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紫星
【摘要】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服飾文化也是中國文化史上一顆絢麗璀璨的明珠。“絲綢之路”的開發使中國的絲織品在歐洲享有盛譽,也使中國成為東方服飾文化的策源地。在現代服飾的設計中,以中國的傳統文化為設計源泉,創作出凝結著中華民族神韻和精神風采的現代服裝,這種帶有傳統文化元素符號的服飾,不僅是世界服飾中具有文化意義的奇葩,同時也使中國傳統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播和發揚。
【關鍵詞】中國元素傳統服飾文化現代服裝設計
在第63屆戛納電影節上,范冰冰的“龍袍加身”成為媒體焦點。其著裝水準得到國際時尚評論家認可,整個造型在國際紅毯上被評為驚為天人的一幕。她的這件明黃色龍袍禮服上繡有兩條栩栩如生爭奪龍珠的飛龍,龍袍下擺排列著代表深海的曲線,這里被稱為水腳。水腳上裝飾有波濤翻卷的海浪,挺立的巖石,寓意福山壽海,同時也隱含了萬世升平的寓意。在龍紋之間,繡以吉祥圖案五彩云紋,既表現祥瑞之兆又起襯托作用。在數千年的演變中,龍已成為一種中國文化的凝聚和積淀,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這一件具代表性和紀念意義的龍袍在2011年的秋季正式入駐杜莎夫人蠟像館,繼續向世界展示華美高貴的東方神韻。黃色的龍袍、刺繡、五彩祥云,應用中國傳統元素的典范再次印證了一句話:“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縱觀服裝發展的歷史,服裝從最早的功能性,遮羞、敝體、保暖經過朝代的更替與時代的變遷,從等級制度的代言人,到后來標榜個性的象征物,走過了漫長的歲月。從服裝的款式、色澤,我們可以清晰看到各時期人們審美意識對服裝的影響,只有緊抓當下的流行元素,融入合適的傳統元素,才能設計出具有中國元素的時尚服裝精品。所謂中國元素是指被世界各國認同的、凝結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神,并體現國家形象和民族氣質的外在的物品、符號或風俗習慣。中國元素的展現離不開物質載體,更注重精神的傳承。在服飾的表現上,這些元素包括:面料上的綾、羅、綢、緞、棉、絹等;款式上的立領、旗袍、側衩、中山裝、兜肚等;裝飾紋樣如花卉、龍鳳和如意等;色彩上有大紅、大綠、明黃、藍等色彩艷麗的民族色彩;中式工藝如繡、鑲、嵌等。綜觀優秀的服裝設計作品,都注重傳統文化與時尚的巧妙結合。作為藝術文化的精華,中國元素在現代服裝設計中扮演著十分獨特的角色,是表達個性美的重要手段。
從最新的時尚信息我們也可以看到,傳統文化元素的應用在流行趨勢上是一股銳不可擋的新勢力,這種元素已滲入了時尚的各個領域,受到了多數設計大師的青睞,并且成為設計元素中一種特殊的設計語言。在國際傳播的影響下,我們一方面不斷地吸取著外來文化帶給我們的現代、實用的美學營養,一方面仍在咀嚼著老祖先留給我們的深厚文化大餐。如何將現代美與傳統美巧妙結合,將中西方文化相互滲透,創造出富有個性魅力,體現綜合美的新潮服飾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任重而道遠的任務。因此只有巧妙的在服飾設計中將傳統與流行、民族與世界、個性與時代性融為一體,在國際流行時尚風格中,注入傳統文化元素的精華,才真正是當今國際時裝潮流中獨有的風情和魅力之所在。傳統元素應用在現代服裝設計主要體現在服裝造型、面料、圖案以及服裝配件等方面。
一、傳統服飾文化在服裝造型設計中的運用
在整體服裝造型設計中,中國的傳統服飾通常采用平面比例裁剪,由于古代的中國是以家庭為單位的農業型社會,人們的生活方式悠然自得,近乎平庸懶散,因此服裝通常是寬衣博袖、面料懸垂飄逸、線條舒展流暢。中國的傳統服裝也偏重線的造型,用線韻來傳神韻。中國歷代服飾設計師都是以十字交叉的主干線條為基礎造型的,手臂平伸后與身體成垂直的交叉。這種造型形式顯示了實在和穩定,也有天圓地方對比的傳統觀念,表現了天的永恒、地的穩固。這些傳統文化,啟發我們在現代服飾造型表現手段上使用剛與柔、強與弱、松與緊、大與小的對比形式,選用澀與滑、粗與細、軟與硬等面料,以及色彩中色相的對比色、明度的高低、純度的灰艷等對比形式,或以特殊工藝形式對造型進行表現,使我們的服裝具有現代與傳統結合的特殊藝術風格。
在局部服裝造型設計中,現代中國服裝設計中較為常見的是將傳統設計中的立領或門襟、盤扣等因素通過有效的再現,來表達設計的風格,這些應用具有說服力和征服性,讓人一眼就能深刻體會到中國傳統服裝的精粹所在,并能通過西方服裝體系中的以人體為根本的合體裁剪,使服裝更有個性和設計感。第5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開幕式上,鞏俐一身旗袍驚艷戛納城,傳統的設計,富有現代感的剪裁將中國傳統服裝的美展現得淋漓盡致。
二、傳統面料的應用
