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瑞通
摘要本文對籃球規則演變的方向和籃球運動發展的趨勢進行了展望,對籃球規則在教學訓練中的實際意義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籃球規則演變教學訓練
中圖分類號:G808 文獻標識碼:A
0前言
籃球運動之法我們統稱為籃球規則,它規定了籃球的動作標準和行為規范,它促進籃球運動的發展,同時籃球規則的完善也受籃球運動中所產生問題的影響而進行的及時糾正。對籃球規則演變的方向及新世紀籃球發展的趨勢進行研究,以及研究和梳理籃球規則演變狀況,旨在讓教練員理解、掌握規則,進而更好地、合理地進行教學訓練和布置技戰術提供理論依據。
1近20年籃球規則修改的內容
1.1時間方面的修改
一次進攻時間由原來的30秒改為了24秒;改動24秒規則,以往,對在前場的任何犯規被判罰后,進攻時間又重新啟動為24秒。現在,在相同條件下,如果進攻時間不少于14秒則不變,如果少于14秒則調至14秒;比賽時間由4節組成,每節10分鐘;三秒規則(球前場才開始計算3秒,球在后場不計算3秒);5秒規則,進攻球員背對籃筐進入罰球區后必須要在5秒內投籃或傳球,否則犯規;進攻隊必須在10秒內使球進入前場改為8秒。
1.2空間方面的修改
使用1.8m?.05m的籃板;擴大規定限制區為一個5.8m?.9m的矩形;擴大三分線為6.75m;2008年,不再允許26m?4m的比賽場地。場地只允許用白線,增加無撞人的半圓區域,2003年,國際籃聯對2000年的規則進行了修改,新規則取消了罰球線前虛線的半圓圈,把跳球改為了“交替擁有”,即除了以跳球開始第一節的比賽之外,其他所有的情況不再執行跳球,而是以擲界外球的形式開始比賽。
1.3犯規規則的變動
2000年,刪除“從理論上講籃球是一項沒有接觸的競賽”增加進攻圓柱體原則;1994年,將“故意犯規”的概念演變為“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實行“兩罰一擲”;技術犯規增設一條“倒下以偽造一次犯規”,即“假摔”是技術犯規。并且技術犯規的罰則由“一罰一擲”修訂為“兩罰一擲”。
1.4暫停次數的變動
每支隊擁有暫停次數,上半時2次,下半時3次,共5次,每個決勝期有一次暫停。
2籃球規則演變的方向及新世紀籃球發展的趨勢
籃球規則演變的方向主要是圍繞著保持球賽的觀賞性,保持競爭性平衡。比賽中,讓精湛的籃球技術和豐富的戰術發揮得淋漓盡致。例如FIBA規則和NBA規則對暫停和替換條款的修改,其目的就是給予教練員布置進攻和防守戰術更大的空間和自由度。新世紀籃球規則演變一個突出的重點是對技術犯規、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等條款的修改,強調球員規范的行為以及球隊的管理和控制。為了保持比賽的觀賞性吸引更多的觀眾,為了確保競爭性平衡,籃球規則的修改還從鼓勵合理的身體對抗、倡導激情、球員個性與全隊技戰術的有機融合;全場比賽的攻防時間將在一定的時機與條件下繼續縮短;犯規判罰的規則將有新的修正。
當今籃球運動在世界的200多個國家已經十分普及,技戰術的發展促進籃球規則的完善,然而規則的完善也促進了籃球技戰術發展,籃球運動社會、經濟、政治價值將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達到一個新的層次。這些功能也被大眾所認可接受。當今籃球身體對抗越來越激烈,攻守轉換的速度越來越快,比賽的觀賞性更高,運動員的技藝更高超,比賽的運作更為商業化的趨勢發展。
3教學訓練中籃球規則演變的實際意義
在對規則演變的論述和總結的基礎上,將其與教學訓練實踐相結合,能夠讓教學訓練的目的性和實戰性得到升華,促進籃球運動的發展。
3.1教學訓練中空間規則演變的實際意義
在教學訓練中,籃球場地是什么?對于這個概念學生或運動員必須明晰。就如同在比賽中,攻防的路線、自己和隊友的位置以及球場上各個區域的界限這些是場上隊員必須了解的。
例如:在平時教學訓練中,什么是限制區、限制區的來源和形狀尺寸發展變化的原因教練必須給學生介紹,這樣學員就可以明確限制區的實際意義。戰術教學中,可以與3秒鐘違例相結合,因為攻防戰術都是圍繞球員在限制區的落位展開進攻與防守。有助于教練員清楚地講解戰術配合隊員跑動的移動路線和站位,隊員們對戰術目的將有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更不會因違例進攻機會。防守時亦是如此,為減輕籃球下容易的分區域的防守壓力,要有“家”的概念即限制區就是我們家,積極搶占有利位置,充分利用3秒鐘違例規則,把對方阻擋在限制區外面。
3.2教學訓練中時間規則演變的實際意義
