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紛
文章編號:1008-0546(2012)04-0082-02中圖分類號:G632.41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4.035
江蘇省新高考已經進行五年了,從五年高考試卷可看出,高考力求考查學生學習和探究化學問題的能力,化學試題由知識立意轉變為能力立意,強化了對能力的考查,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特點,我們在備戰高考這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與體會,試點學校在高考中化學成績穩步上升,現在向大家作一定的介紹,以期拋磚引玉。
一、高考試題命制的特點
江蘇高考化學科試題旨在測試考生對中學化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和所應具有的自學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實驗能力,試題力圖反映出考生能夠初步運用化學視角去觀察、分析生活、生產和社會中的各類有關化學問題,著力推進新課程改革。
自學能力:以新技術、高科技為命題背景的新情景題在高考中頻頻出現,它體現了高考緊隨時代步伐的時代特征。這類試題要求同學們有較強的自學能力,能夠根據已知的知識和題目給定的事實和條件,抽象、歸納相關信息,對問題進行邏輯推理和論證,得出正確的結論和作出正確的判斷分析,解答相關問題。
觀察能力:觀察能力作為一種能力要求,試題中往往所提供的數據和信息不是直接給出的,而要求同學們能夠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實物、圖形和圖表得出必要的結論,這樣才能獲取所需的解題線索,另外對試題中出現的以生活常識和日常生產為背景的題目,更要求同學們平時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和觀察能力。
思維能力:思維能力作為能力結構的核心,必然成為高考化學能力考查的核心,我們要在平時教學及高三總復習中,注重對學生多種思維能力的訓練,著力于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思維能力,這樣可增強學生的學習后勁,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水平,使之成為可終生享用的資源。
實驗能力:化學實驗是培養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重要載體,化學實驗能力簡而言之,就是運用實驗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我們要在高中階段通過實施合適的策略,造就學生熟練的化學實驗技能、豐富的知識結構、良好的實驗素養以及較強的實驗動機和濃厚的實驗興趣,既為學生高考服務,又為他們今后成長提供必要的基礎。
二、高考沖刺階段復習策略
1.以“說明”為依據,提高“沖刺”效率
《考試說明》依據“課程標準”和“省教學要求”制定,更深入對考試范圍和內容的界定,刪除了繁、難、偏、舊的內容,所以認真學習《考試說明》有助于把握復習的廣度與深度、難度,少走彎路,提高復習效率與效益。
2.強化“三基”是永恒的主題
“三基”即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在連續幾年的高考中都占有重要地位,2012年高考應該保持穩定,“三基”在試卷中將體現重要的地位,復習中注重“三基”即要突出教材,注重教材章、節之間知識的內在聯系、規律的揭示,應盡快形成知識結構和網絡。強化“三基”的復習,應該緊密結合課本、小專題復習,將原來儲備的知識重新整理,注意理解應用、避免機械記憶。因此,復習中要把夯實基礎放在首位,樹立“廣積糧、不挖井”的意識,務必要注重教材、抓好“三基”并落實強化。以強化基礎知識為例,要做到兩點:一是回歸教材,復習時不要丟開課本、純粹依賴資料而復習,要處理好課本和資料的關系,復習的關鍵首先要過好課本關,課本上的基本概念在復習中,不僅能復述,還要理解其內涵。如對同系物的概念復習中,首先要求準確表述概念的內容:“結構相似,組成上僅相差一個或若干個‘CH2的一系列有機物互稱為同系物”。其次要知道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知道何為“結構相似”?要注意到組成上一定要相差若干個“CH2”原子團并且應屬于同一類型的有機物,如CH3CH(CH3)2和CH3CH2CH2CH3, 與就不能互稱為同系物,同時挖掘出同系物間相對分子質量之差一定為14的整數倍,即分子式為A的同系物的通式可表示為A(CH2)n。另外,復習中一定要認真研讀教材,對教材中介紹到的反應、實驗等要熟練掌握和理解;對教材中的例題、討論題、習題等要進行再思考,從中發現自己以往未理解的東西;對教材中的閱讀材料、資料、選學內容等要有所了解,還可以做一些整理和記錄。二是回歸基礎,如盡量不要做難、偏、怪的習題,應以做基礎題為主。又如復習實驗時,不要紙上談兵,坐在教室“話實驗、畫實驗”,這樣導致的結果是對有些問題的認識模棱兩可,所以,對待實驗的態度還是走進實驗室去“親身體驗”為好,體驗對操作原理的認識(解決實驗操作理論依據的問題);體驗對操作方法的認識(解決如何操作的問題);體驗對操作目的的認識(解決為何要安排這樣的操作);體驗對錯誤操作造成后果的認識(解決為何要這樣操作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拓寬實驗思路,提高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3.歸納方法,升華成經
(1)使所學知識系統化、網絡化
基礎知識是學生解決問題的源泉。高三化學復習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對基礎知識加以整理和歸類,使之成為知識鏈和知識網,便于學生理解性記憶和回顧,并且使之融會貫通,舉一反三。例如以NaOH為核心,可以建立下圖知識網絡:
這樣憑雙方構建的網絡記得牢,應用時能觸類旁通。
(2)抓住“結構性質制法、鑒別、用途”的思維模式
元素化合物知識繁雜、零亂,如何使之有序、規律化?復習時應抓住“結構性質制法、鑒別、用途”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
以NH3為例:NH3的結構NH3的性質,NH3中N為-3價(N的最低價)NH3能被Cl2、O2等氧化,N—H是極性鍵、NH3為極性分子NH3易溶于水生成NH3·H2O,NH3中N原子有孤對電子NH3能與H+、Ag+、Cu2+配合。
又如,有機物的學習應抓住官能團,某有機物有什么官能團,它就有什么性質。以—OH為例:
4.進行變式訓練、題組訓練
所謂變式訓練就是在所做習題基礎上適當進行修改和變化后進行訓練,將修改后的習題和原題一起訓練就是題組訓練。題組訓練能讓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去感知題組內在的規律性,探究發現題組內蘊含的知識和方法,達到培養學生能力和思維發展的目的。
這里略舉1例,希望能給同行一點啟發。
⑴原題:2010·江蘇化學在溫度、容積相同的3個密閉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應物,保持恒溫、恒容,測得反應達到平衡時的有關數據如下[已知N2(g)+3H2(g)2NH3(g) H =-92.4 kJ·mol-1]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2c1>c3 B.a+b = 92.4 C.2p2<p3 D.1+3<1
(2)變式:在溫度、初始容積相同的兩個密閉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應物(如圖所示),發生如下反應:3 X(g)+Y(g)2 Z(g) ΔH<0。保持溫度不變,測得平衡時的有關數據如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平衡時容器乙的容積一定比反應前小
B. 平衡時容器甲的壓強一定比反應前小
C. n2 > n1
D. φ2 > φ1
本題組答案為:(1)BD;(2)AD。
高三化學最后復習階段重在知識的落實和理解,構建網絡化的知識體系是策略,設計遞進式的題組訓練是重點,可以促進應用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提升。
幾年來,新高考化學試題幾經變化,沒有大起大伏,總體雖說不難,但其中自有奧妙。不少自認為準備充分的學校或考生并沒有獲得理想的成績,這提醒我們要重新審視我們的“能力”,重新認識高考復習的方法和復習成效。往年的測試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若在高考復習中能抓好上述幾個環節,抓好學科基礎知識和主干知識,牢固掌握學科本質的方法,注重科學素養的形成,一定會在高考中取得優良成績。
參考文獻
[1] 王祖浩,張天若.化學問題設計與問題解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王祖浩.化學新課程中的科學探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化學課程標準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