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磊
自9月13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宣布推出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QE3)以來,全球股市應聲而起,大宗商品熱火朝天,然而對于中國A股市場卻并未激起應有的反響。對此基金經理普遍持謹慎態度,他們認為QE3對A股影響較為復雜,短期來看對強周期性行業構成利好,長期來看則對A股影響存在不確定性。
短期強周期板塊或構成利好
中歐基金表示,短期來看,美聯儲推出QE3,導致美股創近5年新高,黃金、原油期貨大漲,對于本次QE3的推出,他們認為除了出口改善外,新開工環比回升的概率也在加大,而且當前通脹尚不會構成較大的威脅,且整個社會價格體系上調預期也促使中游開始補庫存,促使供給層面改善。未來2個季度,股市環境或將逐漸好轉。
對于受益行業,匯豐晉信基金表示量化寬松對于黃金、有色、煤炭的助推作用不可忽視,盡管由于邊際遞減效應,第三輪量寬對資源品的助推相比QE1和QE2會有所減弱,但全球包括A股在內的資源品及其相關股票還是會受到影響。
博時基金魏鳳春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她表示QE在購入MBS資產的同時,也推升了通脹的預期,大宗商品市場隨之快速并強烈的做出反應。而新一輪的QE結構也表明,商品價格將在經濟復蘇的速度與政策的持久性之間達成均衡,價格中長期的波動程度可能比前兩次QE之后的小。因此,近期的商品市場將會較強,而中長期的關鍵在于找到新的均衡點。商品市場的驅動因素使得A股市場在疲弱中存在個別相關品種的交易型機會。
長期影響較為復雜
除了短期結構性機會,長期來看對市場影響的復雜與不確定性也成為基金普遍共識。
大成基金表示,QE3與QE2推出時的經濟狀況完全不同。2010年11月,中國的房地產投資還在高位,通脹還處于上升階段,進出口增速仍高,整個經濟處于較熱狀態,QE2在此宏觀大環境下推出對于通脹上升自然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而目前,中國經濟正面臨增長放緩、通貨緊縮,進出口增速也處于低位。在中國乃至全球經濟基本面仍然疲弱的情況下,大宗商品不具備全面上漲的基礎。
國泰基金表示該政策對國內A股中長期影響的復雜性主要來源于兩方面:一方面,QE3刺激美國市場需求,理論上會帶動我國出口增長,但實際中拉動效果有多強是一個未知數;另一方面,大宗商品上漲,將加大我國輸入性通脹的壓力。
光大保德信基金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在出口影響上,年初的時候就有人判斷,美國經濟的復蘇將帶動國內的出口,但是大半年過去了,美國經濟復蘇很慢,對于國內的出口并沒有拉動作用,對美國出口占整體出口的比例維持在17.5%左右的水平。因此對于QE3能否拉動美國經濟以及能否拉動中國出口持保留態度。
對于國內通脹的影響,該基金表示美聯儲的大規模印錢行為可能會推動輸入型通脹的預期,通脹上漲的預期可能對國內貨幣政策有限制作用,現在看來,如果不考慮QE的因素,4季度CPI的平均水平在2.6%附近。如果考慮到QE的因素,政策空間很可能受抑制。
匯豐晉信基金則明確提出從長遠看QE3的推出對A股未必是好事。他們認為美聯儲是從維護本國自身利益出發而制定QE系列貨幣政策,對于其定義為“競爭合作”關系的我國,從長遠來看未必是件好事。因為QE政策的本質是一個將當前無法有效解決的危機轉移到未來的手段,是一個將儲蓄者的利益向負債者進行轉移的政策,是一個將美國國內危機向國際金融市場轉移的機制,從根本上來說是一個絕對利己并且非常有可能損人的政策。所以,真正能推動我國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的基石,必須而且也只會是我國經濟的穩定健康可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