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喜
摘要初中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存在較大差異,尋根究底,導致這個差異存在的是他們的元認知使用,而影響元認知使用的的因素主要是三個方面:一是基于學習對象的某些特性對語文學習的元認知使用有影響,二是基于學習者本身的特點會影響元認知的使用,三是基于學習者外在環境因素對元認知使用的影響。
關鍵詞初中生元認識使用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1元認知的內涵與結構
元認知的概念最先是由弗拉維爾(Flavell)提出的,它是指個體對自身認知過程的認識和意識,即對認知過程的再認知。它包括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和元認知監控三個結構成分,它們相互聯系、密不可分。①
元認知知識即是關于影響自己的認識過程與結果的各種因素及其影響方式的知識。它也包括關于認知主體的知識,二是有關認知對象的知識,三是關于認知活動中的策略知識,策略是提高效率的方法和技巧,它包括認知活動中的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等。
元認知體驗即主體伴隨著認知活動而產生的認知體驗或情感體驗。它包括肯定和否定兩個方面,即知的體驗和不知的體驗。元認知的體驗一般發生在能夠激發高度自覺思維的學習之中,因為這種學習要求事先有計劃,事后有評價,并要進行策略選擇,整個過程都伴有情感體驗。②
元認知監控即主體在進行認知活動的全過程中,根據元認知的知識、體驗積極地對認知活動進行積極的、及時的、自覺的監控、調節,以期達到預定目標的過程,它是元認知的核心,根據在認知活動不同階段,元認知監控可分為以下一系列連續的環節:(1)認知實施前的制定計劃,作好準備。(2)認知活動中的實際控制、調節。(3)檢查結果、反思總結。(4)采取補救措施。根據反饋結果對自己實踐活動采取補救性措施。
在實際的認知活動中,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和元認知監控三者互相依賴、相互制約,有機構成一個對認知活動具有高水平的自我意識、自我調節功能的開放的動態系統。
2初中語文學習中元認知使用的影響因素分析
2.1基于學習對象的某些特性對語文學習的元認知使用有影響
(1)語文學習任務的難度會對元認知使用產生影響。我們大多會有這樣的經歷,當一個比較艱難的任務擺在人面前后。人們通常會有一些畏難的情緒,而希望回避問題,或者采取簡單的方式解決。而往往采取簡單的方式難以解決,學生會在好幾處碰壁之后回過頭來反思自己的學習方法,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任務很簡單時,學生會在潛意識的引導下自然而然采取一些相關的策略來學習,但任務比較難,學生一時半會難以解決的話,學生就需要在挫折后才能反思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促進元認知的使用,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只有在任務中等,既不是小兒科的問題,也不是學生難以承受的問題下,學生根據自己的思考,果斷地采取一些措施,行動后又能獲得愉快的反饋的話,元認知的使用才會更進一步地促進學習。對于語文學習,有的同學認為是自己的母語,天天處在學習的環境中,因而輕視,認為不學也是這么多分,好好學了,也未必提高。對于那些想要獲得更優秀的成績的學生,在語文上有困難的,往往卻會覺得在自己的水平上想要再提高,具有很大的難度。正是這兩種極端,導致學生對于語文學習沒有采用比較適當的辦法,既沒有看清語文這門學科對象的特點,也失去對語文學習的元認知鉆研和實踐。
(2)對語文元認知知識的掌握會影響其使用。很多初中教師并不會專門對學生進行語文學科的元認知訓練,因此導致學生對元認知的使用效率較低。通過調查,從具體的數據可以看出,在有關個人作為學習者的知識,即自己對自己的了解方面,大多數人是不進行自覺主動的總結的,只有9.7%進行經常性的總結。更多的學生是從不總結。在有關任務的知識,即自己對任務本身的了解程度方面,在元認知知識的調查中是最好的一塊48%的學生對題目分析仔細。在有關學習策略以及使用有關學習策略方面的知識,即面臨任務時采取怎樣的方法方面,只有8%的學生能找到迅速有效的解題方法,76%的學生是憑著感覺去答題找不到有效快速的方法。③
對于監測方面,被調查者都不能很好的對自己認知活動的進程進行評估。只有極少數的人在這方面有所注意。但從調查收集的具體數據來看,在監測方面,性別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女同學在曾做過的題目上出錯的幾率低于男同學。這個數值明顯低于前幾題,這說明,在調整方面的能力還需要更好的提高。
