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勇
匯豐制造業PMI預覽值下滑經濟下行壓力較大
匯豐PMI初值從上月的49.3%下滑至47.8%,目前的匯豐PMI數值已經接近于2008年9月份,顯示當前經濟仍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
從具體分項指標看,除了就業指數與上月持平、產成品庫存指數回升外,其余分項指標均比上月下滑。
經濟呈現生產下滑、需求回落、庫存增加的格局。生產指數為47.9%,比上月下滑3個百分點;新出口訂單指數下滑至44.7%,創41個月以來的新低,顯示外需疲弱,出口面臨較大壓力,這與7月全球PMI表現乏力相一致。產成品庫存指數為53.6%,比上月提升3個百分點,上月統計局公布的PMI中的產成品庫存指數剛剛出現明顯回落,本月受制于需求的低迷,庫存再次反彈,令經濟進一步承壓。
匯豐PMI數據顯示,中國經濟仍比較低迷,在政策遲遲不發力的情況下,經濟繼續下滑的壓力較大。就業指數在本月雖然沒有進一步惡化,但是經濟如果進一步下滑,必然會帶動失業率的提升,當前正面臨大學生畢業找工作的時點,從實際情況看,就業壓力已經明顯加大。從該角度講,政策需要做進一步的放松,尤其是在投資領域。
月底流動性壓力上升,逆回購加碼應對
時至月底,接近月底考核時點,同時外匯占款下降導致的流動性被動緊張因素疊加,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壓力有所上升。
從拆借利率、回購利率可以看出,最近幾天,銀行間市場利率有上升的壓力。但是經過周二2200億元的天量逆回購后,利率有所下降。
23日,央行通過公開市場釋放流動性1450億元,其中7天期800億元,14天期650億元,利率均維持周二的水平,分別是3.4%和3.6%。此外,23日還通過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的方式做了三月期的國庫現金管理定存招標,共釋放400億元。
對于降準的必要性和央行當前對降準政策的抉擇問題,我們在月度金融數據分析、降息點評、以及最近幾期日報中已經做過詳細的闡述。如果從短期可能的降準時點來看,最近這個周末應該是關鍵時期,如果這周末還不降準,那么銀行間資金最緊張的時刻就基本過去,下一個緊張的時點就是國慶前的季末、月底考核,外加長假的時點疊加。因此,在9月份的時候,除非外匯占款等高能貨幣釋放通道未能有效打開,那么9月份央行就只能在不斷滾動的超過千億的逆回購和降準兩個選項中選擇一個。
貸款降幅大、存款降幅小的不對稱降息為何最終導致銀行凈息差上升?可能是由于給企業貸款利率降幅小于吸收存款利率降幅,也可能因為給企業貸款較少而更多地做同業存款。無論何者,都影響降息效果向企業傳導。那么,為何銀行不愿意以更低利率給企業提供更多的貸款?
當前經濟尚在底部徘徊,企業盈利能力不斷受到侵蝕,無論銀行還是企業對經濟前景都沒有十足信心,因此貸款風險依舊困擾銀行,貸款執行利率依舊高企。據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披露,貸款執行利率上浮占比在6月份非對稱降息后仍然高達67.0%。因此,當前貸款需求不足并不是因為企業不需要錢,而是因為在銀行給定的風險利率水平上,企業貸款意愿不足。不難理解,6月、7月兩次降息,并未能有效釋放企業貸款,反而無心插柳柳成蔭,增加了以房地產消費貸款為主體、風險相對較小的居民中長期貸款的新增規模。
確保保障房公平分配,加大有效供應和惠民力度
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日前指出,我國將確保保障房的公平分配,并將完善配套形成有效供應。李副總理稱,保障房是解困房,要真正分配給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群眾;保障房不是福利房,要堅決防止不符合條件者獲得保障房。李副總理著重對住房質量、配套實施、擬建保障房項目問題進行了指示,指出一定要圍繞市場出清、盡快完善、確保便民展開保障房建設。同時強調要繼續貫徹執行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應,鞏固調控成果,促進房地產市場長期平穩健康發展。
我國計劃今年新開工建設700萬套保障房,基本建成500萬套。十二五期間,計劃建設3600套保障房,根據住建部本月中旬公布數據,今年1-7月份,全國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新開工580萬套,開工率為77%,基本建成360萬套,完成投資6600億元。
確保保障房公平分配有利于打擊尋租,化解社會不公平矛盾的激化,形成真正的有效供給,更好地實行住房保障政策的初衷,將保障房切實地轉化為惠民成果。對于房地產經營方面,國家也提出大力鼓勵民間資本進入保障房建設,并通過多渠道籌集資本金,推動形成保障房持續供應機制。在保障房配建過程中,可以將底層交給物業公司進行商業運營,通過各種手段逐步實現可持續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