籃球運動發展到今天,比賽的攻防速度加快,大大地提高了比賽的觀賞性。攻防節奏的加快對球員的技戰術能力要求更高。在日常的教學訓練中,教練員透徹地講解時間規則的演變,讓球員明晰時間規則演變的內涵。訓練中運用時間規則設計教學訓練內容,這樣隊員在比賽中才能良好地把握運用技戰術的時機,實現練為戰,突顯訓練的效果。舉個例子:
某隊開后場邊線球時,必須在規定的5秒鐘內將球發入場內。不讓擲界外球5秒違例發生,喪失一次進攻機會。球發入場內之后,先觀察前場,看是否能形成打快攻,努力把握出現快攻的機會,快速將球推進或者傳到前場,利用人數或能力上的優勢完成一次反擊。當對方采取全場緊迫盯人壓迫性的防守,就要考慮開始計算8秒鐘了。將球推進到前場必須采取合理的進攻全場緊逼戰術。球推進到前場后,如果已經形成落好位防守,就要考慮24秒鐘違例,必須在24秒鐘之內完成進攻,不然則會喪失進攻機會,失掉球權;時間規則在防守教學訓練中運用也很重要,它使得場上球員的防守目的性、積極性、侵略性更強。技術是基礎,戰術是技術的表現形式。時間規則的演變提高了球員的技藝豐富了戰術體系,那么在教學中應該將時間規則與比賽出現的情境有機地結合在日常的訓練內容當中。
3.3教學訓練中違犯規則演變的實際意義
違例通常是與球員在球場上所完成的技術動作的情況相關聯。在日常教學訓練講解技術時,教練要弄清楚規則規定對技術動作的要求是什么,并且明確地灌輸給運動員,訓練時正確規范地掌握技術動作,在比賽中要求規范地完成技術動作,避免因為不規范的技術動作造成違例,喪失進攻機會。運動訓練學中的向群理論把籃球歸納為技能主導類同場對抗性項目,在身體接觸頻繁的籃球比賽中,侵人犯規必不可免,但是可以控制和減少個人犯規和累計全隊犯規數。在規則允許的范圍內,避免盲目的犯規,即使犯規了,也要讓犯規有價值,發揮犯規的作用,克制對手,使比賽的主動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以至奪取比賽最后的勝利。為了使運動員了解犯規戰術的實際意義,教練員首先必須明確掌握規則里所有犯規條款的內涵,在日常教學訓練中進行相關的場景模擬再現,這樣就能從攻、守兩個方面將犯規戰術真正融匯貫通熟練運用。同時還應加強罰球的訓練,以遏制對方使用犯規戰術的功效。
3.4教學訓練中其他方面規則演變的實際意義
2003年規則新增訂的交替擁有程序是較難理解的部分,對教練員和運動員有著很高的要求。但如果對這一項理解不透徹的話,就會對裁判的一些正確判罰產生異議,從而影響比賽的進程甚至結果。而一名教練員在換人和暫停方面的運籌帷幄更是彰顯其智慧,在臨陣指揮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次關鍵的換人和暫停往往能扭轉場上的不利局面,從膠著走向勝利。
4小結
籃球規則的演變主要是為了適應當代籃球身體對抗激烈、高強度,高速度的發展趨勢,保持比賽的競爭性平衡,促使比賽表演的精彩程度,從而吸引更多的觀眾,籃球規則的演變勢在必行。從規則在場地的空間線條、時間、犯規的演變看,應當給我們廣大教練一些啟示:(1)為了避免比賽中出現違例,在訓練中規范技術動作教學,并逐漸把身體對抗運用到技術教學中以提高隊員在對抗中能夠運用技術的能力;(2)根據比賽可能出現的情境結合規則規定時間、犯規的條款,把他們有機地結合在戰術的教學訓練中,實現練為戰,彰顯訓練的效果。(3)教練員要向隊員講授籃球規則,規則為何演變,演變的原因,演變的意圖,這對運動員起到啟智的作用,有助于運動員深入的理解教練員戰術意圖。
參考文獻
[1]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現代籃球高級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24-31,270-282,493-509.
[2]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籃球運動教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1:4-15.
[3]孫民治.球類運動—籃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20.
[4]張軍.從籃球規則的演變看籃球技、戰術的發展[J].湖北體育科技,2006.25(1):78-79.
[5]胡啟良,王云玲.從籃球規則的演變看籃球運動的發展趨勢[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6.22(3):56-58.
[6]顏海波,王婷婷.2008、2010年FIBA規則修訂對籃球運動的影響[J].體育學刊,2009.16(6):91-93.