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祿
“車庫咖啡”受到市場的歡迎,也正說明了建立人脈網絡在創新創業中被廣泛需求。
“車庫咖啡”在中關村出現不是一種偶然。其實,“車庫咖啡”出現之前,中關村的創業者“扎堆兒”的現象就一直存在,創業者們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在各種各樣的地方進行著信息交流,建立人脈網絡。友誼賓館貴賓樓的咖啡廳、中關村科貿大廈等很多場所都是創業者扎堆兒的地方。在硅谷,幾乎所有的咖啡館都有創業者聚集。FACEBOOK的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與網景創始人的安德森每周都會在斯坦所大學邊上的咖啡館吃飯。可以說,中關村的創業主題咖啡館是將這些“各種各樣的形式”和“各種各樣的地方”具體化,商業化。 使創業者們更有意識地“扎堆兒”,隨著這種場所的增多,中關村的創新創業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
“車庫咖啡”受到市場的歡迎,也正說明了建立人脈網絡在創新創業中被廣泛需求。在硅谷,人脈網絡是營造天使投資人成長的機制模式和土壤。
硅谷的人脈網絡實際上是硅谷創業的重要土壤,建立在人脈網絡之上的天使投資實際上是硅谷創業的最重要的推進劑。在硅谷創業的過程中,很多創業者在初創企業時一方面利用自己之前的“第一桶金”,另一方面則利用自己的人脈網絡進行天使投資融資。一個成功的創業者背后,往往有著一群天使投資人,而這些天使投資人又往往是一個成功的創業網絡,最后發展成為所謂的“成功人士俱樂部”。他們聯合起來進行天使投資或風險投資,利用彼此的專業能力降低風險實現收益的最大化。進行投資的人本人往往也是成功的系列創業者,他們在創業過程中積累下的經驗和財富,通過天使投資這一方式也擴散給了其他人,使得創業者能夠獲得最為缺乏的啟動資金,并更加快捷高效地創業,這樣就形成了系列創業的連鎖反應這種“正反饋”機制。
由于天使投資是對個人(或創業團隊)的投資,所形成的正反饋機制中必然包含著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以及由此形成的信任文化。天使投資機制是硅谷創業最有特色的地方,是創業成功最富饒的土壤,同時也是中關村最為缺乏、薄弱的環節。除去國內稅收機制與法律條件的不成熟外,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我們缺乏這樣一種人與人彼此間信任的社會文化,并不是說中關村不懂得天使投資的重要,而是還缺少適宜天使投資的機制模式和土壤。
我在清華大學出版社即將出版的《硅谷中關村人脈鏈接》一書中多次提到,硅谷獨特的人脈網絡和創新循環是Facebook等一批優秀企業成功的關鍵。Facebook是社交網絡的代表,人脈鏈接正是其核心,其商業模式是基于廣泛的人脈關系網絡為基礎帶來的流量變現能力。
(作者系北京長城企業戰略咨詢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