(3)語文學科的特性對于元認知使用的影響。語文學科具有其獨特性。首先它需要厚積薄發,需要精心的積累,還要文化的浸潤。它的提高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幾天的用功就可以看到明顯進步的。正因為這樣,往往很多學生對語文學習沒有積極性,缺乏主動性。認為學也是這樣,不學也差不了多少。學點其他的還見效快點,比如數學,學懂了這一章,馬上十幾二十分的提高也是可能的。其實這首先反映出來學生對學習的對象的不了解,缺乏對學習任務的元認知。
其次語文也確實是天天在用,時時處處也有語文的存在。小到一個便簽,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素養,語文也是百科之基,語文學不好,連數學應用題有時都看得不是很明白。可見語文也實很重要,所以掌握語文的學習方法也是很重要。
2.2基于學習者本身的特點會影響元認知的使用
2.2.1初中生的個性特征會影響元認知的使用
從初中生的心理發展特點來看,這個時候正處于比較敏感而不穩定的青春期。他主要表現的特點是叛逆、敏感、對成人的不滿等。心態上往往會有一些浮躁心態和對抗情緒;另外覺得自己已經像個成年人,因此在面對問題們常常呈現一種幼稚的獨立性。
因而學生一方面有時會對成人的言語包括老師的建議有自己的看法。如果不是很深入人心的建議,如果不是讓學生獲得自身確切的體驗,孩子對于一般枯燥的元認知知識講解也會不屑一顧。表面上好像聽入耳了,可是暗地里孩子還是按照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學。
但如果在學生學習困難的時候,在渴望大人幫助的時候,剛好老師像是預先知道了他的難處一樣,恰當的在這個時候講一些學習的案例,學習的方法等等元認知的知識,學生就會覺得老師很理解自己,因此也會接受老師的建議。
其次這個時候的初中生也很焦躁、敏感。在他們的內心小宇宙里裝了很多自己的心事。所以對一件事情,特別是學習的專注力不是恒久的,也不是經得起考驗的。學生在學習方面會受到很多方面的誘惑,如電視,電腦,手機,游戲等等。這些因素會在這個年齡階段尤其突出的影響學生元認知的使用。
2.2.2初中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對元認知使用有影響
心理學認為,興趣能喚起學習者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促使他們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學習活動,學習者在內心需求得到滿足的同時伴隨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研究表明,學習者的學習成績與興趣密切相關。學生對學習內容越感興趣,動機越強,學習則越有成效。④對語文學習而言,學習者很容易因環境的改變而放棄原來的行為或計劃,能夠使他們堅持不懈最好的辦法就是保持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這種學習初中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是會影響其元認知的使用的。有興趣的學生就會主動的去尋找好的學習方法,并且總結自己的學習經驗,理解語文學科的特性,對語文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能能較好的接納,不輕易的否定自己。而缺乏興趣的學生,在初中這個階段,經過小學的字詞句的訓練,到現在一下子提高難度,更加會覺得難以適應,學習語文就有一種痛苦在心頭盤旋,加上反復的挖井式的努力,并沒有獲得鼓勵時,更加不會去好好反思了,認為語文就是難學。這樣的學生和那些有興趣的學生相比,在元認知使用上就有很大的區別了。別說要他們花更多的時間在語文學習上,就是平時老師布置的任務也不能很好的完成。同樣他們在尋找語文學習的方法和了解語文學科的特性上也是缺乏自信的。
2.2.3初中生在語文學習中對使用元認知的意識性影響它的使用
很多初中生在小學時,一直在老師的要求下,手把手的扶持下學習,缺乏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一進初中,這種格局會有很大的改變,很多地方需要自己獨立的去學,自主的去鉆,而獨立自主學習是需要使用元認知的。尤其語文,課本的內容是有限的,而考試的內容遠在課外。當他意識到初中語文學習需要更多的自主和獨立時,也會更加重視在語文學習中使用元認知來幫助自己更加獨立的完成學習任務,促進學習的發展,而無法意識到這一點的學生往往還在怨天尤人,甚至覺得老師不夠盡責,更加不會意識到自己要學習語文學科的元認知,并反復提醒自己去運用它。
2.3基于學習者外在環境因素對元認知使用的影響
2.3.1教師對元認知能力的培養會影響學生元認知的使用