從古至今,中國服飾材料的選擇更迭交替,品種繁多且各有千秋。新石器時代,遠古人就發現麻類植物、野蠶絲和動物毛皮可以用來做編織縫紉:麻料輕薄且有很好的透氣性,不容易打摺,有很好的垂感。所以現在常被用來做夏天的上衣、褲裝和裙裝;絲綢材質柔軟,色澤華麗,做為成衣穿著于身能展現女子的溫婉與尊貴。絲綢是最能體現中華民族風格的面料,著名的絲綢之路也顯示出歐洲國家對于絲綢面料的青睞。元明時期,我國從印度引入棉花進行培植與推廣。棉布具有很好的吸汗透氣性能且相比于前幾種布料價格實在,所以受到百姓大眾的普遍喜愛。特別是將蠟染和印花扎染等工藝運用于面料的加工之后,更是個性鮮明,別有風情,常常被用來作為中國元素的重要表現手段之一。麻料和印花棉布是我國古老而傳統的面料,因其制作成本低廉制,作工藝簡單又具有很好的透氣吸濕功效,現在廣泛用于休閑服飾的加工。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得服裝材料的選擇已經不僅僅局限于上述幾種,各種合成面料的應運而生往往兼具更多的優點。不同面料有不同的風格,再結合風格迥異的設計手法,就會形成色澤絢麗,獨具匠心的服飾。比如傳統面料和現代合成面料做成的錦緞,圖案層次性強、色彩濃厚,配合適當的剪裁可以制作出效果強烈的現代服飾。
三、傳統圖案在中國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傳統文化有各種各樣的表現形式,例如圖案、圖騰、風格或色彩等純視覺的;也可以是花草魚蟲等實物;還可以是禮節、儀式等行為。如古代人們見面時的打躬作揖,離別時候的抱拳。中式服裝喜好用圖案來表示吉祥美好的祝愿,從貴重的綢緞到民間的印花布,吉祥圖案應用得極為廣泛,如龍鳳呈祥、九龍戲珠,同時也抒發了“龍的傳人”的情感。“竹”是象征清高和守節,常被用來形容君子;“牡丹”則是華貴典雅的,因為它的國色天香被封為花中之王。旗袍的繡花中經常繡以牡丹提升貴氣。在現代服裝設計中,這些經典的圖案也廣泛應用在人們的服裝中,尤其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這些有著傳統圖案的服飾非常應景,深受人們喜愛。與此同時,色彩在中國也有著極為豐富的涵義。青、紅、黑、白、黃五色中在國傳統服裝上被稱為正色, 是高貴的象征。在歷史上,秦以黑為尊, 明則以黃為貴。在歐美地區國家,結婚時新娘身著白色婚紗以示純潔, 而在我國新娘穿大紅色的嫁衣,用來表示喜慶。一直到現在, 大紅色在我們的社會中依然是代表吉祥和喜慶的意思,而金黃代表著富貴。紅和黃這兩種顏色也常被運用在現代服飾中。如2008年奧運健兒的比賽服就采用了紅與黃的設計用色,還有以“青花瓷”為系列的禮服也被不同程度地在各種場合演繹。
四、傳統華美精巧的配件及搭配方法
在服飾搭配中借鑒中國傳統的搭配方法也是塑造中國民族風的捷徑,但是在搭配中要視場合而定。在日常穿著中可能簡單的一個中國風格的口袋,甚至只在腰帶處扎上一個精巧的中國結。不僅僅是服裝,編結藝術應用在日常生活各處更是廣泛。不只是在衣服上的裝飾設計,如衣服邊緣、剪接線等, 腰帶、項鏈、頭飾的編結裝飾也是。以中國傳統正藍、正紅做成的湘繡腰帶,及將傳統的香袋、彩墜用為摩登的掛飾等, 都是現代與傳統相得益彰的成功例證。
在影視文化中當明星穿著有中國特色的禮服走在星光大道上;在政治活動中,當各國代表在APEC峰會上穿著唐裝出席會議時;在體育活動中奧運禮儀小姐穿著旗袍給運動頒獎,這都是中國傳統文化國際傳播的途徑。不僅可以使中國傳統文化有效的傳承,也可以在國際上得到很好的傳播。“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近幾年的各大時裝舞臺上,中國風成為不可或缺的設計元素之一,被大量西方設計師采用。Dior高級定制禮服上的青花瓷內飾,Armani高級成衣上的祥云圖案,Just Cavalli連衣短裙上的精美刺繡,無論是寫意水墨畫,精致的刺繡,還是代表中國文化的各種圖騰——梅蘭竹菊、金龍祥云,都被設計師們巧妙地運用到了他們的設計之中。服飾文化在不斷傳承和創新,每一個時代的服飾都有其獨特的美,這是歷史進化的產物,也是傳統服飾文化的延伸。在當代服裝設計理念和設計手法中,汲取傳統服飾文化中國元素的精髓,借鑒、繼承、改良、發展并賦予它新的形式、新的變化,在強調本民族的文化內涵、民族的靈魂和精神基礎上,通過現代的思維方式與生活方式,將服裝的造型、色彩、面料與現代時尚潮流完美結合,來詮釋民族性的服裝設計。這樣才能走出一條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服裝之路,使民族文化精髓在世界時裝舞臺上熠熠生輝。
參考文獻
①范聚紅,《現代服裝設計中的中國元素》[A].《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
②馮澤民:《服裝發展史教程》[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1998
③劉元風:《服裝藝術設計》[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6
④蘇永剛:《服裝時尚元素的提煉與運用》[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7
⑤華梅:《中國服裝史》[M].上海: 中國紡織出版社,2007
⑥肖玲,《中國古代服裝藝術設計》[J].《南平師專學報》,2006(1)
(作者單位:中南民族大學文傳學院)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