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佳瀝
【摘要】起源于上世紀60、70年代的精確新聞,目前不論從理論層面還是從實踐操作層面來看,都已經陷入了發(fā)展的瓶頸。而近年來逐漸興起的一種新的新聞形式——實驗性新聞,便成了打破這個瓶頸的最佳候選。因此,加強對實驗性新聞的研究就顯得非常必要和及時。本文將以《都市快報》“好奇實驗室”欄目為例,探討實驗性新聞對精確新聞的新發(fā)展。
【關鍵詞】實驗性新聞精確新聞新發(fā)展都市快報
一、概述
1、精確新聞
20世紀60、70年代,以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新聞學教授菲利普·邁耶(其本人有新聞從業(yè)經歷)為代表的新聞工作者和學者們提出了精確新聞理論,主張采用統(tǒng)計隨機抽樣和現(xiàn)代化的處理工具來搜集、加工和分析信息,以彌補傳統(tǒng)新聞報道的不足。
我國的精確新聞報道始于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以1996年1月3日,《北京青年報》的“1995年,北京人你過得還好嗎?”這篇報道為開端,精確新聞的報道方式開始在中國蓬勃發(fā)展起來,逐漸為廣大受眾所熟悉和認可。目前,全國已有數十家媒體開設精確新聞專版,以平面媒體為主,例如《北京青年報》、《中國青年報》等。①
但是,任何先進的報道方法都必須與現(xiàn)實情況結合起來,隨著它在新聞實踐中的大量運用,其各種缺陷和問題已經暴露出來。
(1)運用范圍有限。新聞事件多種多樣,無法做到全部用數字語言來表述。
(2)操作過程復雜。精確新聞要求根據調查撰寫報道,殊不知一項調查包含諸多步驟,例如選題、抽樣、問卷、回收、統(tǒng)計分析等。這些步驟并不是任何新聞記者都能熟練掌握的。
(3)時效性較差。精確新聞報道搜集數據并加以歸類、分析需要較長時間,所以時效性差。
(4)可讀性較差。精確新聞報道一般都缺乏人情味,不生動,閱讀這樣的新聞報道不但要有相當的文化水平,而且很吃力,要仔細,要動腦筋思考,所以讀者面較窄。
此外,當前的精確新聞還存在著成本高昂,商業(yè)作弊,結論虛假,不符合國際規(guī)范等諸多問題。
2、實驗性新聞
面對精確新聞在實踐中出現(xiàn)的諸多問題,我國的新聞媒體在市場競爭的壓力下,不斷進行探索和實踐,終于找到了一種新的精確新聞的實踐模式,那就是實驗性新聞。
由于國內對實驗性新聞的研究較少,因此筆者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嘗試給實驗性新聞下一個定義:實驗性新聞是一種側重采用科學實驗、數據分析等手段,對人們關注的社會問題或自然現(xiàn)象進行分析和解釋,使公眾從中知曉真相,獲取知識的一種新聞類型。
那么,之所以說實驗性新聞是精確新聞的新發(fā)展,主要就從以下五個方面來看:
(1)從定義來看:精確新聞是一種側重采用抽樣檢測、數據分析等手段,對社會現(xiàn)象進行精細的分析、加工,使公眾從一般事件中看出其潛在的意義的一種新聞類型。②實驗性新聞是一種側重采用科學實驗、數據分析等手段,對人們關注的社會問題或自然現(xiàn)象進行分析和解釋,使公眾從中知曉真相,獲取知識的一種新聞類型。
(2)從報道程序來看:精確新聞的基本程序是確定報道題材,進行社會調查,對數據進行分析整理(請專家解讀),寫出新聞報道。實驗性新聞的基本報道程序是確定報道題材,進行科學實驗,收集實驗數據(請專家解讀),寫出新聞報道。
(3)從報道內容來看:精確新聞的報道內容大多是社會問題、社會現(xiàn)象。實驗性新聞的報道內容除了社會問題,社會現(xiàn)象之外,更多的關注了人們日常生產、生活中的自然現(xiàn)象。