初中語文教師有的會專門的進行一些語文元認知的輔導,這很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和進步。因為元認知知識本是是比較抽象的,在一般學生自身的學習經歷中也缺乏總結和提升,教師的講解是很有必要的。同時還要結合學生的學習體驗來,了解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感受,以積極的案例來進行教育。這樣的培養下對學生元認知使用才會起到促發作用。
但有的教師因為自身也缺乏元認知知識的了解,同時對學生的元認知能力的培養也很忽視,那勢必造成學生的元認知知識缺乏,元認知能力欠缺。對于語文,有些老師和學生一樣的輕視,認為沒什么方法可教,只能依靠勤奮取勝。但實際上,他估計錯了,我們講的元認知能力的培養不是捷徑的培養,不是投機取巧的培養。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都有它的特性,對這個特性的把握能促進我們更好的學習,這就是元認知能力的培養。所以一旦教師輕視在語文學科方面的元認知能力的培養,也就會造成學生這方面的輸出能力弱勢。
2.3.2周圍同學的榜樣會影響語文元認知的使用
同樣,初中生的周圍會有很多個性不一樣的同學,有的對語文學習感興趣,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有的學習很苦惱,愁于自己不知道該怎么學。作為老師如果引導得恰當,如果分成小組學習,在組員中那些語文學習比較好的學生的帶領下,影響下,同伴的教育,同伴的學習方法的影響是很有效的。往往學生從自己的同伴身上學到的更多。但如果老師的引導是惡性的競爭,讓學生只看到學習者之間的爭奪,那么同伴效應就會消失,還會產生不良影響。好的學生會為保持自己的一個名次而死死守住自己的方法,不和其他的學生交流,而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則無法在這樣競爭激烈的環境下獲得同伴的支持,老師眼中也只看到好學生的成績,就更加造成他們對語文學習的恐懼,同樣元認知的使用就會嚴重受到影響。
3元認知使用對于初中階段語文學習的意義
初中階段是一個人在生理和心理上最為重要的發展時期。由于初中生自身知識儲備量的迅速增加、思維習慣的基本養成以及外界環境的影響等原因,初中已成為對學生元認知培養的關鍵時期。如果在初中階段能培養起學生良好的元認知,他們在此后的學習中就比較容易形成適合自身特點的學習風格,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則會導致學生缺乏自我意識,難以養成獨立學習和思考的習慣,最終造成學業失敗和認知缺陷。⑤因此,是否能在初中的起始階段就著力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元認知,是學生能否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潛力,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因素。
其次初中生正處在青春期,進入青春期的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二個飛躍期。一方面,自我意識的高漲使得初中生們開始以一種全新的目光看待自己、看待別人、看待人際關系和價值理念。另一方面,他們經過反復的思考也不一定能對有關自我的種種問題有什么明確的客觀結論,有時會因為認識能力和社會經驗的不足,讓自己陷入經常性的迷惘和困惑,乃至對人對事出現一些敏感、偏激的認識。因此這個時候正是需要在教師的干預下給予孩子指導的關鍵期。同樣基于這樣的特性,對語文元認知的培養也處在這樣一個情況下。積極尋找元認知使用的影響因素,并結合這些因素,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促進初中生在學習語文時更好的使用元認知。
注釋
①董奇.論元認知[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9(1).
②王亞南.元認知的結構、功能與開發[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
③馬欣研,莊莉婷.初中低年級學生元認知培養實踐初探[J].教育探索,2008.6.
④武皓粼.淺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元認知能力的培養[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10.
⑤王丹,馮銳.認知神經科學對元認知教育潛力的探索[J].揚州大學學報,2010.6.
參考文獻
[1]毛紅艷.發展初中生語文學習元認知能力的研究[D]蘇州大學2008屆.
[2]陳向陽,戴吉.初中生元認知閱讀策略訓練效應的實驗研究[J].心理科學,20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