時,又必須把一部分注意力轉移到報刊媒體上來,把握好媒體的導向和需求,尋找本單位工作開展情況與報刊等媒體宣傳需求的契合點,做到有的放矢地寫稿投稿,以提高命中率。
寫稿投稿忽視從常規事件中找新聞。企業通訊員應該如何在看似司空見慣的工作生活中發現新聞呢?一句話:做有心人,關注身邊的任何事物的發展變化。一個事件發生以后,我們先要根據自己的新聞敏感作出新聞價值判斷,對有新聞價值的事件,就要及時進行深入采訪,掌握大量的資料,發現新聞亮點,選擇新聞角度,認真構思,撰寫新聞稿。最關鍵的是要養成多觀察的好習慣,不要等待事件明了后再去報道,其實有些事件已經在生活工作中存在,要靠我們去發掘。而一些企業通訊員在新聞寫作實戰中往往對此認識不足,不是積極去發掘、去發現,而是習慣于等、靠、要。
寫稿投稿忽視新聞報道的寫作特點。一些企業通訊員由于缺乏新聞理論基礎知識,特別是那些初學寫作的員工,通常連新聞六要素都不知道,新聞稿寫得像流水賬,編輯將大段無用的描述刪除后,竟發現不知其寫的事件是什么。另外,新聞語言的“宜”與“忌”不清楚,新聞語言宜準確、簡潔、鮮明、生動;忌含糊、矯飾、堆砌、混亂、空洞、語病。這些新聞報道的基本特點要求企業通訊員要重視新聞的理論和實務學習。
寫稿投稿忽視與媒體編輯高效溝通。寫作水平的提高,在于加強學習多寫多練。作為企業通訊員首先要在多寫稿、多投稿,虛心學習,勤奮思考,提高自身寫作水平上下功夫。但是,不能忽視的是,報刊的編輯、記者都具有較強的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豐富的新聞寫作經驗。多與他們溝通,多聽他們的意見,可快速提高業務水平。通過編輯、記者老師的指點和建議,可以快速知曉自己所投稿件的不足,迅速提高寫作水平。而一些企業通訊員卻礙于面子,平時投了稿子,既不給編輯打個電話、發個短信,更別說親自登門求教了,許多和編輯、記者老師探討新聞寫作、虛心求教以提高自己寫作能力的好機會就這樣白白地斷送了。
避免誤區
要增強新聞寫作的有效性
掌握媒體導向和需求,提高投稿的命中率。首先,企業通訊員要通過日常研讀報紙等媒體,掌握特定媒體對重點新聞內容編發的時段規律,有了對媒體導向和需求的明確認識,結合對本企業重點工作、重大項目、重大活動的進展和完成情況等,有針對性地撰寫新聞稿。比如年初中國石化集團、中原油田年度工作會議陸續召開,那么,每年第一季度《中國石化報》、《中原石油報》的宣傳重點就是圍繞各企業學習貫徹工作會議精神進行安排的。此時,企業通訊員既可以寫消息、通訊,也可以寫一些亮點做法及短評。其次,企業通訊員還要了解媒體欄目設置,研究報紙等媒體的排版規律,著重思考本企業的優勢,具體到所投稿件針對哪一版哪一欄目。有了這樣的思考后,企業信息的主次、輕重就容易劃分,有利于通訊員把握信息的輕重緩急,工作做到松馳有度,投稿上做到有的放矢。以《中國石化報》為例,每周一報刊都會有一期“油氣周刊”,顯然,油氣生產新聞最佳的投稿時間是周日下午或周一早上。新聞故事,要投到該報的“走近一線”欄目;言論性文章,要投到“石化語絲”或“經濟走筆”欄目。此外,《中國石化報》是日報,《中原石油報》不是。對于《中原石油報》,生產報道、黨建政工類通訊、安全言論等要發給哪一版,投往哪個信箱都是有章可循的。
主動深入一線采訪,讓新聞報道生動鮮活。“寫稿要注意采訪環節。七分采,三分寫。”這句話,道出了采訪的重要性。當企業通訊員對所要寫的信息一無所知或一知半解的時候,是很難寫出生動、鮮活的文章的。通訊員不深入采訪就不能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一旦在信息處理上有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之感,在行動上必將是膽怯萎縮、放不開手腳的,抱著這種心理撰寫新聞,多半是生硬、毫無生機的。“創作要打動人,先打動自己。”要讓新聞具有靈性,作者自己首先要有靈性,而深入采訪,正是使通訊員快速被感染和產生新聞靈性的捷徑之一。以中原油田采油二廠優秀通訊員郭煥玲發表在2009年1月22日《中國石化報》上的《青年突擊隊節前“網絡暢通行”》為例,春節前夕,該廠信息中心網絡維護室的5名職工作為青年突擊隊成員到生產一線開展服務活動這件事,作者當時沒有跟蹤現場,因此并不了解工作情況。而她事后通過認真采訪當事人,才撰寫了這篇成功的新聞稿。