(4)從報道的方式來看:精確新聞是一種側重采用抽樣檢測、數據分析等手段,對社會現(xiàn)象進行精密的分析、加工,使公眾從一般事件中看出其潛在的意義的報道方式。實驗性新聞則是一種側重采用科學實驗,數據分析等手段,對人們關注的社會問題或自然現(xiàn)象進行科學的實驗、分析和解釋,使公眾從中知曉真相,獲取知識的報道方式。
(5)從新聞文本的撰寫模式來看:精確新聞較多采用概述調查背景——擺出調查數據——解釋調查數據——揭示調查意義的行文模式。實驗性新聞較多采用描述實驗過程——擺出實驗結果——解釋實驗結果——提示實驗意義的行文模式。
綜合以上五個方面來看,實驗性新聞和精確新聞十分相似,因此,我們可以說實驗性新聞是精確新聞的新發(fā)展。
二、實驗性新聞對精確新聞的新發(fā)展
1、反應靈敏,時效性強
時效性對新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傳統(tǒng)的精確新聞報道需要通過漫長的過程才能完稿。因此常常見到一些傳統(tǒng)的精確新聞報道,所引的調查結果是半年前或一年前的數據。報道的主題也沒什么多大的意義。
而實驗性新聞的時效性就要強得多,就拿2006年5月31《都市快報》的第一篇實驗性新聞《蛇到底怕不怕雄黃不如做一個實驗》(目前已知我國最早的實驗性新聞)為例,②這篇報道的起因是,2006年5月30日,有位讀者楊先生養(yǎng)的鴿子總是被蛇偷吃鴿蛋,有人給他出主意用雄黃酒驅蛇,楊先生自己拿不定主意所以請快報幫忙。根據楊先生的來電,《都市快報》馬上就安排記者做了簡單的實驗,并請專家做出權威解釋,當天就刊登了《蛇到底怕不怕雄黃不如做一個實驗》這篇報道。通過這篇實驗性新聞,讀者馬上就知道雄黃能否驅蛇,什么東西能驅蛇等安全知識。
由于實驗性新聞采用科學實驗的方法,并且是一些簡單的小實驗。所以任何可以進行實驗性操作的新聞題材,很快就能做出報道,這樣就大大增強了新聞的時效性。
2、操作簡單,成本低廉
精確新聞自出現(xiàn)之日起就存在著操作不便的問題,需要通過選題、抽樣、問卷、數據分析等一連串的過程,這是由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所決定的。此外,在整個過程中,新聞媒體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實驗性新聞的出現(xiàn)則改變了這一現(xiàn)狀。
一方面,新聞媒體可以選擇獨立完成實驗,例如2011年7月22日,《都市快報》做了一則關于一次性打火機是否會在烈日暴曬的汽車內爆炸的實驗性新聞。③
整個實驗過程很簡單,將不同品牌的一次性打火機放在汽車儀表盤,記者在幾米開外進行觀察,主要觀測打火機是否會爆炸,爆炸時的車內溫度和爆炸的耗時。在這則新聞中,明確寫出了一些實驗用品:10個一次性塑料打火機,單價1-2元不等,還有溫度計等實驗用品。根據文章的描述,這些實驗用品總價不超過50元,而實驗用車則是一家汽車維修公司免費提供的。
另外,新聞媒體還可以選擇和政府機構或科研機構合作,如2011年8月3日,《都市快報》針對微博上的謠言,做了一篇關于高溫下汽車內苯含量是否會超標的實驗性新聞。④整個實驗過程也很簡單,記者拿著儀器坐在烈日暴曬下的車內,按照儀器顯示數值,隨時間變化記錄下儀器顯示的車內苯含量的讀數,最后和國家標準做一個對比。實驗所需的汽車由讀者提供,實驗設備由浙江省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提供。
從以上兩個例子可以看出,實驗性報道大多操作簡單,因為實驗性報道的選題大多是一些簡便易操作的實驗,而且實驗成本低廉,不會給媒體本身造成負擔。
3、內容生動,貼近生活
精確新聞大多用冰冷的數據來解讀社會現(xiàn)象或社會問題,一般都枯燥乏味,和人們的現(xiàn)實生活距離太遠。閱讀這樣的新聞報道對讀者本身的要求很高,在當下的社會環(huán)境中,有耐心坐下來挖掘數據背后的意義的人少之又少。
但是實驗性新聞不像精確新聞報道那樣乏味,因為實驗性新聞的選題側重于日常生活中有趣的現(xiàn)象或是值得引起重視的問題,跟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它的讀者面很廣。例如2011年4月8日,《都市快報》刊登了一則關于銀行卡什么情況下會被消磁的實驗性新聞。⑤磁卡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磁卡不小心被消磁的話,會給我們帶來很多麻煩。這樣的選題一般能立即引起讀者的興趣,因為讀者都非常希望了解一些類似的生活小常識。
4、多元呈現(xiàn),增強互動
精確新聞在社會調查的過程中,為了確保調查的準確性,必須根據既定的調查方案嚴格執(zhí)行,因此媒體沒辦法和自己的讀者在調查過程中形成有效的互動。而在調查結束之后,媒體呈現(xiàn)給讀者的只有一篇文章或是一個專版。但是實驗性新聞不一樣。實驗性新聞的操作簡便,耗時較少的特點,使得媒體可以將整個實驗過程用畫面記錄下來。
這樣做有兩個好處,首先,單用文字來描述一個實驗難免會讓讀者出現(xiàn)理解上的偏差,而把整個實驗過程用畫面記錄下來,并將視頻放到網上,在聲音和畫面的配合下,實驗過程就可以更加形象生動的展現(xiàn)在受眾面前。其次,通過這樣的操作,可以更好地實現(xiàn)與讀者的互動,不論是邀請讀者參與實驗,提高欄目的互動性,還是讓讀者提意見,發(fā)現(xiàn)實驗中的各種問題,又或是征集讀者奇思妙想,都可以用讀者的智慧來豐富自己實驗性報道的選題和報道。
《都市快報》的“好奇實驗室”欄目就是這樣操作的。除了在報紙上刊登實驗性新聞外,還將實驗的整個過程用視頻記錄下來,通過旗下的視頻網站“快豹寬頻”呈現(xiàn)給廣大受眾,目前已經成為一個深受讀者喜愛的欄目。
結語
事實證明,實驗性新聞是對精確新聞的新發(fā)展。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實驗性新聞的不斷發(fā)展,業(yè)界對于實驗性新聞的實踐將越來越多,對于實驗性新聞的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的研究會更加全面和深入。實驗性新聞將成為新形勢下媒體競爭的一個新戰(zhàn)場。各媒體都應看到這一新聞類型的發(fā)展?jié)摿Γ槭鼙娕腼兂龈喔玫男侣劥蟛汀?/p>
參考文獻
①余芳,《精確新聞學在中國(上)》,《當代傳播》,1999(5)
②王春泉:《現(xiàn)代新聞寫作》,西安出版社,1999:480
③何欣,《蛇到底怕不怕雄黃 不如做一個實驗》,《都市快報》,2006-5-31
④張宇,《接下來天氣將重返高溫,本報“好奇實驗室”真實試驗殺傷力》,《都市快報》,2011-7-22
⑤陳帆,《暴曬后車內苯含量超出允許量的40倍“好奇實驗室”用實驗辟謠:子虛烏有!》,《都市快報》,2011-8-3
⑥劉陽,《銀行卡貼著手機放三天也不會消磁》,《都市快報》,2011-4-8
(作者: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碩士研究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