建立電子信息傳遞渠道,提高高效溝通能力。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信息傳遞方式越來越豐富多樣、方便快捷,企業通訊員必須與時俱進,加強計算機應用知識學習,掌握必要技能,建立電子信息傳遞渠道,多寫稿、多投稿、勤溝通,通過和編輯、記者老師心貼心、無障礙的交流,提高新聞寫作水平和稿件命中率。在這方面,中原油田采油二廠宣傳科要求通訊員要做到兩點:一是將油田重點考核的兩大報刊《中國石化報》、《中原石油報》的電子版網頁地址,從網絡上搜索到并保存,做到“當天報刊當天查看”。這很重要,看似簡單的一個“小動作”,卻能大大提升文章撰寫的針對性。同時,新聞寫作的指導性和方向性也可以在此過程中得到進一步加強。二是利用現代通訊工具——飛秋,將中原石油報的網段加入,做到與報社編輯、記者及時聯絡。利用網絡搭建了信息溝通無障礙橋梁,能夠使通訊員及時、準確地掌握媒體宣傳要點等有益的信息。
避免誤區
提升新聞寫作質量
言之有物。“物”是事實,新聞寫作必須堅持實事求是。中原油田采油二廠通訊員在2011年初“回顧五年看變化、展望未來增信心”系列新聞報道中,用大量翔實的數據,關鍵性的大事件,親歷者的采訪,讓職工切身感受到企業五年來的發展變化,通過寓觀點于新聞事實之中,讓廣大干部職工體會到作為一名建設者的自豪。實踐也證明,事實的說服力遠比空洞的說教要大得多。
言之有理。“理”是道理,新聞寫作要經得起推敲。新聞寫作是以觀點和事實去影響接受者,應該力戒片面性和絕對化的報道,避免把個別事實當作普遍現象來報道。堅持用辯證思維來選擇新聞寫作的切入點,使新聞站得住腳。特別是在先進典型宣傳中注重從小細節反映人物的精神風貌,讓人可信、可敬、可學,中石化鎮海煉化公司通訊員發表在2011年3月29日《中國石化報》上的《李斌紅:從“打下手”到一流專家》這篇典型報道改變以往模式化的宣傳,突出了新聞細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言之有情。情是“深度”,有深度才會有力度。老一輩著名的新聞工作者穆青同志有一句名言:“只有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才有思想,才有力量,才有主題,才有文章。”企業通訊員身在基層,更有優勢聚焦一線,及時捕捉新聞線索,進行深入采訪。在采寫稿件中多用職工的原話,少說空話、套話,讓職工看得懂、喜歡看。比如中石化鎮海煉化公司通訊員發表在2011年4月11日《中國石化報》上的《打造“家”文化凝心筑堡壘》,這篇新聞稿寫得有深度、有力度,使公司關愛職工、職工感恩公司的情感躍然紙上。這樣的報道,很顯然是深入群眾認真采寫的結晶。
作為企業普通職工的企業通訊員積極開展新聞寫作,有助于在員工隊伍中強化正確的輿論導向,在企業內落實民主管理,在社會上樹立企業良好形象。厘清企業通訊員寫作中的誤區,能夠使他們對新聞寫作的知識和技能擁有正確的認識,寫稿投稿事半功倍,在實踐中快速成長起來,寫出更多更好的具有高度新聞價值的好作品,提高宣傳效果,內鼓士氣、外樹形象,只有這樣,企業新聞宣傳工作才能在企業科學發展的進程中切實發揮強有力的保障作用。
(作者:朱永軍,中原油田采油二廠黨委辦公室(宣傳科)副主任;李軍、王占標,中原油田采油二廠黨委辦公室(宣傳科)秘書)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